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以来,理论界开始讨论人大代表专职制问题,涉及到其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实施步骤及对民主进程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分歧.就发展方向来看,代表专职制是人大制度建设目标之一,必将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其实施的复杂性和对政治社会影响的全面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推进人大代表专职化必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推进人大代表专职制过程中,要避免盲目性;要协调好人大与党政部门关系;同时要不断完善监督.  相似文献   

2.
浅析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项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制度主体的完善与发展。人大代表专职化是完善和发展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广义上而言,人大代表专职化是一项以代表产生方式的权威性为前提,以代表任职专门化为形式,以代表素质专业化为内容,以完善代表责任追究为保障的系统性制度机制,有利于代表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潘多拉 《民主》2005,(9):45-45
最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广东省人大代表和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回收的300多份有效问卷显示,只有53.8%的人大代表赞成每年向选举单位述职。另有46.2%的人大代表不赞成述职的理由是:人大代表并非专职,述职会增加自己的负担,并非全职而要承担述职义务,权利和义务不对称,专职问题不解决,述职难免流于形式(《信息日报》2005年7月15日)。  相似文献   

4.
杨成 《行政论坛》2011,18(3):57-61
质询权是宪法和相关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力,它具有不可放弃性、有限性、法定性和强制性四个方面的特征。多年来,人大代表质询权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人大代表的构成不合理,具有官员身份的人大代表不愿意启动质询权;许多兼职人大代表质询意识较弱,不知如何行使质询权;质询规则缺乏可操作性,人大代表难以有效行使质询权。对此,我们应完善人大代表制度和质询规则。应改变人大代表的构成,逐步降低官员所占人大代表的比例;逐步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化。要强化人大代表的质询意识,要在以下几方面完善质询规则:质询方式、时间的多样化;适度降低质询主体的人数要求;规范质询程序,明确法律责任;建立人大代表质询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5.
人大代表专职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委托—代理理论审视,人大代表作为权力代理人与作为权力所有者的人民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无法消除,现实中的间接选举导致的多次叠加的委托—代理关系又将产生更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人大代表专职化进程,变间接选举为直接选举,使人大代表能够更大限度的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专职代表制肇始于英国,后为大多数代议制国家所采用,以英美法德最为典型;兼职代表制源于苏联,是"苏维埃"代表制度的表现形式,为我国所采纳。比较两者特点可以看出,专职代表制有着兼职代表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国的兼职代表制弊端种种,既不利于代表实现选民利益,又阻碍了人大立法、监督权的有效先例。所以,必须改革现行代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实现人大代表的专职化,以提高人大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这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人大代表如何体察和反映民意?选民和选举单位如何监督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沈阳市人大常委会规定,人大代表必须定期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 9月15日上午9点整,辽宁省 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荣 茂与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宋普光、常委会专职委员聂金一起,来到他们的选区——辽中县,向辽中县的60多位人大代表述职。因为他们是由辽中县选区选举出来的沈阳市人大代表。 “我当选为沈阳市人大代表和常委会主任,是辽中县人民乃至全市680万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既要履行好一名普通代表的职责,又要肩负起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重任,深感…  相似文献   

8.
陈明凡 《理论导刊》2005,3(12):83-85
国会是越南最高人民代表机构,也是国家最高的权力组织,为唯一享有立法及立法权力的机关.自1992年起,越南对国会进行改革,国会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代表总数不超过500人.越南国会的改革,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当前,我们要加快直选制层级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压缩各级人大代表名额,从而使各级代表逐步向专职化过渡.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省L县人大代表专职化改革中,地方官员因体制的约束而面临合法性困境与政治风险,尤其是在上级严厉的政治问责面前,其遵循的基本逻辑是,弱化改革本身的政治意蕴,将其纳入日常性的行政管理事务,从而将敏感的政治问题转移到行政化的安全轨道。在上下的博弈中,地方凭借话语权的掌握,消解了国家话语的压力,从而化解了"危机"隐含的潜在风险。将政治问题化约为行政问题是基层政治改革所遵循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0.
党代表选举中存在着组织主导作用过大、党代表素质不高、选举的竞争性不足、党代表与人大代表职责混淆、党代表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封建文化遗毒、长期战争环境、苏共建党模式、党代表选举制度不健全、党代表文化素质及专业培训不够等。党代表选举应该真实体现选举人意志,改革和完善党代表候选人提名制度,继续完善差额选举制度,积极稳妥地将竞选引入党代表选举,努力提高党代表的素质,加强党代表的培训,试点少部分党代表的专职化。  相似文献   

