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晓泉 《当代广西》2004,(24):62-63
从某一道山梁看出去,红水河就像一条银色的珠链,在远处闪耀着细碎而圣洁的珠光。山梁上,游荡着我们久违的鸟语邢森林的味道,跳动着无数悄悄释放着的神秘声音。这是南丹,一个让人做梦的地方。一位进入过广西西北部的民俗大家,曾无数次地告诉他的朋友,到广西,如果不去南丹,不去看看白裤瑶,一定会后悔很多年。这句话,从此牵住了山外面数不清的等待与渴望。白裤瑶,会是怎样的一个族群呢?他们身上,真的有一种让人如此留恋的原色魅惑吗? 在真正进入白裤瑶区以前,我们首先听到了一位当地朋友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白裤瑶的婚姻家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根据摩尔根提供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变化过程,认为人类婚姻家庭史大致上经历了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等几个发展阶段。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民族学调查研究成果都证实了恩格斯的这一论述是十分正确的,民主改革前,我国白裤瑶的婚姻家庭变化情况也说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3.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分布在广西和紧邻的贵州境内。其社会生产发展缓慢,至今仍然残留着一些原始社会的遗俗,为我们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奥秘,提供了活的例证。涉及他们家庭和婚姻中的各种现象,如恩格斯所批评的:“如果戴着妓院眼镜去观察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4.
贵州南部的白裤瑶曾庆南白裤瑶是瑶族的一支,因男子皆着白裤而闻名。整个瑶族共213万人,分散居住在中国南方的湖南、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的毗连地带。瑶族的其他称呼达300余种,或以服饰颜色得名,或因头饰、胸饰、发型特点而得名,也有的因居住地域不同...  相似文献   

5.
符龙强 《当代广西》2009,(18):46-46
白裤瑶,瑶族的一个支系,总人口3万余人,大部分居住在桂西北南丹县的八圩、里湖两个瑶族乡的深山里,因男子一律穿及膝的白裤子而得名。一直以来,受自然条件限制,他们与外界联系甚少,总是被贫穷困扰。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南丹县白裤瑶同胞一拨拨跳出农门闯市场。无论是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的农贸市场,还是七圩、瑶寨等村街,常常看到他们经商的身影,就是在县城的大型集贸市场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正Because of their distance from urban centers and their geographic insularity,the traditional Baiku Yao culture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the ethnic villages in Nandan County in southwestern China.The men dress in traditional"white trousers"that give the group its name.Women weave and dye their patterned colorful skirts.The rituals of olden days retain their spiritual meaning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homes and granaries are  相似文献   

7.
莫恭莲 《前沿》2012,(16):171-172
本文通过对钢琴曲《DoSolRe-白裤瑶印象》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客观评价了该曲的创作特点、意义及学术影响,详细剖析了弹奏技法方面的注意事项,在“音色与指触、踏板与气韵、结构的把握”方面给出恰当有效果又可行的处理方法.文章高度评价了该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是“继承、振兴、发扬”民族传统的正确途径,是取自白裤瑶民俗的音乐元素,经过提炼创造从而在艺术的层面上又再现了白裤瑶的民俗风貌的成功力作.  相似文献   

8.
提倡农村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一直是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这个难点中的难点.长期以来,由于生态环境和传统观念等方面原因,白裤瑶村民没有使用厕所的习惯,厕所卫生设施的建设缓慢,这对瑶胞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白裤瑶的厕所的历史和现状应引起人们对白裤瑶以及那些处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卫生状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郭雪霜 《传承》2009,(10):150-152
提倡农村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一直是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这个难点中的难点。长期以来,由于生态环境和传统观念等方面原因,白裤瑶村民没有使用厕所的习惯,厕所卫生设施的建设缓慢,这对瑶胞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白裤瑶的厕所的历史和现状应引起人们对白裤瑶以及那些处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卫生状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少数民族村落,由于传统民族文化记忆的延续,承担民族文化传承责任的传统民族精英对村落社会政治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掌握村庄正式权力资源的制度精英也以其法定地位实施对村庄的制度化治理。以广西一个白裤瑶村落为例,考察传统民族精英与制度精英如何在民族文化的共同记忆和身份认同中发挥契合性村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天山南麓的焉者盆地中,有一座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又称巴格拉什湖。海拨1048米,面积1019平方公里,水深8-15米。唐代称她为"鱼海";《水经注》称其为"敦薨浦";《西域水道记》称之为"敦薨之渚";当地群众简称"海子";从清代中叶开始称"博斯腾湖"。素有"瀚海明珠"之美称。博斯腾湖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河源。七月的一个黄昏,我们来到向往已久的博斯腾湖。初见博斯腾湖,她像是一个纯朴得不能再纯朴的乡村女孩。当我们绾起裤管,涉水登上停靠在湖边那巨大的机帆船甲板,凭栏远眺时,耳边鸥鸟声声,轻风阵阵:湖面上微波粼粼,鱼舟点点,疑是南国风光。不由使人想起范仲淹的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蓝,郁郁青青。"在划艇人的邀请下,我们走上游艇,眨眼间,便"君看一叶舟,出没‘天际边’"了。游过莲花池,穿过似"沙家浜"一样的芦苇荡,船头一拨,风驰电掣  相似文献   

