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秀玲 《传承》2010,(24):34-35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指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精髓和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作的深入而独特的阐释。其主要是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敢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些观点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划时代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晓 《求索》2011,(3):91-92,1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个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前提,时代化实质贯穿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全过程,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关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科学总结,是推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开拓党的事业新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杨宏伟 《求索》2011,(12):112-113,14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中的必然,但对于如何理解和界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如何实现时代化,还存在许多理论误区,这些误区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丰富和发展。因此,必须在厘清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认识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警惕和排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误区,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既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规律的历史性把握,又彰显了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实践性提升。从路径选择的辩证法视角来看,在理论教育中坚持认知与认同的统一,在回归生活世界中坚持融入与引领的统一,在教育功能实现中彰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在载体运用上坚持显性灌输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在形态转换上实现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统一,有助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聂启元  张建 《前沿》2012,(7):4-7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任。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要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时代化的形态特征基础上,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世界意义,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观、人民观、革命观等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在社会主义本质、自我革命、生态理论等方面,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现代化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邹谨  冯泽明 《长江论坛》2010,(4):9-13,46
胡锦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和根本路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新创造;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  相似文献   

9.
《政策瞭望》2011,(6):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受世界观统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人们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道路。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我国发展目的、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阶段、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0.
周国琴 《求索》2012,(7):179-18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关键,大众化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周泽红  刘顺 《前沿》2012,(5):54-56
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内在本源"实践"的社会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内在品性"科学"的相对性、马克思主义内在特色"批判"的常态性、马克思主义内在属性"开放"的彻底性无不决定着任何发展阶段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所处时代相契合;后危机时代大变革大调整的"大环境"、我国改革攻坚阶段的"小环境"、世界共产党和共人党人的自身使命也必然要求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90年的发展进程大体可以概括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革命和建设探索初期虽曾出现过失误,但这不是本质和主流。党正是在主动揭露、认真分析这些失误的基础上实现了实践上和理论上的重大飞跃,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辉煌成就,获得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中文 《理论月刊》2005,(10):34-36
本文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对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做了三点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观前提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实现的客观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对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起着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对于执政党来说,发展观反映着党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执政兴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人类…  相似文献   

15.
论点摘编     
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 沈跃强(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首先,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实现与学风问题董险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时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是我们党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两次历史性飞跃的...  相似文献   

17.
王娟娟  张正光 《前沿》2010,(15):42-44
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的科学内涵,科学分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依据,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路径,对于加深理解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我们党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与时俱进地自觉推动理论创新和创造。不断深化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规律性认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前提;从方式方法来看,守正创新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方法;从现实路径来看,“两个结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是对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这一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在于 ,它立足于全球性战略的高度 ,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谋求社会各方面同步发展的系统的发展观 ,是集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一体、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相统一的发展观。发展仍然是新世纪的主题 ,而落实发展战略的关键又在于党自身的建设 ,在于把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坚持邓小平的发展观结合起来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历史实践中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克服了许多难以突破的艰难险阻,化解了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汇聚起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具有鲜明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