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宪法致敬     
《人大论坛》2014,(12):11-11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同时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此举意味着,中国人将以崭新而生动的形式向宪法表达敬畏,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2.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36):3-3
中国首迎国家宪法日 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当天,全国四级法院的法官面对宪法宣誓.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向宪法宣誓仪式,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全国中小学普遍上了一节宪法教育课。将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将拉近宪法与公民的距离,为依法治国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回望2009年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态势,我们惊喜地发现,随着人大地位的不断提升,人大制度的日益完善,人大代表的履职水平也更上了一层楼。他们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负时代的重托,向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何峻 《前沿》2009,(3):133-13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宪法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宪法观念并自觉向前推进的。思想解放为宪法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思想理论元素。思想解放引领着党在宪法理念上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宪法的修改与完善都是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是党领导人民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宪法发展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日历     
《中国人大》2014,(12):4-5
1954年6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宪法草案。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宪法草案的决议》。决议要求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立即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地组织对于宪法草案的讨论,向人民群众广泛地进行对于宪法草案内容的说明,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提出自己对于宪法草案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想充分体现我国宪法的这一基本精神,首要的是各级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工作要向社会公开,保证人民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法对应向人大代表通报、向社会公布的事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满足人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知情要求,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香港城市大学朱国斌博士所著的《中国宪法与政治制度》一书,是作为“中国海外推荐教材”而编写的,其初衷是为即将回归的“新香港人”提供认识中国现实和国家制度的参考,出版后,受到香港和内地读者的欢迎。该书视野广阔、框架新颖、写法独特,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了中外宪法制度发展和宪法理论研究的成果,读后很受启发,使我对宪政有—个大...  相似文献   

8.
正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宪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月18日,淄博市周村区人大常委会举行代表专题培训,学习宪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邀请市委党校李萍、张存礼教授,围绕宪法发展历程、修宪背景、宪法修正案基本内容、如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以及如何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讲解。代表们表示,聆听了讲座  相似文献   

9.
范殿勤  宋丽琼 《理论月刊》2003,(12):103-104
我国宪法对司法制度的规定并没有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只是现实的操作与宪法设计时的初衷不尽相符。司法改革应该向宪法规定的制度靠近,这才符合法治国的要求。因此找出中国司法现状同宪法规定的差距就成为进行司法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董和平 《求索》2014,(4):122-128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对后世宪法立法与宪法学研究有着多方面的现实影响,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其缺乏深入具体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多局限于标签式的政治地位评价,而少有具体地专项分析。本文跳出对《大纲》的宏观政治性评价,从《大纲》对中国立宪思路和立宪技术演进、宪法学基本范畴引入和宪法学说形成、宪法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以及宪法学研究方法改进等角度的现实影响来总结分析其历史贡献和历史官示。  相似文献   

11.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中华人员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所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予以公布。(二)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厅立即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地组织对于宪法草案的讨论,向人民群众广泛地进行对于宪法草案内容的说明,发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的,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则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到1952年,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顺利实现。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领导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了从现在起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随后进行了多次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09,(7):75-75
谢维雁在《现代法学》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对于中国是否存在宪法诉讼,我们不能从严格的西方标准来回答,而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分析。在理论上,我国宪法并不排斥宪法诉讼,但是,即便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不支持宪法进入诉讼的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宪法案件却仍然是存在的。而且,在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在我国还存在宪法政治化的观念、制  相似文献   

14.
人大代表应当通过深入学习宪法,准确掌握宪法,体认宪法精神,以宪法为判断大是大非的准绳,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充分地发挥代表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宪法──地位·精神·实施──中国宪法学习指导学习《中国宪法》这门课程,要在认真阅读教材,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和掌握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实施等三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一)宪法是确认一定阶级的民主,集中反映各种...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起,几乎每年的全国"两会",我都会向全国政协提交同样一份提案,即建议国家设立"宪法节"。在各种节日多如牛毛的今天,为什么还固执地做同一件事?设立"宪法节"真的如此重要吗?【为何要设立"宪法节"】之所以反复提这样一个提案,主要是基于平时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考虑和对中国法治现状的担忧。作为一名法学教  相似文献   

17.
洪丰 《公民导刊》2004,(2):16-19
去年岁尾,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了修宪建议。此次宪法的每处修订都引入注目,尤其是关于“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对于中国民营经济意味着什么?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又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相应地将“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修改为“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段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二、关于宪法第五条,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关于宪法第六条,增加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四、关于宪法第八条第一款,增加规定:“…  相似文献   

19.
赵林凤 《求索》2012,(11):68-70
汪荣宝是中国近代宪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清末新政改革中,他参与制定《钦定宪法大纲》,编纂《钦定大清宪法草案》;民国初年,他撰拟《汪荣宝拟宪法草案》,之后参与制定《天坛宪法》。汪荣宝执著地将分权、制衡、议会主权等西方宪法原则移植到中国,并揉合本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详定多部宪法具体条文和款项,一定程度上初创了中国宪法的模型,其筚路蓝缕之功应被后人铭记。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05,(1):4-6
2004年3月,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这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近,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就司法领域如何落实宪法的人权原则向本利记者发表了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