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际地缘战略形势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略回顾 2 0世纪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三次变迁 ,尤其是冷战后十年世界地缘政治变化的基础上 ,尝试系统分析“9·11”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特点及中国面临的战略挑战。文章认为 ,阿富汗战争及其后果和美国的地缘战略调整 ,直接牵动世界及欧亚地缘战略形势的激烈变动 ,大亚太成为世界地缘政治重心 ,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复杂化 ,所承受的地缘战略压力增大。文章主张中国 2 1世纪初的地缘战略应立足亚太 ,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亚太事务 ,进一步推进睦邻外交 ,尤其要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并增大对东南亚的战略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近期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印度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进一步突显。美国强调印度的角色意义,鼓动印度在亚太地区格局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包括帮助美国制衡中国。印度欲借助提升印美关系增加战略筹码并索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但谨慎回应美国的亚太新战略,寻求符合自身战略利益的理性化政策选择。这似可表明,印美在稳步增强战略合作的同时,结为盟友或印度参与美国主导的多边安全伙伴体系的可能性较小。对美印关系的判断影响对中国战略利益和地区安全环境的认知。本文是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印度的影响、印度的回应和角色选择以及印美在亚太安全格局中的互动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亚太和中东两大地缘板块日益增强的联动性,如何制约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奥巴马政府实施全球战略收缩,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亚太,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遭遇巨大阻力,形成所谓"战略重心东移之困"。本文侧重于借助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理论,从国际关系的体系层次,剖析全球地缘战略环境的变化对美国战略调整的制约作用。本文认为,亚太和中东联动性的增强,是制约奥巴马政府战略重心东移的结构性原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亚太和中东两个地缘板块的联动日益紧密,形成一个范围更大、形势更复杂、互动更频密、非线性结果更加突出的"亚太—中东"跨地缘板块。"亚太—中东"联动机制描述在该系统内一些相互影响、共同变动的国际关系现象。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必然受以上联动机制的制约,影响其从战略设计到实施,再到结果预期的全过程。相应分为三种制约模式:一是整体战略环境的变化对美国战略设计的制约;二是复杂的战略互动对美国战略实施的制约;三是内非线性的系统效应对美国战略目标预期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未来5-10年亚太地缘政治变局与中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未来5-10年,中国将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周边的大亚太地区则将成长为全球地缘政治中心区,这两个"成长"已经引起亚太地缘政治格局激烈、复杂的调整。今后一个时期,大亚太地区将出现两种截然对立的地缘政治"范式"之争,相关各国将不得不在两种对立范式之间进行艰难选择,其中第一种范式是"零和范式",即亚太各主要力量围绕中美划线,形成集团对抗;第二种范式是和平合作范式,即亚太各国以和平合作为手段化解相互间的分歧、冲突,亚太一体化进程不断取得进展。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地缘政治范式及相关各国的地缘政治选择,必然要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及战略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亚太地缘战略应力避第一种范式,力争第二种范式,并应积极引导亚太相关力量进行类似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亚太地缘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这已是国际社会共识.实现战略崛起则是中国21世纪"惟此惟大"的战略诉求.然而,中国若要实现战略崛起,一种明智、合理、既节省战略成本、又能充分发挥战略能力、实现最大战略收益的亚太地缘战略构思与实践就具有关键意义. 21世纪初,亚太地缘战略环境虽然有多种变化趋势,但其中最根本的趋势是亚太正在迅速崛起为全球政治、经济与实力中心.国际上甚至有人据此推断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如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最近就曾预言:"过去属于欧洲,现在属于美国,未来则属于亚洲."  相似文献   

