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先勇是个《红楼梦》迷。他曾说:“(我)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又说:“这本书对我文字的影响很大。”情况的确如此。白先勇是台湾作家中学《红楼梦》最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很好继承了《红楼梦》的艺术传统,而且融传统于现代,做出了独创性的发扬光大。他虽然不是专门的“红学家”,但  相似文献   

2.
周芬芬 《求索》2013,(7):269-269,175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2012年版),尝试了运用言语行为论、语用论、意图论和对话作用分析小说中种种对话现象,既为《红楼梦》的语言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也为中国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全书缜密的逻辑和详尽的注释体现出的作者笃实严谨的治学精神。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红楼梦》不仅被中外读者熟知,而且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郭真 《前沿》2012,(15):188-189
红楼梦诗词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亮点.从情节结构方面来看,红楼梦诗词是整部小说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联结情节、承上启下,大处着墨、整体构思,浓缩精华、简笔勾勒;它使小说的情节设计详略得当,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殿堂中的不朽杰作。其思想博大精深,艺术瑰丽典雅,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几百年来,迷倒了无数中外读者,以至产生了一门专门研究它的学问——"红学"。若要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红楼梦乃是一部必读之书。然而,由于小说描写的生活距离当代相当遥远,作者创作时又刻意隐晦,如今的读者已经不太能够读得懂它了。为了方便大家走近这部巨著,笔者在此试做点入门的初步引导。  相似文献   

5.
用文艺民俗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民俗史料价值;认真研究作者如何运用民俗进行艺术创造的宝贵经验;并由此探索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红楼梦》的欣赏和阅读水平,深刻理解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真正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总结曹雪芹这方面独到的创作经验,加以继承发展,为我们今天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学艺术服务。  相似文献   

6.
得子(高文)的长篇小说《劳改农场》全景呈现了新中国劳改事业五十年建立、转型、发展的艰难历程。作者通过精心编织、伏笔千里,描写三代劳改(监狱)干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认知、工作、感情、家庭、生活,诠释了劳改工作不为人知的历史;塑造了以叶旭、江立春、刘晓莉、王锦葵为代表的劳改干部、罪犯、留场人员的爱恨情仇。《劳改农场》是新中国劳改事业的"清明上河图",小说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监狱题材小说,可以称之为劳改题材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7.
新书信息     
《小康》2017,(12)
<正>《沙丘》作者:【美】弗兰克?赫伯特定价:68.00元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它入选了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BBC"英国全民喜爱的100本书"、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等多项榜单,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优秀科幻小说"桂冠。《完全写作指南: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作者:【美】劳拉?布朗  相似文献   

8.
我第一次看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就被深深吸引,看了三四十集仍然十分欣赏。我喜欢小说《红楼梦》,老版的连续剧《红楼梦》也很投入地看过,但我觉得,新版《红楼梦》才最接近《红楼梦》原著,它对普及这一名著做出了重要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3月13日出版的《书刊导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加“编者按”发表了段献民的《为世人前所未闻,为学者前所未想:震惊人类的发现——《红楼梦》应有两部;王国华替曹雪芹完成“太极红楼梦”》一文,迅即为《文摘周报》、《文摘月刊》、香港《文汇报》等报刊所摘载,可以说产生了“轰动效应”,但湖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所所长、武汉《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国光教授于3月17日、24日在为该校中文系元明清研究生举办的“红学讲座”上则列举了十四证,力辩所谓“太极红楼梦”乃违背常识之作,并严正批评“红学权威”周汝昌氏导演这一闹剧及其作伪、传伪的不良学风,兹将张国光的批评意见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台湾文学史上,王鼎钧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众体兼擅且独具风格,在小说、散文、评论、话剧几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被称为台湾文学界的五项全能.长久以来,他的散文艺术成就掩盖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小说艺术.为了更完整地认识他的艺术发展道路,本文拟对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创作做一番探究.(一)严格地说起来,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共有十二篇,即收集在《单身温度》这部短篇集中的作品(有人将王鼎钧的《一方阳光》、《红头绳儿》也视作小说,我以为那只是有着较多叙事成份的散文作品,原因容当另叙).《单身温度》原名为《单身汉的体温》,也曾被人改为《白如玉》出版,最后由作者定名为《单身温度》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再版.此书创作于60年代中后期,初版于1970年.这部小说在作者的创作道路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它之前,作者的创作以说理性议论性的文章为主;而从它开始,作者的创作风格转向抒情性象征性,逐步形成了自己“幻中见真”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1.
胡适先生认为《红楼梦》缺少深刻的思想性这一观点值得斟酌。《红楼梦》通过着重刻画贾宝玉这个封建家庭中的离经叛道、偏僻乖张的叛逆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名教和价值观的批判,闪现出明清以来思想界出现的追求自我与个性、渴望回复本真、追求平等自由的启蒙主义的光芒。《红楼梦》所蕴含的现代精神,主要包括:对女性的尊重和赞赏;对本真而天然的人格的推崇;对自由、平等精神的追求以及对心灵契合的爱情的坚持。  相似文献   

