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彝族《狩猎祭祀经》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古彝文《狩猎祭祀经》,全书14000余个古彝文单字,为五言体,近三千行。系彝族磨布支系于清代改土归流前上逆66世呗耄始祖布托欧揉所著,是彝族现存最早的重要古彝文经典文献之一,相当于汉族的先秦文献。 彝族古代先民,是一个狩猎的民族。在狩猎前,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隆重祭祀活动,将前人的狩猎活动再现一次,以示狩猎前的演习。现存的抄本古彝文《狩猎祭祀经》,对彝族古代先民的狩猎活动,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1988年成立的贵州彝学研究会首届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今年9月7日揭晓。经评委会评定,获荣誉奖7篇、著作奖13本、论文奖61篇、调查奖15篇、新闻奖4篇。我所部分科研人员获奖,其中余宏模副研究员收集整理的《雅堂诗集》获著作奖,获论文奖的有余宏模副研究员的《阿札城垣遗址和播勒大革》(本刊1991年第3期)、赵大富副研究员的《贵州乌蒙山区城彝族封建领主制试析》、王正贤助理研究员的《彝族呗勒大宗初探》(本  相似文献   

3.
1989年11月27日,《贵州民族报》刊登了《彝族史研究中的又一重大发现——彝族呗勒大宗古遗址之谜被揭开》一文,继后。《贵州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贵州电视台都报导了这一消息,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1990年4月18——20日,我应安顺县民委会和贵州省彝学研究会的邀请,参加了学术讨论会,并亲到现场考察了遗址,增加了不少感性认识,受到很大启发,更坚定了我在八年前所写《罗殿国非罗氏鬼国辩》中的观点,现就罗殿国与阿札遗址的关系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彝族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变化 彝族宗教起源于彝族母系社会时期的社会狩猎生产。彝族古代先民在母系社会时期,不但有了宗教,而且有既是氏族首领,又是领导狩猎生产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呗耄,并有专门的宗教活动地点。彝族古代先民在狩猎生产活动的前后,都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或将前人的狩猎生产活动再现一次,以示狩猎生产前的演习,或将本次狩猎生产的经验教训作一次形象性的总结。于是,便产生了彝族古代先民的原始宗教及原始宗教祭祀仪式。  相似文献   

5.
彝文系彝族及其先民语言的书写符号;彝文古文献乃彝族先民的图书文物;呗耄是彝族及其先民的知识分子,对彝文和彝文古文献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研究彝族古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毫无疑问,应当是彝文古文献对彝族古代社会历史的记载。然而,史家们往往对彝文古文献的历史价值持怀疑态度,至今有关彝族古代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6.
陆晓萍 《人民论坛》2011,(10):112-113
彝族婚姻习惯法和《婚姻法》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婚姻和家庭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化价值与社会基础的不同,两者难免产生冲突。彝族婚姻习惯法的存在及其影响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现象,积极协调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婚姻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对构建和谐凉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彝族婚姻习惯法和《婚姻法》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婚姻和家庭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化价值与社会基础的不同,两者难免产生冲突。彝族婚姻习惯法的存在及其影响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现象,积极协调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婚姻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对构建和谐凉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余宏模(1932.10──),副研究员,彝族,四川省叙永县人。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西南民族学院、贵州大学、贵阳六中任教;后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任编辑室主任、《贵州民族研究》主编、副所长、所长兼党委书记。曾受聘兼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古蔺县、叙永县人民政府县志办公室顾问,四川省美姑县彝族毕摩研究中心研究员。主编出版《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合著)、《明代贵州彝族历史文献选编》、《贵州彝族研究论文集》、《贵州彝学》;收集整理注释出版《雅堂诗集》、《时园诗草》、《四余诗…  相似文献   

