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欣  王慧 《法制博览》2009,(17):62-62
清代宫廷只有在举行大典时,如皇帝登基、做寿、或岁首、冬至,以及出师、祝捷、各藩朝贡,皇上才在金銮殿——太和殿升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觐。平日早朝,一般都在皇上寝宫进行。康熙、雍正以前都在乾清宫,乾隆以后改在养心殿。其实,名谓“早朝”,皇帝并不接受众官朝拜,只是召见有关大臣议政办事而已。即便如此,早朝礼仪也是十分隆重而威严的。朝仪中的繁文缛节,今天看来十分无聊;而许多趣事丑闻,更是令人发噱!  相似文献   

2.
王伟 《法制博览》2011,(13):58-59
才子清朝太庙是皇帝祭祀先祖的祖庙。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东庑以功勋王公配享;前殿西庑为满臣功臣配享;中、后殿两庑储藏祭器。每年除夕前一日袷祭(皇帝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国有大事大典,也都进行祭告。整个清王朝296年历史,有资格配享太庙的异姓大臣只有12人,这其中仅有一名汉臣获得过这最高殊荣,这个无人比肩的汉臣是张廷玉。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09,(9):44-45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4.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3):38-39
中国两千余年封建专制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从秦始皇“登基”称帝至公元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炮声中宣布退位,2133年间共涌现出494个皇帝。中国的皇帝很多身体欠佳、寿命不长,他们“驾崩”时不少太子尚在幼年,有的甚至还在襁褓之中。而“皇命难违”,太子年纪再小也要“接班”,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出现许多娃娃皇帝,即所谓“小皇帝”。  相似文献   

5.
有关《永乐大典》正本的说法,有专家说是被火烧了,也有专家认为,它就在嘉靖皇帝的永陵当中。那么,《永乐大典》正本藏永陵的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600多年来,咱们文史界有“寻找”过它的下落吗?在史书上,是怎么记载《永乐大典》去向的呢?  相似文献   

6.
姜汉忠 《法制博览》2008,(13):44-44
唐朝有个大将叫尉迟恭,在辅佐唐高祖李渊打天下过程中建有非凡的功劳。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他又帮助新皇帝治理天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皇帝之中,有才华的不少。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皇帝雄才大略,且多是开国皇帝,才华似乎与生俱来。像唐明皇精通音律,李后主醉心诗词,宋徽宗能书善画,明天启帝最喜欢木匠活,这是偏才。与这些皇帝相比,清朝的雍正帝既不能说有雄才,也不能说有偏才,那说他弄权“有才”又从何说起呢?  相似文献   

8.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6):41-41
明朝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妹姝永宁公主出嫁,京城富家子弟梁邦瑞被选为驸马。完婚大典那天,梁家张灯结彩,排场盛大,轰动京师。  相似文献   

9.
刘秉光 《法制博览》2010,(19):46-46
三岁封储,十二岁登基,十四岁生子,十八岁禅位,二十三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而又悲愤的一生。拓跋弘是不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年轻的父亲,笔者没有作过专门考证;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中国皇帝中一位极其伟大的父亲,却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0.
李国文 《法制博览》2009,(15):24-27
中国皇帝有两类,一是本来好,后来坏;一是本来坏,后来更坏。这变坏和变更坏的周期率,通常发生在这位统治者生命终结前的最后十年。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德、容、功、言)是女人必须奉行的人生准则。对于妃嫔来说,宫中事务有内务府管理,国家大事有皇帝、大臣处理,吃穿住行有太监宫女们伺候,她们只是皇帝传宗接代的工具和举行典礼时的陪衬,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就在清王朝晚期,却出现了一名妃子,她敢于冲击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12.
看点     
《法制博览》2008,(21):1-1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属马。他8岁登基,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属马。他8岁登基,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清代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和统治者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都远超于各代.统治者认为科举考试是清代的"抡才大典",关系到清代官僚队伍的整体能力,因此多次立法试图肃清科场.本文将通过《大清律例》和《刑案汇览》研究清代科举舞弊行为与刑罚.  相似文献   

15.
八岁登基的汉昭帝是一个短命的君王,刚满21岁时就死了。昭帝没有子嗣,辅政大臣霍光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迎立为皇帝。然而刘贺即位仅仅27天就被霍光废掉,理由是“王贺淫乱”,27天就干了1127件大逆不道之事!刘贺被送回昌邑(今山东昌邑),身边近臣被斩杀200余人。  相似文献   

16.
笑笑生 《法制博览》2009,(15):61-61
娄昭君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的传奇,不仅表现在她帮助高欢开创了北齐王朝基业;还在于她为高欢生育的六子二女中,有三个儿子登基称帝,一个儿子被追谥为皇帝,两个儿子封王,两个女儿均成为一代皇后。作为一位母亲,娄昭君所经历的这种传奇,获得的这份荣耀,即使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何乃强 《法制博览》2011,(17):66-67
张居正出身寒微,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很有抱负,充满理想和信念,一心报效国家。张居正也是万历帝的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还未成年,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翊钧。张居正对这未来皇帝寄予厚望,要使他成为千古明君,用心良苦。朱翊钧也对张居正毕恭毕敬,尊称他“先生”。  相似文献   

18.
《法制博览》2011,(11):17-17
1500年,后柏原天皇继位,但因为没钱,一直没能举行继位大典。拖了两年后,后柏原向管领细川政元请求捐献,细川说:“对于宫内来说,举行即位大典也是没有好处的。即使举行这种大典,没有教养的人也不会把天皇看作是国王。而不举行大典,我也会认为天皇是国王。因此一切大典都是与末世不相适应的。”遭到细川的拒绝后,后柏原也毫无办法,只得说:“诸家和公武说得很对,因此不再举行即位大典。”  相似文献   

19.
杜学峰 《法制博览》2009,(17):24-24
1627年的冬天,崇祯皇帝朱由检上了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内阁、六部、都察院的人臣“定阉党逆案”,对阉党分子进行彻底清查,根据各人罪状作出惩处结论。所谓“阉党”,是以大太监魏忠贤为首的一伙政治人物。崇祯帝之前,是他哥哥朱由校(天启帝)在位。此人昏聩无能,喜欢做木匠活儿,把朝政交由魏忠贤把持。魏忠贤手中权力无限膨胀,异己力量被他诛除殆尽,朝廷全无人才。为了讨好魏忠贤,各省都建有他的“生祠”(祠堂里塑有他的像,刻碑歌颂他的“功德”)。千古未有的造神运动,把这个掌了大权的阉人推上了个人崇拜的顶峰!  相似文献   

20.
朱由校(1605~1627),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1620—1627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母为恭妃王氏。他是在朝中正直派大臣的拥护下登基继位的,所以曾重用东林党人,也革除了一些前朝弊政;可他又实在离不开邪恶的客氏魏氏,以至让他们横行内宫外朝,把整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他喜好玩乐,尤好木工,本可以做一个不错的木匠,谁知却坐在了龙椅之上,遂抡锛弄斧,把个大明元气戕毁殆尽,促使它迅速走上了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