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贵 《传承》2013,(9):14-15
广西是一块革命的红土地,土地革命时期,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动和领导百色起义,创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并在此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革命战争年代,廖梦樵、邓拔奇、朱锡昂、董铨汉、钱兴、彭懋桂、韦拔群、陈洪涛等一  相似文献   

2.
右江各族妇女对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贡献梁韵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右江各族人民举行了震撼祖国南疆的百色起义,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苏维埃政权,创建了包括东兰、凤山、百色、奉议。恩隆、思林、果德、隆安、向都、镇结、恩阳、凌云...  相似文献   

3.
<正>武篆魁星楼是一座革命的红楼,她像井冈山的八角楼、延安的宝塔一样,与右江革命斗争、红七军紧密联系在一起。早在1922年韦拔群在东兰领导农民运动,就以魁星楼为农民自卫军指挥部。1923年,韦拔群组织领导东兰农民武装起义(史称"三打东兰城")又在此研究制订作战计划。1925年至1927年,东兰县农民协会和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也设在魁星楼。1930年春,红七军前委、东兰县苏维埃政府又设在这里。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雷经天、陈洪  相似文献   

4.
百色,一块红色的土地,一块英雄的土地。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与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组织领导了威震南疆的百色武装起义,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而今,战争的硝烟早已远离这块红土地。百色起义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壮丽的诗篇,给百色各族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百色人民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4,(11):F0002-F0002
正2014年11月19日至20日,韦拔群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东兰县举行。自治区主席陈武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韦拔群同志1894年出生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一个壮族家庭,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他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杰出将领。2009年,韦拔群同志被授予"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光荣称号。陈武在纪念韦拔群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回顾了韦拔群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陈  相似文献   

6.
韦礼夫 《传承》2011,(5):10-10
一、河池红色旅游现状分析 河池市是广西农民运动领袖、中国红军早期将领韦拔群的故乡,是右江农民运动的发祥地,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受农民运动和红七军过境时进行革命宣传的影响,当地人民进行了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其为劳苦大众争取解放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全市11个县(市、区)165个乡镇中,  相似文献   

7.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4,(23):16-16
正11月19日至20日,韦拔群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东兰县举行。自治区主席陈武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韦拔群同志1894年出生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一个壮族家庭。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和广西农民运动先驱,韦拔群同志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杰出将领。2009年韦拔群同志被授予"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8.
北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党支部为了使全体党员干部更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丰富党史知识,热爱党史工作,把党史工作做得更好,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于7月13日至20日,到革命老区百色地区的平果、田东、百色和河池地区的巴马、东兰、河池、宜州等县市参观学习。我们沿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光辉足迹,先后参观了田东县的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百谷红军村;百色市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和政治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和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等;东兰县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共红七军前委、东兰苏维埃政府旧址,韦拔群烈士故居和韦国清…  相似文献   

9.
韦拔群是我国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军队的早期杰出将领,是百色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和创始人之一,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拔群为了民族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一生进行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斗争。正如邓小平在  相似文献   

10.
韦礼夫 《传承》2011,(13):10
一、河池红色旅游现状分析河池市是广西农民运动领袖、中国红军早期将领韦拔群的故乡,是右江农民运动的发祥地,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受农民运动和红七军过境时进行革命宣传的影响,当地人民进行了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其为劳苦大众争取解放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全市11个县(市、区)165个乡镇中,有11个县市区的100个乡镇被国务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划为革命老区,各族人民为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胜利举行80周年。 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俞作豫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左右江地区这块红色土地上,组织发动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全国瞩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在祖国的南疆树起了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2.
80年前,在祖国南疆的八桂大地上,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球 《传承》2014,(11):34-35
黄书祥是果德县及右江下游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他跟随着韦拔群等革命将领活动于广西东兰、巴马、凤山一带,积极开展革命运动,参加百色起义和红七军,坚持革命斗争直到牺牲。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诠释了革命人的先进和坚强,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20日,"红色热土——红七军军史专题座谈会"在河池市东兰县举行,以弘扬和传承伟大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座谈会上,与会者通过集体观看《红七军——铁骨耀千秋》专题片,重温了红七军军史。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百色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红七军)随之宣告成立。这支由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创建和领导的英雄部队,因骁勇善战、战功卓  相似文献   

15.
曾启强 《传承》2003,(1):16-17
1930年3月,春暖还寒,邓小平带着一班警卫战士,从左江经靖西、向都、赐福来到红七军第三纵队队部驻地———东兰武篆。邓小平在武篆会见了红七军第三纵队长韦拔群。邓小平是来向红七军传达中央指示的,可是,军部已离东兰,率主力部队到庆远一带游击去了。为了赶时间,当晚,他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和韦拔群谈了一夜,听取了韦拔群的汇报,又作了具体的指示。次日清早,即与韦拔群一起到东兰县城,受到东兰劳动小学100多人的热烈欢迎。邓小平在劳动小学操场对全体师生和县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群众1000多人作了重要讲话。第…  相似文献   

16.
1930年底,红七军主力北上以后,由师长韦拔群、政治委员陈洪涛组建二十一师际改称右江独立师)留守右江地区。1931年3月,师部由恩隆县已圩(后属巴马县,今归大化县)迁往西山弄索洞,领导右江地区各族人民坚持革命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二十一师被迫化整为零,分散活动。1932年10月198,由于叛徒韦日硬(国民党称其为韦昂)出卖,韦拔群同志遇难于西山的香刷洞。韦拔群同志牺牲后,二十一师的处境十分险恶,师政治委员陈洪涛和师部警卫连连长黄玉温于10月下旬从西山突围到百色县四都区巴马村那…  相似文献   

17.
我和韦拔群是同乡,我的祖叔辈四兄妹都参加韦拔群组织的早期农民革命。1930年大革命时期,韦拔群等革命同志经常到我老家开会。1930年邓小平同志到东兰县的第一天就在我的老家与韦拔群见面,现在我老家东兰县竹庄屯的祖屋里仍挂着邓小平与韦拔群第一次握手的画像。  相似文献   

18.
黄语扬 《当代广西》2009,(23):10-12
80年前,在祖国南疆的八桂大地上,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西南边陲树起了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3,(7):14-15
广西是一块革命的红土地,土地革命时期,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动和领导百色起义,创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并在此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革命战争年代,廖梦樵、邓拔奇、朱锡昂、董铨汉、钱兴、彭懋桂、韦拔群、陈洪涛等一批广西地方党组织主要领导英勇就义,韦国清、李天佑、韦杰、莫文骅、洗恒汉、覃健等一批广西籍将士经受各种考验成长为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们勇于牺牲、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广西各族儿女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富民强桂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正>东兰县是红七军的发祥地和全国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共和国人民军队早期将领韦拔群的故乡,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挥师浴血的战场。东兰老区历来具有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战争年代,东兰广大军民携手并肩,结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情缘;和平时期,"双拥"成了东兰县巩固和加强军政团结、体现军民血肉相连的一面镜子。每年征兵期间,东兰县坚持不懈开展"国防教育宣传一条街"活动,创下连续34年无责任退兵的佳绩,2014年再次被自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