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现实存在和社会发展出…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开篇就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还指出:“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认识,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事物、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一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一个问题中写了这样一段很有哲学品位的话:“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学习六中全会文件,特别是学习这段话,我想就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永吉  张勇志 《求实》2006,(Z1):206
和谐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追求的最高理想。从人类伊始到党的十六大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人们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奋斗。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是一直以来都困惑我们的问题。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茂林 《求是》2005,(23):17-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大力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谐”是一个浸透着中华文化精神的词汇,“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社会系统概念。构建和谐社会,既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要解决好生产力层面的问题,又要解决好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层面的问题。按照社会组织理论,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各个主要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包括…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旨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从我国古代向往的和谐文明、天下大同的“小康社会”,到马克思用“全面”、“自由”,即“和谐”来描绘的高级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都把和谐的社会作为人类发展的高级境界。现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红线”.从九个方面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昭示着我国正处在一个和谐提升、历史跨越的极为重要时期。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而全会为我们精心设计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印刻在13亿中国各族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静 《理论文萃》2006,(4):17-22
社会和谐是人类普遍追求的最高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最基本的理念。中国古代就有“致中和”的“中庸”思想、主张“普遍和谐”的“太和”观念、以“天下为公”的“大道”维系群体建立和谐社会的“大同之世”等等,无不奏鸣出和谐之音。“和谐”也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论题之一。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到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亚当·斯密的经济和谐到格林的政治和谐再到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后来以美国学者马斯洛为代表的社会均衡论和帕森斯为代表的协和社会论、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亨廷顿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等等,西方思想家或多或少都涉及到比较宽泛意义上的社会和谐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建构和谐社会理论及其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一 《世纪桥》2009,(1):65-66
纠纷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并非是指一个没有任何纠纷的理想“桃花源”,而是指一个纠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社会。及时、有效、妥善地解决不断出现的社会纠纷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基于对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机制关系的分析,阐发了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组织工作历来是为党的政治任务服务的。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党的组织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提供组织保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理想。”构建和谐机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机关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机关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荣臣 《唯实》2005,1(10):48-5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首先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仅仅在传统文化和其他理论家那里找根据,凸现不出共产党人的理论至高点和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不是实现一个所谓“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而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从实际看,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这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不和谐因素,发挥执政党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充分发挥党对社会的整合功能,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理论广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赵曜撰文认为,为了从理论上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应从理论支撑角度,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基石。一、社会形态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块理论基石。这个理论把人类的五种社会形态区分为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两类,明确指出在对抗性社会形态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而只有在非对抗性社会形态里才具有这种可能。离开社会形态,把追求社会和谐视为任何社会都可以实现的普世价值,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需要指出的是,和谐…  相似文献   

15.
傅铁铸 《新长征》2006,(8):26-27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是一个系统概念,也是对立统一概念。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矛盾与冲突的发展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在解决矛盾中求得统一和谐的过程。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以后,理论界对和谐社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我想就其中一些理论问题谈点看法。一、只有在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才能形成和谐关系,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从古代社会的孔子、墨子、孟子等提出的“和为贵”、“兼相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近代太平天国洪…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各级党组织从理论到实践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社会内部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类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地生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平与发展的一个基础性要求,就是要确保人类社会内部关系和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关系能够和谐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的新一代领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任何社会理想都必然内含着相应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不同构成了各种社会理想的根本区别。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自己特定的价值观。明确这种价值观及其实现途径,对于在实践中牢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方向,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美好社会状态。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纵观中华文明的演进.中华民族从未放弃过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从古人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朴素向往.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都映射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