12.
詹丹,男,1963年11月出生于上海。文学博士。曾先后在上海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小说、都市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有《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等专著,并主编《大雅中外艺术家画传丛书》。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杰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象《红楼梦》这样,产生过如此巨大的反响,引起过如此众多的议论。它已经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红学”。它的伟大的思想艺术成就,已经为举世所公认,成了全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不朽的珍品。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9)
<正>《红楼梦》深受《金瓶梅》的供养,假如这两部作品的作者活在今天,会不会像那些IP剧一样深陷侵权抄袭风波,或被傅雷那样的大家撰文大肆批评呢?从巴金的《家·春·秋》到今天的网络作家流潋紫的《甄嬛传》,处处可见曹雪芹的给养。可以说《,红楼梦》是现代作家取之不尽的营养库。但实际上《红楼梦》也深受《金瓶梅》的供养,从字句的使用到人物对话、场景的描摹,以及结  相似文献   

15.
韩霄 《求索》2011,(11):185-187
在古典小说史上,《三国志玉玺传》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志玉玺传》与《红楼梦》在叙事艺术结构上以及悲剧意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从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以及时代背景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可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上半叶以高尔基《童年》、阿·托尔斯泰《尼基塔的童年》、布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革拉特珂夫《童年的故事》为代表的俄罗斯自传体小说童年叙事及其时空艺术中,既有诗意乐园和"逝去天堂"的时空建构,又有童年"家"的时空体的多次解体以及童年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的交相呈现,体现了作者对儿童、对自然、对社会历史、对人生命本体的多方位的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五年级时我第一次阅读《红楼梦》,书的版本是立排的字,读起来很费劲。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坚决站在宝黛一边,无来由地喜欢林妹妹,晴雯,尤三姐……记住的是一些人物和一些故事。说来也怪,正是这些儿时不经意的记忆,却成了我脑海里永不消失的电波。第二次阅读红楼是文革后期,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我,自己去买了一套《红楼梦》。这套书是1974年重新出版印刷的四大名著系列之一,加了李希凡的题为《围绕着"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前言,这篇文章有53页,其目的就是要把《红楼梦》架上阶级斗争的轨道。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把这本书定位为"自传",基本观念是"色"、"空",把《红楼梦》的内容当成了"事实考据"的对象,李希凡的批评是领了尚方宝剑的挞伐。  相似文献   

18.
要说近期文化界的热点,著名作家刘心武应该算一个。自从他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以来,争议之声四起。10月出版的《艺术评论》为此用了很大篇幅发表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意见。一场关于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的争论开始升温。"在几个月前,笔者偶尔看了刘心武的央视开讲,然而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却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秦可卿是谁?读过《红楼梦》的人,对于她在《红楼梦》里的位置是有认识的。从秦可卿入手,这仅仅是刘心武个人研究《红楼梦》的一个角度。笔者认为,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学术是自由的,作为一…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到灯塔去》和莱辛《野草在歌唱》两部小说,彻底抛开现实主义的窠臼转而记录心灵印迹是伍尔夫小说得以通达"真实"的基本途径,而莱辛的小说则是通过描述现实生活中被心灵/灵魂支配的人的行动来达到艺术的"真实"。在此比较中,莱辛作品的价值和伍尔夫小说理念在艺术哲学上的二元对立亦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20.
邹自振 《政协天地》2008,(11):53-53
戏称自己为"红学界第一票友"的高级工程师杜春耕先生,业余时间倾尽全力搜集有关《红楼梦》的版本和资料,研究《红楼梦》,现"供职"于北京农工党《红楼梦》研究小组。去年六七月间,作为"有心人"的杜君,竟然于坊间意外购得清末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题写的扇面,上面题写的12首诗全部是咏《红楼梦》的。杜君复印此扇面广赠红学文友。笔者经反复把玩,仔细辨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