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文化:科学与人文走向融合的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丛霞 《长白学刊》2005,(4):103-105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技术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和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就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要求.生态文化融合了两种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两种文化融合营造了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两种文化”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的对立是现代性的困境之所在 ,其实质是人文价值的边缘化和人类终极价值的丧失。这一深重的文化矛盾实质上内蕴于西方近代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中 ,表现为二元论和实证主义 ,表现为“心”与“物”的对立和学科帝国主义。因此 ,如何从哲学上揭示精神(“心”)的存在地位和存在方式 ,把握不同知识和文化形式之间的关系 ,是未来哲学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人文知识分子创造的精英文化以及伴随着近代工业发展而出现的大众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多层次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中国多层次文化体系建设,就是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与精英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阐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关系的历史走向,即产生,发展,到两者演变的必然趋势——融合,分析两种文化与高等教育本体论价值观和工具论价值观的内在联系,谈谈对中国教育改革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俊  王强 《前沿》2008,(12):153-155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必然选择,这既是理论发展的趋势又是现实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营造了“科技人性化”发展的氛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学与人文必将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6.
宋成剑 《理论月刊》2001,3(4):23-25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这种文化分裂是随着理性的突现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科学的分化、学科门类的独立、教育的过份专门化及社会定型化而 出现的。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本文深入到社会上层建筑的内部 ,具体剖析了二者之间特别是文化与社会政治制度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 ,并联系我国实际探讨了经济 ,政治和文化发展失衡的深层原因 ,论证了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互为前提和彼此促进的有机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积极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物质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不协调上。从本质上看,无论是城市的物质化发展还是文化性发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探讨城市与人文的关系,根本目的在于要科学、全面地认识人文文化、人文精神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音江城动感新区》对此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和诠释。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琼 《思想战线》2008,34(2):131-132
云南、贵州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的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可持续的思想和战略是在寻求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两者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何让保护民族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历经了千年时光的冲刷,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多民族文化,逐渐成为国际文化中一簇璀璨的星团,彰显着我国不可忽视的国际地位。少数民族文化是这一星团中一颗颗耀眼的星光,有很强的民族象征性。在开放的国际格局下,诸多艺术设计都包含着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本文结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概述,以及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分析,从衣着、美术、建筑设计和舞蹈创作中详细阐述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正>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不少企业存在着"流星现象",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但由于各种原因而逐渐衰落或破产。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世界上一些著名企业之所以"基业常青",就是因为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力"的功能意蕴1.理论意蕴:文化力的媒介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的运行结构实际上是生产力、经济关系、文化力、政治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蕴涵在于 :构建中国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 ,代表了人类文化前进的方向 ;中国先进文化从其内容上来说 ,是自然科学文化与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的统一体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张淑梅 《前沿》2010,(19):134-139
在市场经济时代,考察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作用,打造文化品牌时,要遵循的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当今时代空前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这是草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要充分认识民族精神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充分开掘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经济功能。二是,不能陷入纯粹外在功利化的生存轨道。面对以物质消费为主、实用功能为导向的快餐文化时代,我们归根到底是要通过温柔敦厚的人文意识实现强中固本,重塑精神之魂的长远利益。所以还要充分开掘它的认识功能,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通过经济功能和教化功能的开掘,实现文化商品性和文化本真性的协调统一。实现草原文化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化既事关对外形象,又事关人文标杆;既事关民生幸福,又事关经济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厢六中全会精神,就要增强文化自觉意识,主动出击,找准节点,推进县域文化的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无神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两种文化现象之间,除了存在对立和冲突之外,还有统一和协调的一面。从文化的视角看,无神论与宗教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内容。无神论与宗教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宗教与无神论可以求同存异,结为盟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深入开展宗教与无神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乌江流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区域。少数民族文化和当前的构建和谐社会并无冲突之处。本文选取体育文化为例,就其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桂海论丛》2003,19(3):88-90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全球化的趋向。在这种文化全球化过程中 ,存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与整合 ,也存在着严重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 ,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面临着边缘化状态。本文从文化全球化这一背景入手 ,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寻求超越意见的真实知识,发现背后的绝对实在不仅是近代科学的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由柏拉图建立的命题。罗蒂揭示了这一命题自身的困境,以及由它导致的科学与人文、事实与价值之间相互分离的二元论。同时罗蒂在对“传统哲学”的“思考”、“质疑”和“批判”基础之上阐释了“自然”、“真”、“实在”的基本概念,人文、价值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后哲学文化的使命。其后哲学文化观凸现一种科学与道德“穿越”精神。  相似文献   

19.
毛天虹 《人民论坛》2015,(5):172-174
自从斯诺先生提出"两种文化"的命题以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割裂、冲突,一直是当代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关于这"两种文化"融合汇通的"第三种文化"的理论研究更是一个难题。因此,以生态文化为视角研究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交融,进而形成以"生态"为核心的"第三种文化",对推进生态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反思传统文化与文化现代化之关系的时候,人们更多地致思于“体”“用”关系,很少从道德理性的层面去审视和评判传统文化。然而,将道德从人文领域引入自然领域,从感性、直觉的层面引入理性的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和精华,是道德理性引领下人与人之间、灵与肉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良性互动的结果,而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和糟粕,则是道德理性挤压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科学理性造成的。建设中国先进文化,首先应该深入分析道德理性正反两方面的功能,确立道德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