12.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高立士西双版纳有30余个大小不等的自然勐(勐即平川,俗称坝子),每勐均有“垄社勐”即勐神林;600多个傣族村寨,每寨均有“垄社曼”即寨神林(以下简称“垄林”)。顾名思义,“垄林”即是寨神(氏族祖先)、勐神(部落祖先)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在访问新西兰之前,对毛利人早有所闻,特别是对毛利人的"碰鼻礼"颇为好奇。这次有幸应新西兰毛利中国友好协会的邀请,我随对外友协代表团访问了新西兰,并与毛利人同吃、同住,充分感受到毛利人的热情、纯朴、好客、豪爽的性格和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感受到毛利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毛利文化对新西兰文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红摇裤     
吴言 《人大论坛》2006,(3):46-48
景小熊和祝二牛头挨着头,并排躺在草地上。  相似文献   

15.
瑶族人口有一百四十余万,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境内。以居住在广西的瑶族人口最多,占瑶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贵州有瑶族一万九千四百三十二人,占瑶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四左右,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另外还有少数瑶族居住在罗甸、三都、丹寨等县。过去三十多年,贵州对本省瑶族语言没有进行过系统调查和研究。一九八三年,我们参加了贵州月亮山综合考察队,我们语言组,从三月到五月这段时间,对分布在贵州的荔波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的瑶族语言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贵州境内瑶族语言面貌基本清楚了。  相似文献   

16.
坚强     
林鹤 《天津人大》2008,(6):44-44
  相似文献   

17.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瑶族的主要聚居区。据1986年统计,瑶族人口达165,80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5%由平地瑶和过山瑶两大族系组成。他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本文试从称谓、居住环境、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婚姻家庭、语言文字、服饰和丧葬八个方面谈谈平地瑶与过山瑶之异同。  相似文献   

18.
王均瑶传奇     
1989年春节前夕,王均瑶忘了提前买回家的火车票。他和其他几个被困在长沙的老乡聚在一起,商量着无论如何也要赶回家去过年。大家一合计,最后包了一辆大巴回家。汽车在1200公里的漫长山路中颠簸前行,把一伙人累得够呛。王均瑶随口感叹了一句:“汽车真慢!”旁边的一位老乡挖苦说:“飞机快,你包飞机回家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位爱思索的年轻人开始反问自己。土地可以承包,汽车可以承包,为什么飞机就不能承包?哪知这个想法一说出口,立即招来了家人的讥笑。要知道,当时不要说包飞机,连买机票都需要县团级以上  相似文献   

19.
瑶妹下海     
改革开放给偏远贫困的广西龙胜县带了可喜的变化。瞧,这几位瑶族妹子也尝尝“下海”的味道,她们拿着自己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西南部与越南交界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世居着瑶族支系的一支。她们穿的是五彩斑斓的花花裤,戴的是类似“小红旗”的尖尖帽,城里人根据她们最显眼的红尖尖,称她们为“尖尖红头瑶”。据《后汉书》记载,瑶族先民早就有“好五色衣裤,衣斑嫡布”的服饰。至今尖尖红头瑶仍保留着其美丽独特的风格。尖尖红头瑶居住的地方多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这里山有多高,林有多秀,水有多清,原生的自然生态资源是他处无可比拟的。长期生活在大山里,她们的服饰美也与大山紧紧相联系,她们常常从山上采集野棉花织成土布,从山里抬来青石头烧制石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