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马涛 《前沿》2011,(12):155-157
在油画处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艺术相互激荡的当代环境中,如何构建中国具有中华民族的油画格局,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在世界的美术占有一席之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这不仅是丰富和发展油画语言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艺术伟大复兴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刘强 《台声》2011,(11):64-66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10月17日,由全国台联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全球最知名五星级酒店之一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先后惊艳亮相,国粹油画艺术首次跨出国门。这也是“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继北京、香港、台北展出的第四站。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13,(23):60-60
翁诞宪是著名油画家全山石的得意弟子。写实主义是他油画艺术的主调,但艺术手法并非单纯的19世纪以降的写实技巧,而是交融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传统和东方独有的情感韵律的个人图式。翁诞宪是在用沉静的心、灵敏的手和淡远的趣味进行创作,画作正如他的性格,总是充满着沉思、反思,  相似文献   

4.
高占祥 《人民公安》2008,(21):58-59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一门源远流长、意蕴深厚的传统艺术,如从1790年微班进京算起,至今也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而油画,作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尽管在西方已经走过了六七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中国从西方引进油画,并且真正融入中国的文化艺术之中,则还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因此,油画之于中国,还是一门年轻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陈畏 《前沿》2013,(12):165-166
在中国油画的发展过程中,对材料与技法的认识是逐渐发展和深入的,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油画材料技法的探索研究开始系统化,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观念认识上的变革,这一系列认识上的转变折射出了艺术家内在的需要和艺术发展的必然,同时又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伟慧  朱建华 《台声》2000,(8):22-23
油画艺术传入中国已有一个世纪。在百年之中 ,激烈的社会变革促使中西文化在我国出现碰撞和融合 ,当代中国油画就是在这样势态下产生的。它积几代人的传承、积累与推进 ,现今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风貌 ,为世人瞩目。在新世纪来临之际 ,为推进中国油画艺术的深入发展 ,展现中华民族的艺术创造才能 ,经多年酝酿和近两年的具体筹备 ,由中国油画学会发起 ,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主办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 (中国 )有限公司、国际新时代 (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广西美术出版社、世…  相似文献   

7.
王晓高 《前沿》2013,(6):171-172
我国的表现性人物油画起步于20世纪初,当时以林风眠、关良等为代表的留学画家为这一绘画形式的兴起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学习了西方绘画后提出的中西结合的艺术思想成为表现性人物油画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表现性人物油画开始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各种西方艺术理念的综合影响之下,中国的表现性油画走上了本土化、多元化的道路。21世纪以来,我国的表现性人物油画有了新的突破,更加注重精神意识的传达。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表现性人物油画具有丰富的写意特征,这一特征增强了绘画的表现力,也成为区别于西方油画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8.
陈逸飞的油画作品,不仅屡创中国油画在中外拍卖会上的市场新高,而且以其炉火纯青的西方绘画技巧与魅力四射的中国文化精神的完美结合,深受中外资深艺术评论家的肯定和赞誉.本文通过对陈逸飞油画创作的历程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认为其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反思意识是他取得成功的真正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艺苑     
本期人物全山石(1930年生)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是新中国"苏派"(前苏联)艺术重要代表人物,对欧洲油画传统有深刻理解,处理色彩、笔触、质感极其细腻、精微,并将印象派的直接画法与中国画的写意气质融为一体。其作品色彩和笔触饱满流畅、挥写如意,充分发展了油画艺术的"触感"风格。  相似文献   

10.
油画在中国     
几个世纪来,油画这个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400多年前传入中国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让中国人首次见到了西方油画。  相似文献   

11.
本期人物     
, 《今日浙江》2012,(21):60-60
全山石是新中国“苏派”(前苏联)艺术重要代表人物,对欧洲油画传统有深刻理解,处理色彩、笔触、质感极其细腻、精微,并将印象派的直接画法与中国画的写意气质融为一体。其作品色彩和笔触饱满流畅、挥写如意,充分发展了油画艺术的“触感”风格。  相似文献   

