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厂古镇     
<正>偶然原因,途经宁厂古镇,这座位于巫溪县北方的古镇在千百年历史的风霜中褪尽铅华,仿佛一个蹒跚的老人,在大宁河畔坐成了一道沧桑的风景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残破,青石板路逼仄,伸展绵延十余里,俗称"七里半边街",去的那天正好是雨后将歇,墨青色的群山干净别致,湖蓝色的河上水气暗浮。细雨中的古镇古朴沉寂,仿佛一幅晕染开的山水墨  相似文献   

2.
<正>新农村,新农民,新时尚。如今,走进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融安县长安古镇农村,扑面而来的是新农村建设的新风新事,让笔者感受颇深的是农家新院里农民朋友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家中点鼠标网上能"淘金"  相似文献   

3.
春意闹古镇     
春节使每个炎黄子孙的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喜悦,相互间传递着一份份沉甸甸的祝福。在浙江绍兴有一个风景如诗如画的古镇——安昌,至今依然保存着许多旧时的生活习俗。每逢腊月时节,古镇人家纷纷忙着操办年事:腊肠、鱼干、酱鸡等古镇特产挂满了三里长街;搡年糕、包粽子、扯白糖等古镇特色吸引了中外游客;独具魅力的“水上拔河”,热闹非凡的水上婚礼;赏心悦目的戏剧表演使古镇充满生气。  相似文献   

4.
冬游古镇     
《小康》2021,(2)
正2020年12月20日,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江苏苏州同里古镇迎来众多游客参观游览,感受冬日古镇的魅力。同里是江苏省唯一一个整个镇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同里素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大小湖荡星罗棋布,河港交错,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0.3%。  相似文献   

5.
巫山县大昌古镇整体搬迁后,旅游业一直不火,如何让这个千年古镇、旅游名镇、移民大镇、库区重镇旅游重新"火"起来?重庆市巫山县人大及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助推巫山县"全国最具特色的移民新镇与古镇有机结合的魅力小镇"打造工作。  相似文献   

6.
社旗县县城所在地——赊店古镇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曾经是"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商业重镇,享有"天下店,数赊店"之美誉。近年,中共社旗县委、县政府以历史文化名城开发保护和建设生态、灵动、宜居、开放的现代化新城为目标,加大对赊店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按照"南有丽江、北有平遥、中有赊店"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张熹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3):116-12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自然淳朴的环境受到游客的青睐,"古镇游"作为此类旅游的代表受到市场广泛追捧,许多开发商嗅到商机,一种"新古镇"开始出现.与传统古镇相比,它们大多缺乏真实的历史遗存,而是通过仿造等手段营造的文化旅游景区,其中不乏成功者,也存在大量失败案例.对此,学界存在着一定的质疑,但"新古镇"作为人居文化的展示平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文章基于现代性语境,以楚雄"彝人古镇"为例,运用文化基因谱系分析,梳理新古镇的营造原则、特征与方法,阐述新老古镇景观差异以及面对文化传播的新形势下"新古镇"营造的趋势,以期为特色人居文化景观营造以及地区人居文化展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熟悉云南的"黑井"古镇,却往往很少知道,同在云南的楚雄彝族自治州,还有一个与之相比毫不逊色的"白井"古镇,这就是位于大姚县西北部,距县城35千米的石羊古镇。石羊古镇也称"白井",古称"白盐井",以前为"盐丰县"县城所在,历史上因盐而兴、因盐得名。此地西汉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唐初置泸南县,后更名为盐泉县,属姚州都督府管,天宝以后,属南诏管辖。元初设白盐  相似文献   

9.
吴加祥 《重庆行政》2016,(3):104-105
正城市因文化而名,因文化而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永续的记忆。磁器口古镇就是一座让人永远记忆的城市。近年来磁器口古镇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为古镇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使磁器口像磁石一样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游客蜂拥而至。据初步统计,2015年,磁器口古镇年接待游客9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0亿元,已成为"重庆市名片"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因此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智慧旅游第一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正南浔古镇,是名扬中外的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江南六大古镇,无论周庄、同里、甪直、南浔、西塘、乌镇,都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也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美丽中国的一组个性鲜明的典型群体。把这些名片打造好,把这群典型的品格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把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好,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这些年来,南浔古镇十分注重遗产保护,同时,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南浔,众多名胜  相似文献   