9.
论古代彝族的宇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广泛流传于贵州毕节地区的《宇宙人文论》、《彝族源流》和《西南彝志》 ,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 ,系统地阐述了彝族先民对宇宙本原、人类起源以及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认识 ,因而它们可以看作是古代彝族宇宙论哲学的代表作。指出这些哲学典籍蕴含了自古以来彝汉文化交流的大量信息 ,彝汉文化都可能溯源于伏羲画卦 ,彝族宇宙论是源远流长的彝汉文化交流的一个具有多层民族文化信息的智慧之果 ,它最早萌芽于春秋末年 ,形成于明代后期 ,较之汉族宇宙论的形成要晚两千年左右。从这一角度讲 ,彝族宇宙论是汉族宇宙论的“流” ,而不是“源” ,然而它却具有比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比较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系统论认识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查姆》是彝族的重要史诗之一,全面展示了彝族先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自然万物起源的看法,在阐发观点时融入了大量阴阳五行观。通过对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后发现,彝族史诗《查姆》的阴阳五行观是在彝族、汉族文化理念相互交织后的结果,确立了阴阳五行观之后,被运用到彝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阴阳五行观作为彝族人民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该世界观为基础,创造了"十月太阳历"等令世人赞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研究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对全面掌握其内容及运用,提升对阴阳五行观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生不息流传的彝族《指路经》,是彝族先民留下的巨大财富,是彝族同胞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宇宙万物都是不断地变化着的。彝族先民对这个普遍规律有着朴素的辩证法认识,一言以蔽之,就是“变”,彝文作。 “变”的哲学观点,从古彝文记载和彝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充分表露出来。 一、“变”的现象 彝族先民认为:天、地、人和一切事物在产生和发展中不断地“变”。据《西南彝志》、  相似文献   

13.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流传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的原创用撒尼彝语演唱,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用撒尼彝语演唱的《阿诗玛》在撒尼彝区十分盛行,汉文翻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  相似文献   

14.
“毕摩”是彝族民间从事祭祀活动的人。彝文写作,近几年学术界都称之为“经师”。就其原本的意思,口语上称“祭师”比较通俗易懂。只是因为滇、川、黔、桂四省区各地彝语存在方言问题,汉字译音写法很多。有毕摩、毕姆、比莫、比摩、比姆、白莫、白马、拜、呗耄、布慕,以及阿比、阿毕和西波、觋巴等等。各地彝族语音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彝族诗文论》和《论彝诗体例》两部彝族诗学经典译著相继问世,这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发掘研究的又一成果。翻译整理这两部彝族诗文手抄本的康健、何积全、王子尧、王冶新同志,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是十分可贵的。 我国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勤劳智慧的民族,由于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才使得把丰富的彝文经典保存流传下来,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彝族古代社会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洛邑山的六祖分支,是现在收集到的18部《指路经》,以及《勒俄特依》、《史传》、《西南彝志》、《洪水泛滥史》、心六祖之光》等史书都提到的彝族发展史上的大事。根据记载,长期以来很多彝族同胞都认为这个分支的具体地点洛邑山,  相似文献   

17.
李俊 《今日民族》2012,(10):61-61
很多年前,在看《阿诗玛》、《五朵金花》时,我就想楚雄彝族自治州也应有一部表现自己民族形象的文学作品。期盼多年,我终于欣喜地看到,大姚彝族作家、诗人起云金,以其对彝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文学修养,写成了丰满感人的小说——《咪依噜》。小说把一个美丽的彝族姑娘咪依噜展示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8.
五、呗勒大宗治所与九重宫殿 如上所述,呗勒大宗的统治中心在现安顺县东南的双堡、鸡场和新场三区一带;彝文文献《述阿德宓世系》载:默德阿仁君长的城池是娄娄格,臣住娄娄知,师住娄能洪;《论(呗勒)宏伟的九重宫殿》记载:娄娄俄格家,阿告娶嫩冬,建九重宫殿,做娶亲的新房。第八重,阿德家儿媳嫩冬住。那么,呗勒大宗默德阿仁君长娄娄格的城池在什么地方?臣住的娄娄知在什么地方?师住的娄能洪在什么地方?九重宫殿是否建在娄娄格的城里?至目前为止,我们在呗勒大宗统治的中心,只发现一个规模宏大的阿札城城垣遗址,九重宫殿的遗迹尚无处可寻。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彝族的支系很多,自称和他称也很多,仅《彝族简史》就列举了30多种。  相似文献   

20.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在过去的彝族社会中,有一种人称之谓“毕摩”。毕摩是彝语的记音。由于各地彝语方言的差异,亦有称为不么,白马、比目、笔磨、拜玛,兵母、白毛、呗毛等。毕摩一词,按四川凉山彝语的汉译是:“毕”有“说教”的意思;“摩” 有“大师”“教师” 之含义。它在过去彝族社会中的地位仅低于兹和莫;而高于匠人和平民。所以在彝族中有“土司(酋长)到来毕摩不让坐,毕摩起身反使土司失体面。”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