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灵魂,生态文明在生态文化的建设中找到了新的支撑,即尊重自然、树立生命尊严的新的文化价值观,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桎梏,培养人们理性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自觉性与文化素质,建设以人与自然平等、和谐、互惠互利为价值观基础的新文化。20世纪以来,人类逐渐意识到自身生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试图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现代文化中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探讨成为当今文化界的热点,"生态"这一文化讨论的焦点也展现出一种蔓延现象。回望传统,展望未来成为全人类的行动宗旨。生态文化在传统与未来的交融中必将彰显时代精神的魅力,必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途中不止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媒与三大传统媒介之比较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这个以科技和知识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推动力的时代里,一种有别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崭新文明———“信息文明”,正在形成。它博采众家之长,集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传播优势于一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由于因特网的快速、便捷、内容丰富,使得它在竞争中取得了领先优势。这就需要传统传媒充分挖掘自己的优点,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汤因比先生系统研究了世界文明发展史,明确提出:能够真正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当我们梳理传统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在做一种关涉价值的工作或道德评价工作,但是如果只有这些,那种东西必然是很表面、很肤浅的。对我们传统文化也是这样。一方面当然需要正本清源,需要像秋风这样把儒家传统"去妖魔化"。其实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儒学基本上已经去妖魔化,可能还不够,这方面工作可以做。另一方面,我不赞成一种狭隘的历史主义,好像我们的文明必须是一种什么形态;我们过去是什么样,今后还应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诚实守信本为中华传统文明之精要,也为世界各国普遍提倡之基本道德操守,但时代发展至今,我们却不得不坐下来认真思考当下中国之诚信问题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部分,有一句话跃然纸上: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是中央的认识,也是时代的呼唤。诚  相似文献   

7.
诠释传统文化,既可以"文化"为视角归纳其"实体性"特征,也可以"传统"为视角归纳其"过程性"特征.当传统文化以"实体性"内化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时,便构成三位一体的社会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当传统文化以"过程性"贯穿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时,三位一体的社会文明又呈现出文明时代的古今演变,即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本文着眼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旨在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实体性"和"过程性"中寻求现代和谐社会的"根基"和"命脉".  相似文献   

8.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9.
姜学波 《青年论坛》2002,25(5):126-127
“文化大革命”从实际内容看 ,渗透了对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推崇和向往 ;从表现形式看 ,鲜明地反映出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对抗。这说明根深蒂固的传统宗法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仍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生态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技术技能、社会保障和精神支持等四个方面。研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地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生态知识,使这些传统生态知识更有利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人间正道》精要观点摘编90年奋斗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超越这一切,即只有超越中国传统文明、马克思的理论、人类现代化的经验,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发展、超越中国传统文明和马克思的理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但在近代落伍了。从文化上看,则是由于旧的传统文化不能应对现代挑战所致。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文化成就之一,就是革了  相似文献   

12.
朱慧卿 《传承》2011,(9):6-7
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变革社会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累积、传递下来的优良的思想、作风、方法、经验等等的总和。其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晶。其中思想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革命传统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革命传统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巨大财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传承下去。但是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之我国部分民众对西方文化的追捧和推荐,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式微之势。而作为传统传播媒介的电视媒体,是我国民众获取信息首选的主要媒介,理应承担起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与我们当下弘扬的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我们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当下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性。因此,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入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进一步挖掘其生态智慧,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山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16-119
布依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伦理价值、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和纯朴自然的内容,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现,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布依族的多元文化孕育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中国国情?一是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硬件,二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伦理等“软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个必然性,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人口资源环境现实选择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需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蕴涵的生态文明。这次全球经济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还要差很多。所以,我认为这次危机是我们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17.
绿色文明     
最近,易中天在“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上做了一篇命题作文,回应的是《从经济复兴到文明复兴》的大题目。这篇作文的中心观点是: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和历史传统,所以才能把自己的文明延续几千年——这是我们“有”的;同时,我们还有“缺”的——现代意识,科学传统,民主精神,法治传统。他提出了一个极富建设性的“说法”:“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历史传统和现代意识进行对接。  相似文献   

18.
刘帮胜 《人民论坛》2010,(7):256-257
传统文化是祖先历经几千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发现的民族遗产,对于我们构建民族认同、树立道德体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已不复存在,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有效保护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方汉文 《传承》2011,(4):62-64
中日韩三国的发展是以东亚传统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化创新机制,是不同于西方文明主体的现代化,这是对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创新。同时,东亚传统也创造了多元化的现代化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说明这种文明传统本身具有能与现代观念兼容的多元并存等主体特性。由此,可对当代世界各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新的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土厚壤。邓小平在继承和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德教为先”的思想来确定德育的首位,用“义利双修”原则来指导当今我国的文明建设和文明进步.把内圣外王与党的建设与个人德性修养联系起来,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立在更坚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