11.
庄文勤 《今日民族》2012,(12):38-42
翻开地图,从临沧市凤庆县出发,北行84公里,就可以到达鲁史古镇.远山如黛,沧江东流,古镇远观粉墙黑瓦,近睹人流如梭;俯视街巷悠悠,仰望飞檐翘首……鲁史古镇,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在滇西茶马古道上静静地舒展. 鲁史,原称阿鲁司,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38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因其所处地理位置特殊的缘故,曾一度成为滇西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被誉为"茶马古道第一镇".  相似文献   

12.
正县级市太仓,是一座江南历史名城,旅游资源颇为丰富。我们在逛了南园、金仓湖公园、太仓博物馆后,漫步进入因错过开发的"黄金时间"而原生态保留较为完好的沙溪古镇。沙溪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誉。行进在小镇的石板路上,心情格外舒畅。印溪书舍、南野斋居、连蕊楼等一批古宅名居的基本轮廓还在。与老街平行的是开凿于宋代的七浦河,河上横跨着三座石拱桥:利济桥、庵桥、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6月,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旅游研究院支持,人民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最美小镇揭晓仪式暨经验交流会评出10个"2015中国最美小镇",江津区中山古镇获评中国最美小镇并排名第一。为何中山古镇此等荣誉加身?这是和该镇打造"行禅养生朝圣爱情"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分不开。【特色旅游构建古香古色的古镇】中山镇在确定"行禅养生朝圣爱情"旅游主题发展目标后,主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0万元,拟  相似文献   

14.
古镇新歌     
走进“淮海名镇”渔沟镇,令你顿感春风拂面: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建筑群、绿荫掩映中的休闲风光带、宽阔笔直的交通大道、繁华热闹的商业街……不仅让你领略到这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更让你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这个千年古镇注入的勃勃生机。 渔沟因春秋战国时期沟渠密布、渔翁汇集而得名,历史上曾盛极一时,被誉为“淮上明珠”。 渔沟镇位于淮阴县的西北部,改革开放以来,渔沟古镇发生了翻  相似文献   

15.
<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命的生息繁衍,共同分娩出乌江美丽的山水与人文情态,1700年文脉次第演绎,累积起龚滩古镇深厚的历史和地域文化。龚滩古镇坐落于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的凤凰山麓,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镇现存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相似文献   

16.
云水谣古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得偷闲数日,我们骑车近百里,来到福建南靖,寻游神往已久的云水谣古镇。 其实云水谣古镇原名叫长教,古称张窖,位于闽西南交界处,已有多年历史了,因电影《云水谣》在此拍摄,乡人就把它称为云水谣古镇了。  相似文献   

17.
<正>大慈岩镇位于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交界处,是建德的南大门,距市区27公里,金千铁路、330国道穿境时过,交通便利,区域面积84.2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辖12个行政村,是浙江省"旅游强镇",杭州市"风情小镇"。大慈岩作为千年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500年以上古建筑22座,古桥梁3座,有诸葛亮后  相似文献   

18.
《重庆行政》2015,(2):116-117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立足"江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大昌湖旅游新干线示范镇"生态涵养发展功能定位,巧借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区、特色产业示范区、生态涵养度假区"三区"新型旅游古镇。  相似文献   

19.
走进仙居古镇皤滩,迎面便看到“中国第一商贸古镇”的招牌。是否属“中国第一”,笔者未作考证,但是在皤滩,确实给人以不同寻常的感受。省领导在考察皤滩时,对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古镇均提出了意见,明确指出:皤滩是一个罕见的古文化、古商贸的建筑群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精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急需保护、研究、开发。有位外国专家在参观皤滩古镇时,写下了“皤滩古镇天下绝”的赞语。皤滩意为“白滩”,位于仙居县中部河谷平原,距县城22公里。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黄榆坑溪与永安溪5溪…  相似文献   

20.
赵征 《今日浙江》2006,(20):58-59
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9条河道穿镇而过,互相交汇,把全镇划为8个区块;100多座桥梁使全镇紧紧相连,形成一个整体“。九龙捧珠,八面来风”是人们对它的称誉。每条河道都是碧水涟涟,倒映着两岸的古建筑、廊棚、柳树,全镇显得恬静而优美。小桥流水,舟楫往来,橹声款乃。到了晚上,月白风清,红灯高挂,影入水流,又不知从哪儿飘来江南丝竹。真是处处是诗,时时是画,水乡风情美不胜收。这是典型的江南千年古镇:古老的农耕文化培育着古镇的形成,早在元代就形成集镇,明、清时已成为手工业、商业重镇,儒商文化促使着古镇不断壮大。保存完好的明朝、清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