11.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间接化"现象,在近年来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愈益增多,其主要表现为委托投票失范且不断增加、不当投票数和弃权票增加趋势明显。这导致了选举基本原则无法充分落实、无法充分表达民意、加剧选民的政治冷漠症、助长不良风气、影响选举的合法性,使选举结果有失公平。为有效遏制直接选举"间接化"现象,必须注重提升选民权利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竞争机制,并运用先进技术使选举活动健康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2.
孟蕊 《民主》2009,(6):F0003-F0003
孟蕊1956年生,在职研究生学历。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河南省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曾为郑州市美术馆副馆长、郑州画院副院长,现为河南省人大代表、民进郑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13.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间接化"现象,在近年来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愈益增多,其主要表现为委托投票失范且不断增加、不当投票数和弃权票增加趋势明显。这导致了选举基本原则无法充分落实、无法充分表达民意、加剧选民的政治冷漠症、助长不良风气、影响选举的合法性,使选举结果有失公平。为有效遏制直接选举"间接化"现象,必须注重提升选民权利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竞争机制,并运用先进技术使选举活动健康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们需借鉴国外议员制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此过程中,我们需逐步提高人大代表的文化素质、逐步规范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的年龄条件、设置适当比例的各级人大专职代表。  相似文献   

15.
专职代表制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推行专职代表制则为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一个值得探索的途径。推行专职代表制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专职代表制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加以了介绍 ,然后分析了推行专职代表制对进一步完善人大制度的作用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行专职代表制所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6.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推进民主进程的必经之路。但目前,人大难以充分行使它的宪定权力,人大代表作用发挥也不够。为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真正的“议行合一”,在坚持人民代表广泛性的兼职代表制与追求严格、高效的专职代表制之间,完善专门委员会体制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有效途径。适当地增设专门委员会的数量,并适当地扩大其职权,加强专门委员会的监督功能,并使其程序化、规范化,如此增强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为人大和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提供组织基础和保障,将强有力地提高人大和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7.
中央发布“十六号”文件,对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更进一步阐释,其定位也赋予新的含义,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心灵导师和生活导师,而不是学生“保姆”的角色。因此,在此新形势下,重新定义辅导员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高校辅导员走上“专职化”道路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左鹏 《青年研究》2007,(9):8-14
本文以2006年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为例,通过对395名大学生选民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参与投票率虽然很高,但对选举的意义、程序和候选人情况并不完全了解,多数人是以非理性的方式投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冷漠,建议从改革和完善区县人大代表选举和履职的方式入手,激起大学生参与选举的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华燕  李元江 《团结》2011,(1):8-10
参政党党员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参政议政的骨干,其履职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党派的履职成效和社会形象。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功能和带头作用,密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后面简称"代表、委员")与基层支部的联系并将其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周国强 《民主》2006,(11):47-47
你知道我们这个社区谁是人大代表?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在几个社区问了很多居民,结果很令人失望,大多数人不知道谁是这个社区的人大代表。笔者很不甘心,又问他们:人大代表不是你们选的吗?他们还是摇头,说当时是参加选举了的,已经记不清了。不知道谁是人大代表的现象不只城市社区有,农村恐怕更普遍。这不知道是选民的悲哀,还是人大代表的悲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人大代表的选举和人大代表的履行职责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新一届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如何按照选举法要求选出老百姓满意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又如何在今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