12.
油画的发源地属于西方,国人经过大约三百年的接触以及一百多年在这方面上的努力,在油画技巧上的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油画仍然属于西方的绘画系统当中,用我们自己的所谓中国式油画对其取而代之是绝对不可能的,油画民族化是针对于当前优油画技巧的世界化以及对于非民族文化进入国家的一种狭隘的防范心理,和意象油画本身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中国的意象油画如果想要进一步发展,就不能够回避在当前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油画走向世界的问题。中国的油画历史不能被简化成为意象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演讲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它离不开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要想使演讲获得成功,必须深入研究演讲真实美的审美体现,它包括内容、情感、语言三个方面。演讲内容的真实美,要注意材料来源的可靠性;演讲情感的真实美,一是来自对演讲稿内容的深刻理解,二是来自对生活的独到体验,情感的传递有三种载体:辞、声、态;演讲语言的真实美,要把握好语言通俗化和形象化的"度"。这样才能体现演讲真实美,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黎晟 《求索》2010,(7):201-203
一般来说,宋代艺术是中国传统写实的顶峰之作,其后由于文人士大夫艺术的兴起,"论画以形似,渐于儿童邻"的观念压制了中国艺术的写实风格。二十世纪上半叶,受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现代写实风格艺术得以复兴。此后,写实主义艺术迅猛发展,并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几成中国艺术的唯一面貌。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上半叶写实主义艺术是建立在西画写实透视、光影与解剖等理论之上,但它与西方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在精神气质上有根本的不同。中国的艺术家与文学家、政治家们合力,以一种他们认为对艺术与社会更为有益的方式,重新塑造了中国艺术,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15.
刘农 《前沿》2012,(8):137-138
表现性作品的构成元素,色彩的表现语言,理论思想、风格特点对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油画的表现主义技法和风格特点,理解表现性油画的视觉规律和表现形式,进行表现性语言探索,建立独立的个体风格,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油画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惺岳 《台声》2000,(9):40-41
油画成为中国新的重要画种 ,是由美术留学生从西欧及日本引入并大力倡导促成的。当本世纪初中国美术留学生到欧洲取经时 ,正是古典油画传统趋于没落 ,而现代主义的画派崛起之际。同时中产阶级也取代过去的封建贵族成为美术运动的主要支持者 ,而美术运动的大本营也由过去的教廷及宫廷 ,转移到新兴的工业化大都市里。文化及艺术的运动 ,在人口集中的城市里 ,能够快速吸纳各种必要的资源。因此 ,除了先进的绘画创作观念及技术以外 ,都市化的美术运动模式 ,也一并由留学生引进国门 ,在沿海的城市里立足生根。首先从兴办美术学校奠基 ,然後结合同…  相似文献   

17.
沐泽 《台声》2008,(12):46-47
京剧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中内蕴深厚的传统艺术之一。如从1790年徽班进京算起,京剧至今也有200余年的历史。而油画,作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尽管在西方已经走过了六七百年的发展历程,然而真正融入中国的文化艺术之中,还只是近80年的事。京剧自发展之日起,即有不少艺术家运用艺术技巧来表现国粹人物,从水墨到版画、从绢绣到雕塑,比比皆是。以西方油画技巧表现博大精深的京剧人物,印象中画坛大家林风眠先生,以土洋互渗、重视平面分割的绘画理论,既将京剧人物的大气展现得淋漓,又不失西方油画的写实技巧。时至今日,西安青年画家刘令华的国粹油画系列,不仅继承了画坛前辈在油画京剧人物中所追求的中西融合、形神兼备,更着意于表现京剧中所特有的浓烈响亮。  相似文献   

18.
岑文华 《今日浙江》2014,(24):50-51
正全山石艺术中心收藏的油画和雕塑作品,是中国当代一个真正油画大师的胸襟和品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杭州钱塘江边的江涵路两边有许多画室,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美院的老师就经常领着学生来这里写生,画油画。今年9月22日,坐落在江涵路10号的全山石艺术中心开馆,这是国内首家常年陈列西方油画原作的艺术机构,  相似文献   

19.
李掖平 《青年论坛》2004,(2):135-137
90年代山东女作家在小说文本形式层面的艺术探索,收获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对女性命运和女性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深切关注所决定,“写实”成为其小说创作的基本手法,但这写实并不拘泥于真实的再现,而是呈现出一种表现与再现融会贯通的深化特征。同时,她们还都能灵活自如地综合运用象征、变形、荒诞、黑色幽默等现代主义艺术技法,并善于在叙写描述中注入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与感受,有效地拓展了小说文本的内在意蕴空间和艺术形式美的弹性与张力。  相似文献   

20.
范凯 《今日中国论坛》2007,(12):117-118
他——历时18年,访遍名山古刹,创作了震惊中外的《五百罗汉图》;他——继创作《五百罗汉图》之后,又历时10年再作《八百裸女图》;他——能够左右开弓,两手同时作画,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毛笔画出速写;他——创造了世界上最小的微雕油画艺术;他——虔仰佛学,曾开口"普天之下之主持,莫非唐明之师傅";他就是唐明。传奇的人生、传奇的艺术,唐明大师以自己独有的文化艺术行为诠释了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