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人民为赢得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而沉重的代价.为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是要以史为鉴,防止类似的战争悲剧重演,努力创建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投降65周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更是中国人民14年抗击日寇的起始。胡锦涛总书记于9月3日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他在参观时指出,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尤其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而进一步凝聚全民族力量,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不能自我实现,也不是孤立实现,需要内外统筹。相对于中国梦而言,"世界梦"有三种解读。第一种是世界梦包含于中国梦之中;第二种是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相提并论的关系;第三种是中国梦与各国的梦想共同构成了世界梦。本文认为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历史起点不同;中国梦与世界梦内容有交叉;中国梦与世界梦对接的主要桥梁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国际主义的精神。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既是中国梦的形态组成,又是它的实现手段。爱国主义是中国梦的出发点,而国际主义则是中国梦的条件;国际主义发源于爱国主义却又指引爱国主义。在以往历史中,中国人民积累了诸如融入世界体系、坚持和平发展、注重合法性战争等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则需要赋以新国际主义的面貌以及新世界主义的眼光。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世界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1937年发生的“七七事变”是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面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七七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壮和胜利,还有深刻的经验和启迪。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世界和平与安全仍然面临着威胁和挑战。巩固二战胜利成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以联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50年前的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今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正在为和平发展而奋斗,绝不能让那种惨绝人寰的战祸重演。就是在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不少的政治家和广大的日本人民对过去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战争罪行也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却有一小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三个"七十周年",7月4-5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承办的"共享安全:世界和平与全球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8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新闻媒体的约17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将近7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为期两天的发言讨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吉林大学、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发表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6篇会议论文中节选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抗日战争史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时代价值、日本侵华罪证、日本历史认识、安倍谈话的实质、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推进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欧洲的苏德战场以及亚洲的中国战场无疑承担了对抗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任务,苏中两国人民为赢得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是二战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当前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结构正在经历一个复杂转型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篡改二战历史,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现象在东西方世界时有发生,这不仅成为中俄两国面临的共同威胁,也必然会损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15年5月5~6日,以"苏中在二战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为主题的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深入探讨了中苏在二战中的历史性贡献,中苏在二战中的相互支持以及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与维护战后秩序的重要议题,不仅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增强了中俄两国维护和巩固《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以及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无疑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性时刻.从中国内在发展的具体历史特点角度看,这意味着: --结束了多年的内战和抗日战争,这两场战争卷入了亿万民众.在战争中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经济复苏和社会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的历史命题.科学发展观不但是新世纪指导中国和平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也是协调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大战略构思,将指引中国外交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对外政策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重大历史阶段:一、毛泽东外交思想为中国外交奠定基础,使中国外交从20世纪50年代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转向70年代联美抗苏的"一条线"。二、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领导实施了中国外交又一次重大调整,开启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受住了两极格局瓦解和世纪之交国际风云剧变的重大考验,为中国和平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三、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变化"沧海桑田",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习近平同志提出并领导实践的外交思想,已历史性地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纵观历史,中国外交之根本宗旨,正是始终服务于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是人类空前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二战的破坏可谓空前,但其是否绝后,却还有待观察与思考。正如我们可以把战争分为"热战"与"冷战"一样,和平同样也可分为"冷和平"(假和平)与"真和平"。"冷和平"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冷和平"容易给人以和平的假象,以为和平就是必然的,战争离我们很远,从而使得某些中小国家容易"任性",大国容易缺乏包容,低端政治问题容易"越位",这反而容易酿成真正的大危机与大危险。近期西方战略学者发出的"基辛格之忧"与"哈斯之问"也反映了对"冷和平"的忧虑。国际社会如果对"冷和平"状态认识不够、处置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国际战争的再现与和平的终结。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结合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大国博弈的背景,对国际安全与战争问题做战略思考,可以发现:从历史维度来看,人们对国际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从现实维度来看,当前中小国家"任性"乱为,大国博弈暗流涌动,"冷和平"状态令人担忧;从未来维度来看,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大国关系因素,也是中国对国际战争问题进行战略思考与未来展望时所无法回避的。中国要妥善谨慎地处理好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未来爱好和平的中国将会成为遏制国际战争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和平发展"已从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转变为中国国家崛起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根本战略及外交战略、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及中国的世界理想和主张.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即中国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和多极、多样的世界,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而不同"的世界;中国崛起和发展模式是"合作、和谐"的非传统模式;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特点则是多边外交和发展外交.中国和平发展当然也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台湾问题和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除了要塑造并依靠硬实力外,还要构建软实力.中国特色软实力的性质、内涵、特点、功能与西方认定的"软实力"不同,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国开展人文外交的主要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的人文外交既为中国人民服务,也为世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对时代主题的认识,是最高层次上的战略判断。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科学评估国际局势的基础上,对时代主题做出了新的战略判断,引领中国国际战略实现了最重要的转变,终结了中国外交结盟的历史,开始实行"不结盟""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且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6月3日至4日,由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铭记历史,共创未来—中俄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17.
全人类共同利益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平、合作、发展的时代潮流下,全人类共同利益一方面愈加凸显,一方面受到挑战。中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利益,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组成部分。为了捍卫全人类共同利益,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世界需要中国实现和平发展。中国正将本国人民的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有机协调起来,在与各国构建互利共赢关系的同时,将主要依靠本国资源和本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实现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号召全党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视为一种具有高度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创造活动,强调把握历史主动,而崇高的价值追求、坚定的历史自觉和科学的方法路径是其生成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立足于把自己事情做好,增强对于外部环境的塑造能力、推动和平与发展,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加强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历史决定论和宿命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外交而言,国际关系正经历二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转变,中国自身及其与外部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开创中国模式,日益与世界融合,并被视为变化着的世界中最重要的变量。身处这一历史转折期的中国外交战略,需要在自我角色定位、战略姿态和中长期目标等方面实现重大转进和提升。中国未来国际战略要把握世界发展变化大势,找准自身定位,以新观念、大思路谋篇布局、应对挑战,以宏大战略视野、超越性思维,实现具有创立中国和平发展范武意义的战略转进。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和谐世界"是一项长期的目标,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谐世界"的思想与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将指引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使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在转变中的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建立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