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正确区分和对待干部在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的性质,强调要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做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在正风反腐和问责追责力度加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背景下,适时提出创建容错机制,激发干部创新创业、敢闯敢干的激情,释放闯新路、创新业的活力,是一项富有战略远见的重大决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是探索与创新的过程,改革道路绝非坦途,注定路途中要出现重重挑战与风险。当前,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需要改革创新者层出不穷,更需要培育改革创新精神,尤其需要干部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啃"骨头"、涉"险滩"。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干事担当的干部保驾护航,这对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需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反腐败理论建设方面最为瞩目的一大成果就是以全面从严治党来遏制腐败现象。全面从严治党,既要"全面",也要"从严",同时也要"严"中有"爱",重视对干部的教育,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容错纠错机制是干部的"减压阀"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容错纠错机制在今天显得尤为突出、更加重要。让领导干部轻装上阵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之福。容错纠错机制是干部的"减压阀",为干事创业者减压;容错纠错机制是支持干部勇于担当的"护身符",引导领导干部分得清、看得明干事创业中的失误和违纪违法行为的显著区别。在纪律作风上为干部拧紧螺丝的同时打开干部心锁,为支持改革、埋头苦干的干部保驾护航。——陕西省安康市人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能否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是关系改革能否继续前行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但该制度的"导向性"意义大于实际效用,如何进一步发挥该制度优势,最大程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太仓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出台《关于建立防错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党政干部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暂行办法》,把严格管理干部和关心爱护干部结合起来,以防预偏,以宽容失,以纠改错,为党员干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保驾护航。这一办法的出台,缘起于市政协委员曹一清关于"构建容错纠错行政机制、营造有包容性的创新环境"的提案。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制定或修订的党内法规已经超过50部,制度的笼子已经扎得越来越紧、越来越牢。在当前制度笼子已经牢牢扎紧、党内监督体系不断健全的前提下,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放心大胆地干事创业,不仅适当其时,而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正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中,既要严格管理监督干部,也需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近年来,灌云县委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在强化干部导向、改进考核评价、突出正向激励、增强机制活力、提升干部能力、推动容错纠错和重拳出击慵懒散浮等方面,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有力释放了"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担当"的强烈信号,推动全县领导干部主动"挑起担子、甩开膀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9,(22)
<正>"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为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补上了关键一环。现在,容错纠错机制在一些地方虽"呼声高涨",但真正落地实施较难,只是"看上去很美",切实发挥容错纠错机制的作用,还需要出台更加具体量化的操作细则。其实,"容错纠错"本身就是一种机制性的突破,而在落实中依然被具体条文所束缚,其关键就在于缺乏相应的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0.
正建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陕西省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制度创新。近年来,西安市莲湖区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不断激发全区干部改革创新的热情和内生动力,有力推动全区"追赶超越",实现奔跑加速。一、落实鼓励激励机制,释放"追赶超越"内动力一是选准用好干部,构建干事大舞台。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  相似文献   

11.
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积极性的内在驱动力取决于干部为政心理,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保障干部干事创业的安全感,增强干部勤政作为的公平感,提升干部改革创新的激励感,从而对干部为政心理形成一种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具有鲜明的逻辑指向,一是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二是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从政环境;三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创造依法行政空间;四是促进民主政治现代化,努力打造现代政府。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在思想维度,要重视容错纠错机制功能,明晰容错纠错机制边界;在运行维度,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程序,规范容错纠错机制实践;在管理维度,要加强容错纠错机制管理,保障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在制度维度,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法制,提升容错纠错机制效能。  相似文献   

13.
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把"容错"应用于管理领域,旨在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消除"为官不为"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为此,必须构建科学的容错机制,在顶层设计和科学决策的前提下容错纠错,从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时代的重要主题,由于改革是探索与创新,决定了工作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因此需要构建科学的制度机制来保护改革创新者。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要求,这适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对推进现代化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容错纠错是有前提的。容错免责的范围如何界定,"错"与"非错"的标准如何予以明确,是构建容错纠错机制的核心。何谓可容可纠之"错"?笔者以为,要辩证分析,区别对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互持互助、齐头并进,干部队伍中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问题日益凸显,形成改革"中梗阻"。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为改革创新、担当有为的干部"减压兜底",正是各级政府破除"为官不为"现象的制度性回应和关怀。近年来,在中央层面政策倡导和地方政府建制试行的双重推动下,容错纠错机制已然成为助力改革落地的政府创新热点,但全国整体上仍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效果显著,但领导干部不作为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是对领导干部不作为问题的针对性举措,也是当前党建中的热点问题。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笔者在此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明确制度目标、界定错误边界、规范操作程序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基本要求,其中明确制度目标是基础,界定错误边界是重点,规范操作程序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用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形成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要继续深化干部管理工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最大程度地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用好容错纠错机制,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要  相似文献   

18.
正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体现的是一种鲜明导向。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共产党人不要怕犯错误"。干事就有风险、有失误。在风险和失误面前,李克强总理掷地有声地提出,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同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鲜明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2022年10月,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11)
<正>“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广大干部要主动作为、动真碰硬,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这段话来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过程里,容错机制的探索,对于营造“敢闯敢试”的改革氛围意义深远,备受公众关注。最近几年,在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一些干部开始对工作畏首畏尾、消极懈怠,出现了“少作为、不作为”的不良现象。然而,在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