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最深沉的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内蕴深厚、底气十足,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对充实中华文化自信内蕴及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其精神内核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实现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法治建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次,从整体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规划,以国家意志提出的系列重大举措,必将显示出深远的重大意义。一、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部署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深层的自信和成熟,依赖供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因此,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河南鑫山实业是扎根河南本土的一家民营企业,创建于1995年。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在新时代传承中华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为此,要坚持明德立志,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中华文化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5.
李九龙 《前进》2013,(5):42-44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土壤,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雁门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雁门文化,传承民族血脉,对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历史源流、思想精华、鲜明特质,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蕴含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并日益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内在驱动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文化受到冲击乃至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系统的传承机制来维护中国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求凸显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显著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9.
《前进》2015,(8)
<正>国学,简言之就是一国所固有学术。中华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久远、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统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很长时期居于先进文化的前列,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中国人区别于其他国家人民的唯一标志。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文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率领神农氏时代的先民们在拓荒中华农耕文明、开创中华医药学等民生文化先河中所凝聚而成的炎帝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是开拓、  相似文献   

11.
孟国丽 《前进》2024,(1):30-32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七个着力”重大要求之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怎样实现这样的“转化”与“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要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给出了实现路径与具体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内在关系的时代表达,明晰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观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讲清楚"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传统文化自信的思想、关于民族精神作用的思想、关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以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的思想。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的高度担当,是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更好地做到文化自信;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传承与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粟超 《重庆行政》2018,(2):102-104
正今年3月20日,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民族精神是指贯穿于民族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等,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内核,推动着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具有凝聚人心,激励民众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又广泛吸收了其他文明成果;既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  相似文献   

15.
<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的文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总书记的这个号召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方面。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儒释道三家。其中,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规范性文化,是秩序感最强的文化;道家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是指引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特别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做出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坚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和文化叙事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中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状态重拾了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以崭新的思想面貌连接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开启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进程;以崭新的国际视野参与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世界范围内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理念、传播中国价值;以崭新的奋斗姿态进行文化创新活动,走上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就是民族复兴的文化叙事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关于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等八个重要论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的价值定位;关于传承和弘扬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应该着重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向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今时代价值的思想精华;关于怎样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方针,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阐发,努力结合当今实际和时代需要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各民族对文化、精神追求的积淀。作为一项独特的重要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日益突出。我们应该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和传承路径,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