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韵曦 《前沿》2013,(1):4-6,22
网络问政蓬勃兴起,成为政治生活的新现象和政治研究的新课题。国内学术界对网络问政的背景、意义、特征、问题等方面论述较多,提出了建议措施,但一般性的分析居多,深度和广度不够,其理论研究仍然相对滞后于日益常态化、多样化的实践。拓展和深化网络问政研究,需要准确把握内涵本质;合理界定外延范畴;深入探讨主体问题;认真总结国内实践;全面评介国外经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与网民沟通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日益兴起。网络问政给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是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国内网络问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迎法  高娴 《电子政务》2012,(Z1):62-66
阐述了网络问政兴起的背景;评述了学术界对于网络问政的含义、特征、意义和存在问题等方面所进行的较全面研究;论述了目前国内学者对网络问政的评价,以及有关保证网络问政健康发展对策建议的探究;并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指出了国内网络问政缺乏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刘宏森 《传承》2011,(15):30-31,63
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新型执政方式。网络问政是信息双向流动的过程,官员既问政于民,民众也求答于官,通过官员与网民的对话,实现政民互动,构建和谐。在正视"网络问政"的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进程,将有助于执政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5.
陈洪华  张立 《前沿》2013,(22):27-28
本文概要分析了“网络问政及政府形象传播”的研究意义,重点阐述了“网络问政及政府形象传播”的主要研究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重点难点等.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给出有关网络问政及政府形象传播研究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6.
网络问政及其发展态势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金山 《前沿》2010,(17):16-20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网民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的产物,网络问政给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以及准确把握网络问政的发展态势是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凌烨丽 《前沿》2011,(19):165-170
网络问政作为政府和公众通网络媒介进行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包含了具有主体性的人和与之对应的环境,具有生态系统的特质。由于当前网络问政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存在主体角色定位不清、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以及网络技术有缺陷等问题,必须对生态主体进行管理并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从而促使网络问政走上生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黄建 《长白学刊》2012,(4):55-58
网络问政是信息技术时代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转型期中国,网络问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既可以相互促进,又产生若干冲突。规范网络问政,需要政府加强回应能力建设,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体制改革、电子政务建设和微观层面的具体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这是全国第一个省、市、县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进入浙江政务服务网首页,点击“阳光政务”板块,省政府部门权力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跃然屏上.办理指南里,每一项行政许可项目都标明了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收费标准等信息,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拉斯韦尔模式的网络问政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芹 《电子政务》2012,(5):71-75
在对当前学术界关于网络问政的各种定义进行梳理分类的基础上,运用信息传播的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对网络问政的要素进行逐一剖析,以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网络问政,推动问政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燕飞  毕腾飞 《求索》2012,(3):37-39
网络问政具有虚拟性与现实性、平等性与特殊性、直接性与间接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等特征。基于政府网络问政平台的基本框架分析,运用第三方政府、整体政府、公民参与理论,提高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公私合作水平、整体化服务水平、物质技术水平及综合管理与协调能力。构建服务型网络问政平台,服务政府与百姓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张玉勤 《人民论坛》2012,(17):44-45
网络问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展。但同时,网络问政非理性现象、网络伪民意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也使得网络问政存在一定的现实风险,建议加强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疏通网络问政渠道,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网络执政水平,推进网络道德建设,增强民众网络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从中央到地方,互联网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政治参与活动方兴未艾.最近,随着网络问政的兴起,政府与公众有了更直接的互动平台.本文对近年网络问政在各地的最新实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从协商民主的视角,探讨了网络问政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的公民参政形式,方兴未艾。当前,各地的网络问政发展参差不齐,还存在一些流于形式、疏于责任的问题,从法治的视角对网络问政的现状进行深度反思不仅十分必要,也具有学理意义。研究认为,网络问政应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从范式变革走向机制创新、从法治形式走向法治实效。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问政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坚持渐进式变革,在通过网络问政办理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的过程中教育领导干部和网民群众,柔和地推进政策创新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6.
李威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2):40-43
近年来,网络问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因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民主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姚喜蓉 《公安研究》2014,(10):81-84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公信力都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公安机关应打造网络公务员,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开启政务微博,用“公安主持人”提升政府公信力。用真诚与尊重推倒政府与群众沟通的壁垒,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和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开诚布公,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功夫在网上,落到实处才能体现用心,设计顶端制度,保障群众的表达得到充分的尊重,以此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问政的兴起及其理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从虚拟世界走进千家万户的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化身"网民",通过网络自由表达各种意见和诉求,开启了一个方兴未艾的"网络问政"时代.青年组成了互联网的主力军,与政府官员共同构成了网络问政的重要主体.网络问政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理性客观对待,警惕网络问政流于形式、疏于责任以及青年网络问政中的非理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9.
网络问政是网络参与型、互动型的政府信息化阶段的突出标志,是电子治理模式的一种体现。中国的网络问政可分为领导或者官员推动的姿态型网络问政、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引导型网络问政以及由于舆论或者网络性事件导致的压力型网络问政三类,其中,领导型的网络问政受制于个人的认识,缺少制度化的安排,因此作用有限;引导型的问政是制度化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郑阳梅 《前沿》2014,(15):48-50
本文介绍了领导干部、信息素养和网络问政的概念,并从目前存在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升领导干部信息素养的七个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