7.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核心要旨是意图"塑造"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东亚均势体系来约束中国的对外行为及中国崛起对东亚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引发了周边国家对于与中国关系定位的调整。为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应采用经济手段,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加深,把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有效转化为外交和政治实力;强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以实际行动消除中国迅速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压力和疑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亚洲区域多边机制中,以新安全观发挥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亚太战略形成是普京执政期内俄罗斯外交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其核心在于将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之中,提升俄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俄亚太战略涉及三大地缘目标——周边方向、欧洲方向、亚太方向,带有鲜明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特点.在亚太地缘安全上,俄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亚太军事力量起到了再平衡作用.在亚太地缘经济上,俄资源禀赋为亚太各国能源战略提供了一种选择,其交通地理优势为亚太国家通往欧洲物流提供了国际运输便利,对整个地区战略格局将产生影响.在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格局中,中国应采取联俄睦邻政策,抗衡美国亚太战略部署:一是构建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推进亚太地区安全体系转型;二是构建中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是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与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印太"从地理概念转型为新的政治与战略构想,既是地缘政治变化的反应,又凸现了美国利用其继续维护全球领导地位和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美国积极塑造"印-太"战略格局,极力拉拢其盟国,并主动发展新的伙伴国家,对中国产生了地缘战略制衡态势,从而使中国的崛起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地缘环境,中国必须高度关注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首先指出了伴随亚太地区新兴大国的崛起,亚太地区正在成为世界政治与经济新的重心;其次探讨了世界各主要力量各自的亚太地缘战略重点及其动向,并认为由此而产生了亚太地缘战略关系新的格局;再次着重从四个不同方位对中国的周边地缘战略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挑战;最后就制定中国的亚太地缘战略提出四点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人体成语”是指含有表示人体各部位名称及关于人的知、情、意、行等语素的成语。俄语成语中与人体有关的成语所占比例较高,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带глаз,нос的成语。从认知角度对俄语“人体成语”的构成成素进行分析,区分人体成语的概念意义和范畴意义,用隐喻模式和换喻模式对“人体成语”进行认知语义分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方学研究机构。东方学研究所及其下属的圣彼得堡分所,是俄罗斯研究中国问题时间最长的机构之一。研究所机构设置齐全,既是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博物馆和图书馆,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渊源东方学所至今已有180年历史。1818年,东方学所的前身——俄罗斯皇家科学院亚洲博物馆在圣彼得堡成立。首任馆长为克里斯汀·弗伦院士。成立之初,亚洲博物馆主要收藏各种来自东方的文物和文献,当时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是彼得大帝的遗书。到19世纪初,俄罗斯探险家在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掠夺的大量珍贵文献和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框架到底是什么"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中国哲学的文化根基,同时尊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将两者融合成新的本体论认识,以"陆王"心学的认识论作为过渡进一步论述儒家思想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方法论原则,提出"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认知,尝试在哲学意义上回答"‘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框架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档案资料,对苏获波兰战俘问题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一方面比较清楚地交代了苏联对波兰战俘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部分遣返、分类关押、劳动使用、思想教育、侦探肃反和秘密处决等,另一方面也比较清楚地交代了被关押战俘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人数变化和不幸遭遇以及所有波兰战俘的流向和归宿.对于"卡廷惨案"被公布于世后苏联围绕该案所作的各种自欺欺人的文章,本文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披露和叙述.  相似文献   

15.
比格犬甲状腺显微与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3~6月龄比格犬甲状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比格犬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22~220.00μm,平均90.80μm;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高度3.04~7.11μm,平均5.18μm,电镜下可见功能状态不同的两型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很多,直径4.40~8.82μm,平均6.23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也可聚集在一起形成滤泡样结构,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电镜下也可见两种类型的滤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16.
印度软件企业出口生产的国际分工特征表现为:区域分工以现场服务和离岸开发为主,技术分工以编程、测试和维护为主。通过设立软件技术园区作为出口生产基地以发挥企业区域集群优势和利用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趋势进行跨国生产和研发来组织实施的。  相似文献   

17.
猪带绦虫有成虫、虫卵、六钩蚴、囊尾蚴不同形式的发育阶段和寄生状态 ,不同的虫体形式以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满足其寄生在相应宿主体内的需要[1 ,2 ] 。研究发现 ,六钩蚴与囊尾蚴在虫体组成成分、生化指标以及代谢 (分泌 )产物等方面都有差异。SDS PAGE和免疫印迹研究表明 ,六钩蚴的抗原成分非常复杂 ,不仅有共同抗原、阶段发育特异性抗原 ,而且在入侵宿主定植在肌肉组织后 ,表面抗原随虫体的发育而发生阶段性的改变 ,并且抗原变异的发生往往比免疫应答更为迅速 ,从而使宿主产生的抗体失去保护性。在生化指标及代谢关键酶方面 …  相似文献   

18.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对经济社会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对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主要是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增长,对微观经济的正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培育壮大了本土软件企业和企业家队伍。对经济社会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过分依赖出口导致机会成本增大,阻碍了技术对国内市场的溢出效应;产业空间集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柬埔寨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独立、和平、永久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虽然柬埔寨与泰国时为边境领土问题爆发冲突,但柬埔寨政府能稳妥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三聚氰胺对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的胃、小肠和肝的损伤作用,将32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连续灌服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0、175、350、700 mg/kg),观察试验小鼠的临床表现,剖检死亡小鼠并取材,观察胃、小肠和肝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48 h内均全部死亡。光镜下可见死亡小鼠胃和小肠的黏膜层弥漫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弥漫性淤血,甚至有片状出血灶,灶内肝细胞坏死。700 mg/kg组小鼠的胃、小肠及肝血管内均可见多个黄色颗粒状结晶体沉着。在透射电镜下,175 mg/kg和350 mg/kg组小鼠的肝细胞胞浆结构疏松,线粒体肿胀,700 mg/kg组小鼠的肝细胞胞浆中充满脂滴,线粒体弥漫性固缩。表明,三聚氰胺可引起小鼠胃肠黏膜发生急性弥漫性坏死,肝淤血,肝细胞变性,散在坏死,高浓度的三聚氰胺可在胃、小肠和肝间质中形成结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