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园”的意思 ,一是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词如菜园子、花园儿、果园、园艺等 ;二是指供人游览娱乐的场所 ,词有公园、动物园、游乐园、大观园等。“圆”义大致有八 :一为圆周所包围的平面 ,词如圆柱、圆桌、圆台等 ;二为圆周的简称 ,词如圆周率等 ;三为象球的形状 ,词如滚圆滚圆、滴溜圆等 ;四为圆满、周全 ,词如话说得很圆、事做得很圆等 ;五为使圆满、使周全 ,词如圆场、自圆其说等 ;六为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 ,也作元 ,词如十圆 (元 )等 ;七为圆形的货币 ,也作元 ,词如银圆 (元 )、铜圆(元 )等 ;八为姓的一种。比较“园”和“圆”…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当阳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该市新任市长范晓岚代表市政府作工作报告。在讲到2007年市政府工作时,报告中用了“26”个“继续”一词。“继续”一词使用频率之高,在代表中引起热议,众口称道。如“继续”抓好通村公路建设,“继续”实施“115”生猪生态养殖工程,“继续”整治沮漳河堤防险段及病险水库,“继续”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等。  相似文献   

3.
读了《理论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1期发表的锦州铁路分局党校陈铁存老师的“‘与时俱进’考”一文,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愿与陈铁存老师共同探讨。 我认为,“与时俱进”一词,应出于《易经》的“文言”。据说,“文言”是当年孔丘老先生所作,是他老人家研究“易经”乾、坤两卦的心得。但也有人认为,象文言、彖辞、象辞,都说  相似文献   

4.
“分”和“份”是两个独立的词 ,用法上也都有各自的规律。但常有人在写文章时出错 ,对二者往往分不大清楚。“分”的用法要好掌握一些 ,用“分”开头的词有分别、分布、分辨、分辩、分贝、分步、分头等 ,用“分”作词尾的词有部分、区分、安分、处分、充分、秋分、工分等。“份”的用法稍为复杂一些 ,用“份”开头的词有份内、份外等 ,用“份”作词尾的词有月份、人人有份、分成两份等。“分”的用法基本上没有变化 ,“份”的用法有了一些变化。如份内可写成分内 ,大家常用的身份、成份等词中的“份”可写成“分”。股份、(吃 )份儿饭、 (…  相似文献   

5.
某些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作构词成分。如“者”构成“作者”、“读者”等表人的名词,“然”构成“既然”、“虽然”等连词,“突然”、“居然”等副词,“于”构成“等于”“善于”等动词,“至于”、“由于”等介词,“而”构成“进而”、“从而”等连词。 “以”作为词素,构词时有两个特点。(一)别的文言词虚通常只充当后一词素,“以”还大量地充当前一词素。位置在后的如“给以”、“予以”、“致以”、“足以”等,位置在前的如“以便”、“以免”、“以至”、“以致”、“以往”、“以来”等。(二)别的文言虚词构成的词只有一两类,“以”构成的词却分属多类。方位词如“以前”、“以后”、“以上”、“以下”、“以内”、“以  相似文献   

6.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新闻学界对此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见 解。本文综合各家之说,通过认真考证,廓清了“新”、“闻”及“新闻”的词义,以此为基 础,证实“新闻”的使用始于公元 705年唐代神龙年间的孙处玄。被许多人指认为“新 闻”一词源头的唐末李成用,在公元900年前后于其诗中使用“新闻”一词,应当被看 作是历史上首次在军事新闻信息传播中运用“新闻”指称军事新闻。  相似文献   

7.
杨雨 《求索》2005,(11)
词以“婉约”为主流是由词的传播性质决定的,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婉约”、“柔媚”是词创作和理论界对词体性的基本认识,也即在词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对词这种文体特性的“一致概念”。而北宋苏轼以他的“不合理行为”给已经相对稳定的词之示现媒介传播系统带来了“不和谐”因素,或称“不调和”因素。苏轼以及后继之辛弃疾等人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引起了词的接受者的三种不同态度其一是接受者完全认同并赞赏苏轼的创举,主张不应拘于“婉约”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二是坚持长期以来凝定的词之“婉约”本色,反对苏轼的革新;其三是存保留意见,或接受苏、辛词作中偏婉约的部分,却刻意忽略粗豪的那部分,其实质仍是以“婉约”作为词的基本美学要求。尽管经过几代豪放词人的努力,“豪放”终于在“婉约”主流之外别立一宗,显露出独特的美学风貌,但豪放词派的创作和理论引起接受者态度的改变是渐进的,而且始终处于矛盾、徘徊的状态。由于豪放词不能适应词的根本传播性质,因此豪放词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撼动词坛“婉约”的主旋律,就好象交响乐中的“不和谐音”一样,始终只能作为主旋律的对立面出现。  相似文献   

8.
六年多以前,读到一则思想评论,那篇文章的作者对“长官意志”一词进行他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见解有独到之处,诚为一家之言。当时,我觉得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还可以作另一种分析,于是写下了不短也不长的一些意见。其后,因为对这个词儿的议论戛然而止,我就将它束之高阁了。  相似文献   

9.
谈“易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周易》的研究中,一些同志很重视《易》之“象”与文学形象的关系及《易传》的“卦象说”与古代文学形象理论的渊源关系等问题,取得了不容低估的成就,这是应该充分加以肯定的。但是由于这一工作还处于开始阶段,所以,有一些问  相似文献   

