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春暖花开之际,走进桂林市荔浦县东昌镇扒齿村荷包洲屯,白墙青瓦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竹林流水和桂花树之间。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吊桥上观赏游览;游览疲了,就到村头的农家小院小憩……近年来,东昌镇扒齿村荷包洲屯依托荔浦县东大门与竹林流水贯穿而过的优势,以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丽村庄建设思路,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宜居扒齿村,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掩映在翠竹流  相似文献   

2.
肖力苏 《当代广西》2006,(12):27-27
楼房错落有致,市场供需两旺,农人在公园里休憩……这一切让远道而来的我们疑惑:这是一个乡村吗?这分明是一个大乡镇。大坡村位于容县县城东部,与岑溪相邻,是“玉贵走廊”的“东大门”,全村4625人,海外侨胞4300多人,人称容县第一“侨村”。我们在村里走了一圈,意外地发现这里除了没有派出所,其余的一个乡镇应有的设施一应俱全,甚至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这里也有营业厅。6年前容县至岑溪一级公路开通后,人流、物流剧增,大坡村得到了较快发展。虽然村民已渐渐富裕起来了,但存在小富即安的想法:集市不成行,圩市“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封建…  相似文献   

3.
<正>3月26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在桂林市魅力新农村——荔浦县荔城镇白马厂屯村前的“生态田园·浪漫白马”现场,千亩格桑花、油菜花怒放,田野芳香四溢,吸引了上百名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村民依托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抢抓生态乡村建设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荔江水绿山又青,游人宛在仙境行。宜居宜游人康健,捧出金山银山来……”一首歌谣,唱出了荔浦多年来的乡村旅游发  相似文献   

4.
正卷帘墙、双肩塔、古客栈……置身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屯治村羽生谷旅游景区,一幅幅侠骨柔情、荡气回肠的画卷仿佛在眼前展现,吸引各地游客流连忘返。借助乡村振兴的春风,作为新派武侠大师梁羽生故里的文圩镇屯治村,大力推行武侠乡村旅游建设,成为蒙山县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示范点。  相似文献   

5.
<正>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地处楠溪江上游,是温州市首个“零污染”村、省级生态宜居村。从贫穷小山村到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全国人大代表、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静。2017年,陈小静响应“乡贤回归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号召,放弃了在上海、广州的生意,回乡担任村委会主任。她将生态宜居作为村庄发展的第一个目标,积极谋划村庄环境整治,源头村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个个美丽庭院、一幅幅“花漫源头”的新农村画卷在源头村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6.
走进广西著名侨乡容县城区街头,映入眼帘的是林立的高楼,绿树成荫、宽敞整洁的街道,花草飘香、人头攒动的休闲娱乐场所…… “广西优秀旅游县”、“南珠杯竞赛优秀城市”、“自治区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一张张值得容县人骄傲的名片向人们展示出今日侨乡的靓丽。 近年来,容县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全力推进以“打造宜居环境,建设靓丽侨乡”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实施“东进、西移、南扩”战略,近两年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5.28亿元,其中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96亿元。目前,城区面积扩大到1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3.9万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千年古郡容州旧貌换新颜,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城拔地而起,把侨乡容县装点得更加靓丽多姿。  相似文献   

7.
<正>村道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村前小河清清,游人如织……最近,笔者来到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福祥村那平屯,瑶乡的美丽蜕变令人欣喜。那平屯的变化正是田林县实施宜居乡村建设的缩影。今年来,田林县全面启动"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宜居乡村活动,重点对旧州镇者务屯和平满屯、乐里镇田平村新寨屯、利周瑶族乡福祥村那平屯、潞城瑶族乡旺吉村俄外屯等5个广西"绿色村屯"进行建设,让绿色资源真正变  相似文献   

