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当前,产业扶贫因受忽略后续跟踪、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的限制等一些因素影响,贫困群众积极性难以调动,个别扶贫项目并未真正发挥作用。为彻底破除产业扶贫的尴尬窘境,博白县浪平镇从本地实际出发,把找对产业扶贫路子摆在首位,自2000年起开始种植麻竹笋,并迅速铺开,逐步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有3000多户农户种植麻竹,3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16户,2015年较  相似文献   

2.
<正>产业扶贫中,科技服务是"短腿"。如何让"短腿"不短跑起来?近年来,田林县通过向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拉长农业产业链,激活科技引领农村发展的"细胞"活力,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在产业脱贫中的"造血功能"。强队伍,科技含量"高"。田林县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从本县产业发展需要和群众脱贫需求出发,大胆尝试,从区内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选聘了一批农业科研人员,在油茶、八渡笋、烤烟、灵芝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19,(3):后插2-后插3
<正>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定安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主战场,立足贫困村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模式,把资源优势潜力转变成发展能力,不断拓宽贫困群众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4.
<正>贫困村产业如何发展?读了《当代广西》2017年第10期由熊千梅所写的《贫困村产业发展有绝招》一文,不但深受启发,而且也找到了答案。贫困村产业发展多离不开种养业,而种养业风险是很大的。因此,贫困村产业发展除采用"产业+扶贫"这个模式外,还可以通过"基地+合作社+产业+到户扶贫资金+政策性保险"的方式,重点对种养业在生  相似文献   

5.
正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从山脚蜿蜒至大山深处,村民种植的1000多亩中药材厚朴正长得郁郁葱葱,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房映衬在绿树翠林间。这里是钟山县两安瑶族乡沙坪村委的大桶山自然村,山上林,山下果,厚朴、罗汉果、吊瓜(瓜蒌)等一个个标准化种植基地,让今年大桶山自然村7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钟山县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中,紧盯贫困村、贫困户生产发展需求,根据产业分布特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对每个贫困村引导发展1~2个优势产业,同时创新精准帮扶举措,大力实施"造血"扶贫。  相似文献   

6.
<正>东兰既是革命老区、岩滩水电站库区,又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经济基础落后,贫困点多面广。如何让老区人民甩掉贫困帽?东兰县委、县政府依托宜人的气候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结合推进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确定了发展以东兰乌鸡为首的"十大扶贫产业",增加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助力脱贫攻坚,造福老区人民。"我们现在主要通过发展东兰乌鸡养殖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7.
正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主打农业产业发展一张牌,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让广大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春来种植忙2月15日,年味犹存,坛西村妇女主任冉彩云一家已经开始忙着拉杆立柱种植百香果了。"今年我们家准备种植2亩百香果,拉回的120条杆要在这两天立好,早些种植也可以早些挂果,早点卖钱。"冉彩云  相似文献   

8.
<正>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难度也在精准定位。如何"嗅出"贫困地区的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这就需要贫困地区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立足各自的实际和资源禀赋,开对产业发展"药方子",找到适合的产业发展路子。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产业扶贫成效明显的贫困村都发展了产业,都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选准了产业发展方向。八步区步头镇善中村人均耕地少,山区耕地呈碎片化分布,大规模  相似文献   

9.
正产业扶贫是拔掉穷根的关键。我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自2015年12月启动实施以来,参与的民营企业已有3698家,产业投入131. 5亿元,帮扶3827个村,安置就业6. 2万人,受益贫困人口77. 4万人。产业扶贫改变了许多贫困村"有  相似文献   

10.
"党建+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使产业扶贫策略更好地适应了深度贫困地区的需要,提升了扶贫的精准性。目前"党建+产业"的精准扶贫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进行实践性的探索,确保该模式的精准扶贫效果能够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百色市西林县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使有能力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实现长效产业脱贫目标。在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是关键。为了让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西林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依托山区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创新模式,精准施策,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全县扶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正>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的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持续。2016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提出要以"精准"和"特色"为抓手,利用贫困地区优势资源,探索契合贫困地区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解决一半以  相似文献   

13.
<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田林县百乐乡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贫困户”扶贫新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培养党员掌握先进的种养技术,发展壮大适合南盘江流域气候特点的特色农牧产业,带动贫困户一起发展产业。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百乐乡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鼓励他们自主发展、大胆创业,通过“以奖代补”的项目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并邀请相关技术人员走到田间地头,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同时,乡党委、政府还组织贫困户到先进地区的致富村考察学习,开拓群众视野,拓宽群众致富门路。此外,百乐乡还利用种养殖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种养能手扩大规  相似文献   

14.
<正>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脱贫攻坚战总号角吹响后,玉林市兴业县以精准脱贫为目标,以产业支撑为核心,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着力构建贫困户增收长效机制,一批"短平快"增收富民项目顺利推进,在实现贫困群众增收的同时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真扶贫、真脱贫。一、兴业产业扶贫做法兴业县属广西扶贫开发重点县,管辖13个镇,214个村(社区),总人口76.4万,其中农村人口54.7万。  相似文献   

15.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是践行"精准扶贫"方略,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寻甸县结合山区、农业、贫困、民族"四位一体"的实际,突出抓好畜、薯、烟、蔬、果五大特色产业,倾力打造肉牛生产、种羊繁殖、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现代烟草农业等优势农业基地,在全县形成了抓产业、促扶贫的浓厚氛围,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产业培育、发展和壮大,实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6.
邝晓美 《今日海南》2019,(7):前插2-前插3
<正>产业是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2019年是国家重点贫困县临高县脱贫摘帽之年,为确保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临高县委县政府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和定力,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基地+扶贫工场"产业扶贫"三位一体"模式,落地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特色产业项目,全力打造产业扶贫新亮点。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拉动、合作社牵动、贫困户联动的思路,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银行""5+"模式,形成利益  相似文献   

17.
正带着对贫困群众的牵挂,自治区主席陈武冒雨来到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猴场村种桑养蚕示范基地,了解桑蚕产业带动脱贫和扶贫项目建设情况,亲切询问当地扶贫产业的发展情况,为贫困群众打通贫困"症结",拓宽增收渠道……这是4月8日自治区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第四次调度会的现场,也是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以决战决胜的攻坚之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19)
正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河南省洛宁县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金果、金鸡、金牛等"五金"产业扶贫,打造"上戈苹果""德青源鸡蛋"等一批特色品牌,让贫困群众种上"摇钱树",鼓起"钱袋子",到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河南省洛宁县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当下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则是铲除贫困村穷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20.
陈军  赵斐 《中国民政》2020,(4):56-57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以来,陕西省民政厅立足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激发活力,组建社会组织扶贫团凝心聚力,汇聚慈善资源精准发力,深化苏陕扶贫协作增智借力,创新建立完善"四措联动"社会组织扶贫体系,引导动员社会组织自觉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行动,在助力攻克深度贫困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