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馈赠"     
受人馈赠,真是一大乐事也.你分文不掏,却有人送来整箱的茅台、XO或钻戒、劳力士手表,乃至写有五六位数的支票,满脸赔笑,求你"笑纳";有人竟送上让你瞟一眼骨头都发酥的美女供你享用,叫你快活得全身每一个毛孔都要笑出声来,激动得不但忍不住要伸出手,连脚丫子都蠢蠢欲伸,别说拒绝啦,就是从那张乐得合不拢的嘴里假惺惺地挤出个"不要"都难.  相似文献   

2.
《前线》2020,(6)
正微信群里,经常有人抬杠。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打狗,他说撵鸡;你说某人长得帅,他就说是"丑八怪"。而且,你越解释或还击,对方就越来劲,追着你争,找着你骂,甚至你不吱声了,他们还不善罢甘休。有一个网络流行词叫"杠精",说的就是这种人。"杠精"们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通过抬杠获取快感。也就是说,通过找碴儿,让对方难堪窘迫,然后自己快乐。第二,总是唱反调。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都要站出来反对。第三,故意持相反意见。他也知道你说得对,但就是要故意挑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九期刊登了宫远恒同志的来信<请"谢党宴"下课>,笔锋直指当今党内存在的风气庸俗化问题.目前,在一些单位,不光入党要摆酒,党员晋级、提升、调转同样要"酒席先行",甚至连评上"优"、选上"模"、派上"红色旅游"也要先撮一顿儿.似乎有了"好事"不好好喝喝,心里就会不安.为什么会不安呢?因为许多人遇到"好事儿"都要有所表示.你不表示,就会自我感觉很另类;你不表示,别人也会感觉你很另类.  相似文献   

4.
<正>不二选择有一年,上级党组织到我们司调研支部党建,有人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抓党建?"我想了想说:"没有办法呀。"什么叫没有办法?我说我们司承担的任务很重,但是我不行,我个人的能力水平不行。我们有六大任务:社会动员、新闻宣传、高层倡导、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关爱女孩行动,每一项工作要做好都不容易。单说其中的综合治理出  相似文献   

5.
说话也要看"火候" 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往往会过犹不及.与朋友相处,同样应注意分寸.你跟一个君子交朋友,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都要有尺度.  相似文献   

6.
讽刺幽默     
少女的回答有人问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你为什么嫁给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少女反问道:"如果有人给你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你能不关心支票上的兑现日期吗?"  相似文献   

7.
假冒成熟     
只要你还年轻,那么,周围的年长者就难免视你为“不成熟”。比如在单位里你过于心直口快,就会有人说你:这年轻人怎么一点都不稳重,真是不成熟。比如工作中出了疏漏,也会有人说:这马虎蛋,连这种细节都做不到,年轻啊,不成熟。 是的,我们周围总有些“成  相似文献   

8.
讽刺幽默     
世说新语大家走进了中央机关、国家机关的大门,逐渐就会感觉到有人看你的眼神和以前不一样了,感觉到通过各种渠道想和你接近的人多了。任何时候,脑子里都要树立一座长城,把不能做的事挡在城外,绝不能搞权力寻  相似文献   

9.
1999年,党员和村民选我为白龙村党支部书记,有人很不理解:"老曹,你老伴是教师,两个儿子都是吃财政饭的,你在家享清福不是更好么?都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好,何必瞎折腾."可我有自己的想法:既然乡亲们投了我一票,说明大伙信得过我,需要我带领他们脱贫致富.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没有任何推卸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古人将"廉洁"解释为"不爱为廉,不污为洁".领导干部外表要干净,内心更要干净,为人要清洁,当官要清廉.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念(恋)家庭之安,才能真正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始终坚持台上台下一个样,上班下班一个样,有人无人一个样.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对领导干部而言,廉洁自律不仅事关党的事业,而且事关个人的政治前途.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美方的所谓‘吃亏论’令人费解。好比有人去超市买了100元商品,商品拿在手里,却抱怨自己亏损了100块钱,这一逻辑能成立吗?"——7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美贸易摩擦问题阐明立场每一个人都偶尔要拿自己的18岁来问问自己,你是当初自己要活的那个样子吗?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近日,白岩松被问道:"许多央视名嘴都转行,为什么你还留在这个行业?"他表示,18岁时他  相似文献   

12.
信不信由你     
“我们什么也不相信了。”“我只相信我自己。”这是当前一部分人的口头禅。有人甚至说,遇事都要首先从反面想。你说好,他就偏说坏;你说坏,他却偏说好。据说,这就叫“逆反心理”。还有人从理论上对这种状况大加赞扬、提倡,说中国所以落后就因为历来的思维模式是“求同”,现在要改成“求异”,中国才能进步。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3.
车工小高没事儿就捧着法律书籍看,下了班、周末就往司法考试培训班跑--他的理想是当律师.可是事与愿违,他接连三年司法考试都名落孙山.车间党支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组织生活会上对他说:"党员要爱岗敬业,你为啥不多学学本岗位的知识?"小高眼瞅房顶不吱声.支书又说:"你要是用学法律的劲头去干工作,那你的工作会干得更好!"支书话音一落,其他党员也七嘴八舌地帮助起小高来.  相似文献   

14.
心境与环境     
正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苏格拉底搬进了一座七层的大楼里,可他家却是最底层,既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总有人从楼上泼污水、丢死老鼠。可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有人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为何还这样高兴?"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进门就是家,不用爬  相似文献   

15.
正"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讲话你唠嗑,领导开门你上车,领导敬酒你不喝……"微信圈里,每天都充斥着诸如此类的"做人劝勉"与"成功告诫"。言下之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要想特立独行,保持自己纯真的个性、纯粹的本质,那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处处碰钉子乃至头破血流才怪,遑论心想事成,功成名就。尤其有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更是过早地陷入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5,(6)
<正>在一个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的时代,有人形容说,"圈子有多远,你才能走多远"。然而,如果在官场中也明目张胆地经营圈子,进而衍生出"圈子文化",则蛊惑了世道人心、污染了政治生态。什么是官场"圈子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些官员结党营私,为一己私利编织利益同盟。对于"圈子文化",中央的态度非常鲜明。"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我  相似文献   

17.
利令智昏     
有人说,贪官并非笨蛋,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聪明着呢,只是没有把聪明用到正地方.这话我信.福建省建阳市原市委副书记李兵就是这么一个人.特剐是他那关于"埋地雷"的比喻,就足以作为他聪明智慧的佐证.他说:"领导干部违法就如同给自己埋地雷,有的是定时的,有的是不定时的,埋得多了,自己都不知道埋在哪里、埋了多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一颗会被引爆……"这比喻,多么形象,多么富有哲理,又多么耐人寻味!你能说他这个市委副书记不聪明、没水平吗?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春节、中秋节,我们民爆企业都要向庄处长表示一下,不管送多少都要去送,你去了庄处长不一定能记住,但是你不去庄处长一定会记住的。"江苏省内一家生产民用爆破物的企业负责人在南京市溧水县检察院反贪局干警找他了解情况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19.
莫言 《廉政瞭望》2014,(11):2-2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相似文献   

20.
农村老家的干部群众对乡村班子的交接有句俗话:"接班"不"接摊",大家不"围摊"。这句朴素而形象的话意思是说,你要接这个班,那么这里的一大摊子事就都要接下来,特别是所欠的外债、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等,否则的话大家就不会跟你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以小看大,其实党的上级组织和各级班子也情同此理:要想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