8.
刘翠侠 《群众》2021,(2):53-5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扬全省首批“股田制改革试点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核心区、省级“菜篮子”工程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等优势,奋力打造特色鲜明、民富村美的新乡村,为绘就宜居宜游宜业、百姓富裕安康的村美民富画卷集聚动能、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望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2013年年初,在建设“美丽中国”指引下,我区启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用8年时间依序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活动。4年来,随着“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愈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钟岑 《人民政坛》2020,(1):26-27
2019年“十一”假期,大田县屏山乡内洋村迎来小长假旅游高峰,茶香小镇——雾海人家景区“爆满”,创下日接待游客10000人次的新纪录。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雾海景观,内洋村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内洋美”主题公园、农民文化大院、茶叶一条街、村综合服务中心等多个民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生态乡村旅游开始破题。这离不开大田县人大常委会对生态乡村旅游工作的持续推组织人员考察“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动,让生态乡村旅游创建不断深入人心,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重庆行政》2013,(6):I0039-I0039,F0003
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要求,实施“以点带面”建设战略,以建设宜居、宜业、直游的“三宜”美丽乡村为目标,突出虎峰山村建设,以中心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2013年,虎峰山村成为首批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相似文献   

12.
导读 来自青海各地的检察长们披露的事实令人震惊:一些村干部把当村官同捞钱、为亲朋好友谋利等同起来;个别村的村委会在土地补偿款上“抱团腐败”,作案手段简单直接,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之势……  相似文献   

13.
筱陈 《人民政坛》2023,(8):46-47
<正>女儿邀我周末一起去屏南厦地村,说那里有一个网红书店,想去看看。我允了,自驾近两个小时,从福州出发去了厦地村。车在高速公路行驶,心里却在嘀咕:“书店开在乡村,有人光顾吗?”下午四点多,我们到了厦地村,最想造访的当然是书店。在村边的停车场,我问一位游客:书店在哪里?他指了指不远处说:“那就是书店。”  相似文献   

14.
郭煦 《小康》2024,(10):63-66
<正>玉龙县农业农村局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玉龙大地徐徐展开。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平整干净的村道……行走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初,一场"美丽新风"在八桂大地的广袤乡村悄然刮起。6年来,这股"新风"驰而不息,涤荡了乡村多年来的沉疴宿疾,激活了村庄的内生动力,一个个亮丽的新农村展现在世人眼前。这一由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开展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规划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有条不紊推进建设。如今,"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让八桂乡村实现了从清洁到生态再到宜居的脱  相似文献   

16.
建党90周年、中共一大会址、红色邮品……这些都是堪称火热的年度关键词。若将他们汇聚起来,那是怎样的场景?中共一大会址对面的新天地邮政所,便经历了“火热”的六七月。6月以来,新天地邮政所成为了集邮爱好者们的“根据地”。全国各地的邮迷以及到新天地和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的各国游客都为能够获得建党90周年的邮品,并能够盖上“一大会址”和“新天地”纪念戳而欣喜万分。  相似文献   

17.
<正>村前小河清清,两岸绿树成荫,远处青山如黛,近处鸟语花香,村道干净整洁,来往游人络绎不绝……这是笔者在忻城县城关镇板河村内城屯看到的景象。内城屯的美丽变化,正是忻城县实施"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忻城县积极开展"饮水净化、道路硬化、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全面启动"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活动,重点对城关镇板河村内城屯、泮水村下才屯,大塘镇龙安村那赖屯、寨南村三寨屯,马泗乡马泗村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村善治、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五大目标,使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完整的目标体系。其中,乡村善治具有统领作用,不仅体现在全体村民的物质生活层面,也体现在民主参与的政治生活层面。今年是村"两委"换届之年。各地应以此为契机,推动乡村善治的体制机制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开化县下淤村水清、岸绿、景美,是国家3A级景区,先后获得"中国十大美丽乡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等称号.近年来,村两委在马金溪沿岸种花海、修绿道,开发水上乐园、儿童乐园等休闲旅游项目,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加上城市后花园的优越地理位置,每年吸引近40万游客前来观光.流量有了,但是愿意留宿的客人不多,游客的消费点没有找到,旅游收入增长不快.  相似文献   

20.
孙媛媛 《小康》2024,(6):54-56
<正>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基础差”“矛盾多”“产业薄弱”……曾一度是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金鸡笼村甩不掉的标签。多年来,受制于交通不便和加工能力的不足,村民们守着9000余亩的茶山,却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实现富裕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