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各种信息传播中,老百姓更相信学术研究、更相信专家学者。然而,近年来一股学术研究“商业化”的倾向在蔓延,“资本影响学术”的歪风越刮越滥。这种风气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害莫大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五个误区 《文汇报》1999年10月9日载笔者访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江丹林认为,当代中国的学术研究存在五个误区:一是把学术研究的现实性庸俗化为单纯的证明工具,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成果不过是时尚口号的标语式注解或应时文字。从表面上看似乎离现实最“近”。但在本质上却离现实最远。二是走到另一个极端,使学术研究回到幽静的书斋而脱离沸腾的现实生活。这种所谓的纯学术的研究,不过是无批判的、故弄玄虚的思潮和术语的翻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政策研究室刘伯光撰文指出 ,创新性思维无禁区 ,需要 10个不要轻易 :一是不要轻易相信“只有一个答案的结论” ;二是不要轻易相信这不合逻辑”的结论 ;三是不要轻易相信“要遵守规则”的结论 ;四是不要轻易相信“既成事实”的结论 ;五是不要轻易相信“模棱两可”不对的结论 ;六是不要轻易相信“犯错误就是坏事”的结论 ;七是不要轻易相信“隔行如隔山的结论 ;八是不要轻易相信“荒诞”的结论 ;九是不要轻易相信“自己没有创造力”的结论 ;十是不要轻易相信“名人结论”的结论创新思维:需要10个不要轻易  相似文献   

4.
李家伟 《党政论坛》2011,(21):64-64
眼下有两大“热词”,一是“心穷”,调查表明,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有专家指出,“心穷比口袋穷更可怕”。二是“怀疑”,怀疑成中国人生活方式,地方政府越来越不被相信,即使有些猜测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场谣言,但民众仍一边倒的怀疑。今天,这种“不相信”的情绪,已然渗透进多数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术研究已进人学术分工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研究者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术有专攻”,而许许多多“专门家”的成果汇集起来,就推动了整个学术的积累和进步,原创性的思想才会出现,学术生态的多样性和学术的繁荣才得以显现。具体到马克思研究来说,“文本研究”与“理论发展”应该保持必要的张力,形成合理的分工与互补。  相似文献   

6.
走向新世纪的地方行政学院学报,是地方政府推动公务员培训工作和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的一块重要阵地,也是宣传地方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与政府乒作的重要窗口。如何使学报以本校、本地区的学术研究强项为支点,兼顾本校、本地区人文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办刊水平,作者认为需要注重对两大问题进行研究:一是突出学报的专业特色,尽快打造出学报“品牌”:二是确保学报质量,竭力提升学报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7.
韩雪冰  尹忠华 《侨园》2023,(3):50-51
<正>饺子,作为人尽皆知的节俗食品,早已满溢在城市乡村的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重要时日,没有饺子总觉得缺少了点儿什么。“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正是人们钟情于饺子的直接表达。就是这种名不见经传的特色食物,已经超出饮食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甚至成为对外国家特有文化符号的象征。虽然大江南北的饺子在馅料、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的学术人格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活动中 ,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韧性 ,一种思想敏锐、敢说真话的品格 ,一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但是 ,由于长期受到“左”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一些知识分子的学术人格发生了异化现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当确立以学术为本位的观点 ,克服意识形态对学术思想的束缚 ,改革科学研究的管理体制等 ,对于知识分子学术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2)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分析了产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社会转型期的价值标准唯物化;二是自我道德约束和监管机制缺失;三是互联网对学术道德失范产生的负影响。为此对学术研究的学术规范、道德约束和法律底线三个层次进行了剖析,并对三个层次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如果研究新时期十年的学术思潮,无论如何不能忽略新闻界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这种新闻“介入”(或曰“干涉”)学术研究的趋势,似乎与日俱增。在这其中,各类文摘报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1.
真是惊人的“大嘴”!广东经济欠发达的吴川市教育局,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吃掉611万元经费,局机关日均报销餐费达到4000元。当教育局负债几个亿的时候,原局长苏李奇家却盖起了“豪宅”。人心不足蛇吞象,惊人的“大嘴”正是缘于财务管理的“漏洞大”。吴川教育局的报销经费是由苏李奇“一支笔”审批的。假如不是局长“一支笔”在审批上翻云覆雨,胡作非为,相信再好的胃口  相似文献   

12.
学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是高校在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时面临着如何有效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困惑。目前,高校治理学术不端行为还存在概念模糊、标准不一、多头管理、监督不力等现实问题。营造诚信、公平、创新、求实的学术生态,高校要理顺治理学术不端机构的领导和工作机制,把反对学术不端行为融入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学术道德奖励制度和学术问责制度,积极构建学术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保障学术研究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史飞翔 《各界》2014,(1):38-38
1909年,王国维进入京师图书馆任编辑,后为《国学丛刊》起草宣言,倡言“学术无新旧之分,无中外之分,无有用无用之分。”这表明王国维以纯粹学术研究为志业,主张“故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而后可。”  相似文献   

14.
要我介绍一本书,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那些越写越长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以男女“做爱”取胜的小说,我自己就没耐心读下去,怎么能挑一种推荐给读者? 我自己就不相信看相算命,怎么能推荐《麻衣相法》这类的书呢。 我自己就不打算“下海”,当然我也不想推荐什么《厚黑学》。 《红楼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一部  相似文献   

15.
许群 《瞭望》1984,(37)
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实,在国内,对一个省、市、自治区来说,也不能“闭关自守”,而需要引进先进地区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来发展经济。近几年来,拉萨、内蒙古、江西等地,正是由于采取了这种开放政策,使经济越搞越活,也使外地的人才、技术、资金有了“用武之地”。这是值得那些至今仍然紧闭门户的地区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4) 学术发展这个时期,各种学派由旧转新后,较旧学派更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晚近发达起来的学派学说中的存在——人本主义学派、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代沟”理论,都已能把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看成是积极的能动的社会实体。总之,在学派错综复杂、学说彼消此长的状况下,青年社会化的学术研究仍在不断地发展。学术发展的另一种倾向,即由单学科研究发展到多学科研究。广义上说,这种倾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各学派的理论成果中去总结发现;另一方面,则是用多学科知识对  相似文献   

17.
马红娟 《学理论》2009,(4):140-143
“新国学”是在国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自己独特的文化立场和学术价值判断为基点进行开拓的新概念,是观念的变化,不仅需要观念、心理的认同,还需要学术、文化、主体、实践、审美等方面的认同。在众多的研究者论说中,它实际上就是新“精神”的倡导与实践,主要表现为学术精神、实践精神、主体精神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王涛  吴咏梅 《各界》2014,(6):35-38
北京大学现任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评价说:“作为北大的一代名师,沈兼士先生所提倡的各方面的学术研究工作对后来学术界的影响极大,他在近现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功绩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张冠生 《各界》2014,(12):1-1
胡适的宽厚能容是出了名的。他主张“宽容比自由还重要”,亦知亦行,一生如此。但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他始终守着“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立场,对欠缺证据的说法寸步不让,以维护心中的学术尊严。  相似文献   

20.
《廉政文化研究》2021,12(3):84-90
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现象呈高发态势,非正当的学术研究、发表行为日益危害正当的学术研究活动。高校学术不端现象在论文作者身上表现突出,主要有剽窃、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等。高校学术不端现象的生成机理是多维度、深层次的,是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管理体制上的漏洞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维护学术研究正常秩序、重塑学术道德,需要加强治理高校学术不端现象:秉持整体性思维,构建"学术命运共同体";坚持多措并举,完善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惩戒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