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在不同步行速度条件下所制足迹样本的步法特征和形象特征是否会发生变化,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检测了正常人在慢走(100步/min)、快走(130步/rain)、慢跑(大于130步/min)速度下赤足样本的特征变化。实验表明,不同的行走条件下,足底压力分布各不相同,即步法特征产生变化,足迹的形象特征也产生变化。因此,足迹检验中要制作与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作案时相同条件的足迹样本,从而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2.
运用比利时Rsscan国际公司生产的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鞋内底足迹磨损特征与足底力学特征进行比对检验,旨在通过探讨鞋内底足迹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鞋内底足迹特征的形态反映等,确定鞋内底足迹同一认定检验鉴定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稳定、可靠的特征,特别是从理论上探讨鞋内底足迹检验的科学依据,为鞋内底足迹检验鉴定提供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不同个体不同的踮脚高度的足迹实验样本的测量,发现足宽由于踮起会偏小、足掌压力会增大、趾节与足掌的距离会减小、足趾痕大小会增大、足趾间距大小会减小、足掌痕前缘形态会逐渐平缓;踮起高度对于压力面中心横向变化虽不能确定固定的趋势,但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鞋底各区域分区的方法,分析了由于足底压力分布的不同而在鞋底花纹设计上的一些原则,并对鞋底各个区域花纹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通过实验,找出利用鞋底花纹分析足底部位的方法,从而统计出鞋底花纹所对应的足底相关的部位的比例范围,为直接利用鞋底花纹检验残缺足迹和区分足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鞋的种类对步法特征的影响,对赤足行走和穿用两种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鞋行走时足底压力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赤足和穿用不同种类鞋行走时足底对地面的压力参数有明显不同.从理论上证明穿不同种类鞋行走时步法特征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从而为研究足迹中步法特征的变化提供帮助和支撑。  相似文献   

6.
足迹作为犯罪现场出现率最高的痕迹之一,在侦查实践中通常被用来分析犯罪嫌疑人个人特征。文章通过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获取在自然行走状态下的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的足底压力特征数据,利用费歇尔判别法对不同性别人群的数据进行分类判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区分不同性别人群时,峰值压强特征和接触百分比特征的重要性和准确度高于峰值压强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特征,多个参数特征比单个参数特征判别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7.
以赤足足迹足型整体特征为依据,选取7个长度、宽度特征为查询条件,运用MSVisual FoxPro软件编写了足迹查询系统,对足迹样本数据库进行检索。当误差阈值设定为3mm时,检索结果唯一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利用足迹查找嫌疑人的效率,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排查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青年人正常行走足底峰值压强变化稳定的区域,与传统足迹理论中的步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利用步态特征进行足迹分析、检验的科学性。方法:选择青年男性20名、女性10名作为测试对象,分别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和传统油墨捺印法进行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数据和步态特征数据的采集,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足底压力数据进行处理,找出足底峰值压强变化稳定的区域,而后将处理结果与捺印足迹步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足底峰值压强变化较稳定的区域,与捺印足迹出现率较高的步态特征所处位置基本一致。结论:依据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所呈现的足底峰值压强变化稳定区域与捺印足迹步态特征所处位置的相似性,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说明青年人行走步态特征出现的科学性,为足迹的分析、检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足迹足型特征分析性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252名成年男性和女性赤足足迹样本,对足迹长、宽、跟宽等几种稳定足型尺寸和拇外翻角度特征量进行测量、计算,统计男女足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并利用t检验法对足长/足宽、足长/跟宽、足宽/跟宽等足迹足型特征比例关系的男女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为利用足迹分析性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压痕是人在行走过程中由重力和肌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步态特征之一。本文运用了Foot 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足迹动力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更科学地对足底压力进行分析,为论证足迹检验科学性、服务侦查办案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鞋内足迹特征是指鞋在穿用过程中,由于脚的蹬踩和挤压以及汗液的浸渍,形成在鞋内底或鞋垫上的印痕。这种印痕与赤足足底,脚面足型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在足迹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根据运动力学和生理学的原理,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形成的运动特征也各不相同,在鞋内底及鞋垫及鞋帮内侧会形成深浅、虚实不一的赤足形象特征,这就给我们的检验鉴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犯罪现场遗留足迹的性别。方法:选取足迹长、足迹掌宽和足迹跟宽特征作为自变量,性别作为因变量,建立左、右足logistic回归模型。样本:410名男女左、右赤足迹样本(其中男性207名,女性203名),测量了足迹长、足迹掌宽和足迹跟宽等特征。结论:所获取的模型对左足赤足迹的性别预测正确率为88.8%,对右足赤足迹的性别预测正确率为90.0%,均具有较高的性别预测准确率。在一定条件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为现场勘验人员对赤足迹的性别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采集青年人抬重物行走足底各个区域的压力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定量分析、比较,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同时捺印穿鞋样本足迹进行对照研究,为利用足迹压痕等步法特征分析遗留足迹人的行走方式,进而分析其人身特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图像处理技术医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到足迹图像中,借助MATLAB图像处理软件,通过采用滤波降噪、膨胀腐蚀、开闭运算、边缘检测以及阈值分割等技术手段,对足迹图像进行处理,比较处理前与处理后现场足迹图像的变化,以此探讨图像处理技术在足迹图像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图像处理技术医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到足迹图像中,借助MATLAB图像处理软件,通过采用滤波降噪、膨胀腐蚀、开闭运算、边缘检测以及阈值分割等技术手段,对足迹图像进行处理,比较处理前与处理后现场足迹图像的变化,以此探讨图像处理技术在足迹图像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常见足迹鉴定工作中关于确定特征性质,实验样本性质、,实验样本制作,足迹特征变化因素,寻找确定特征方法和原则等诸方面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足迹是案件现场出现率最高的物证,但其运用被不断弱化,原因主要在于现场足迹提取合格率不高、样本足迹制作不规范、鉴定方法未被广大技术员所掌握、足迹档案管理方式老化等方面。足迹检验鉴定如果能与压力分布系统、运动捕捉系统等科技有效结合,将使鉴定范围更宽广,结论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中,对粉尘地面立体足迹的制模提取一直没有很好的固定方法,正交设计法通过实验、比较和分析,确定了在粉尘立体足迹提取之前,用浓度为5%的松香酒精溶液喷洒10次然后采用石膏制模法进行提取,其足模反映的痕迹特征最好,验证了此固定方法的正确性、最优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鞋子在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摩擦造成鞋底表面物质发生剥落而形成鞋底磨损特征,它是对个人行走运动特点的形象反映,也是足迹检验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分析鞋底磨损特征,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对于利用鞋底磨损特征进行足迹检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对收集到的鞋印样本中的磨损特征进行了详细标化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研究同一人不同时期的鞋底磨损特征所具有的特定性和稳定性,同一人左右足之间鞋底磨损特征的变化及联系,不同人鞋底磨损特征的变化情况。希望能为足迹检验鉴定技术走向定量化、标准化、自动化做一些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不同身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200份赤足外虚缘长样本,利用回归方程方法对其与足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赤足外虚缘长与足长存在线性关系,并计算出线性方程,为利用足迹分析人的身高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