10.
悟“空”     
禅宗修身,以悟“空”为本。所谓“空”,就是禅学认为,一切现象都有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照这种说法,面对某一事物,在理念上把它化没了,就算是觉悟了。只有悟“空”,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如何悟“空”,我不懂,但记住了一个故事,它做了形象的说明。五祖弘忍和尚年高,考虑后事,想选一个接班人。他召见众弟子,出了一个试题,说:“你们各自写一首偈子,我将选取得法者,传为第六代祖师。”神秀是大师兄,众增的教头,最有资格做接班人。进入佛门之前他是三榜进士,还颇有文才。神秀很快呈…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一词,最初是由两个字组成:“文”有文字、文章、礼乐制度、鼓乐、曲调等意思。化作“变化”解,人受教而变化为“化”,故本义作“教行”解(见《说文解字注》)。凡以道业诲人为教,人能接受此道业而变易其气质以远过迁善,即足以证明善教得行;人接受教诲则在各方面必起若干变革,此变革谓之“化”。所以文化二字合用,是“文治教化”的意思,即以文字、文章、礼乐等文艺形式变化人之气质,  相似文献   

12.
初到我省河西走廊名城张掖的人,常常听到大人斥责孩子。“快把你那爪老(本地方音读作“guǎlāo”洗干净。”将手称作“爪”,似乎有些不类,何以“爪”后还缀以“老”,“爪老”一词出自何典?问起当地人,大家只一笑置之,说,那不过是骂人的话罢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近读许嘉瑞的《金元戏曲方言考》发现了“爪老”一词的来历,书中赫然写着:“爪老。手”。又朱居易的《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中对此是这样解释的:“元人对身体各部分都常加一老字,如身曰躯老,头曰顶老,手曰爪老等。”张相的《诗词曲语汇释》中也有同样的解释:“北方乡语多以老作衬字,如跟为录老、  相似文献   

13.
林彪反党集团象吹起送葬的破喇叭一样,在发动反革命政变前夕,大吹大擂地说什么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是“杰出成就”,是“战争学,是军事学”,并胡扯“今后战争,这些原则是不会变的”,等等。他们说来说去,就是想用“六个战术原则”来证明林彪是一个“非凡的天才”,应当由他来当国家主席,妄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  相似文献   

14.
每到一处,仇和都刮起一场仇和式的“整顿风暴”,人走之后,又会留下什么呢?是雨过地皮湿,还是永久的烙印? “另类标签”“作秀”“最富争议”“独断专行”“个人英雄主义”“酷吏”“精英政治”“是人治不是法治”“铁腕”“长官意志”等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像染发、耳环、穿鼻、嘻哈、异服等这些前卫的东西武装在一个玩酷的青年身上一样,夺目扎眼。 时值两会,代表和委员又是如何看仇和现象的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经过孟华等学者的介绍,西方形象学才逐渐为中国所了解,并对中国比较文学领域乃至整个学界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探讨“形象”一词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和变化,比较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形象”与西方形象学之“形象”的异同,找出中国“形象”研究的弊端,以及西方形象学对中国学界研究的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南宋爱国名将岳飞在气吞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中写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多少年来它是激励中华民族努力奋发,搏击人生,创立功名的警世恒言。每当读起它,心潮无不象大海的排浪撞击巨礁一般在胸膛奔涌澎湃。中国古人惜时如金,尤为看重人生的青春年华,故有“春霄一刻值千金”之说。现代人更是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  相似文献   

17.
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户丑只说,如果谁要选一个最不像警察的警察,他有信心“光荣当选”。   户丑只的确不是在夸“海口”,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三个“硬条件”:一是名字老土;二是成年累月的着装打扮跟警察根本就不沾边;三是一天到晚灰头土脸的净往人多的地方挤,一点儿都没个警察的样子。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老户曾专门为自己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请车上的乘客猜猜他的职业。有人说他像个机关门卫,有人说他像个炸油条的,有个小伙子显然想夸他,说他“怎么看怎么像个退休的工人师傅”,一车人硬是没有一个人说他像警察…  相似文献   

18.
1953年5月,斯大林提出了“干部决定一切”这一口号。在当时条件下这个口号无疑有很大积极作用,但从长远角度看,这一口号有很多消极作用。第一,好象解决了干部问题,其它问题就迎刀而解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制度的建设尤其是法律制度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词汇颇丰,更兼一词多解,便多滋多味。“面子”一词,就是这么一颗“多味豆”,常能产生“多味”效应。 生理面子。就是一个人的脸面。对此,街头打坐的看相诸君,可以从几何学的角度把人脸划分为菱形、梯形、椭圆形、卵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角形、倒梯形等;还可以从文字学的角度,采用一些常用汉字形象地表示人的脸型,如:田(方脸)、国(长脸,俗称马脸)、甲(鹅蛋脸)、由(三角脸)、申(橄榄脸)、风(梯形脸)、福(多角脸),等等。 心理面子。脸型美丑,素有公认的客观标准。时下选美,更是程序分明,条款详细,还量化到了小数点以下几位。然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感情可以代替一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在当今市场经济氛围里,人们崇尚金钱和地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思想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的人己不屑于学雷锋,不愿意再像雷锋那样“傻”。但雷锋的形象仍深深烙印在许多老百姓的心上,他们也许并不奢望所有人都像雷锋那样,但至少希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员应该象雷锋那样。 本文主人公刘陆锋是于都县公安局的一名普通的警察。他平凡得就如红土地上的一棵青松。他把根扎在农村,甘当不起眼的螺丝钉。对待群众如春天一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如夏天一般的火热。虽然他的嘴边没有挂着学雷锋的口号,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难怪乡亲们都叫他“刘雷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