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员干部家风是社会风气风向标,好的家风是廉政之源。抓好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要加强党员干部个人修养建设,构筑廉洁从政之基;要坚持公私分明,重家教、立家规;也要善于运用制度手段,做好外部监督,正家风强党风,全面夯实廉洁从政基础。  相似文献   

2.
好家风是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党风、社风建设的重要"窗口",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抓好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应注重发挥党员干部亲属的促进作用,创新家风建设考核和保障机制,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夯实廉洁从政之基。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16,(4):62
正市纪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组主办市人大机关党委公民报刊杜协办"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为给全市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搭建一个展现良好家风的平台,弘扬家庭美德,让好家风成为时代正气之源。市纪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组与市人大机关党委、公民报刊社将联合开展"树家风,扬正气"征文活动。一、征文主题"树家风,扬正气"。通过作者对本人的家庭、家族或当地历史名人、先进模范人物良好家风、家规、  相似文献   

4.
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这既与家风建设中蕴含的立德修身、勤俭廉洁、重教尚学等内容有关,也是由家风建设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所起的制度保障、时间空间拓展、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作用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可通过制度建设、教育培养、实践自觉、媒体助力等途径构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多次要求领导干部"修身齐家",培育良好家风。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为何要如此重视家风?从历史来看,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从"从严治党"来看,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关系党风、政风,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家风建设作了重要论述,强调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十八届六中全会亦提出,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  相似文献   

7.
正优良家教家风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现代传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规中的相关规定精神,以优良家教家风促党风政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和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带头廉洁治家,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就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读了《当代广西》2017年第11期《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一文,让我对家风建设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党员干部不仅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必修课"常抓常学,更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幸福港湾"筑牢筑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  相似文献   

10.
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优良家教家风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现代传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规中的相关规定精神,以优良家教家风促党风政风,传播各民族的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廉洁齐家、搞好家风建设,这是一个有新意有深度有价值、针对性很强、体现时代要求的重要课题,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需要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到每个家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这  相似文献   

12.
蒋树芬 《创造》2021,29(6):71-7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家风建设发表重要论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②党员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家风正,则党风好、政风清、民风醇、社稷安;家风不正,则党风差、政风浊、民风劣、社稷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家风建设,铸就了体现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道德品行、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红色家风,对新时代家风建设极具借鉴价值.党员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对领导干部端正思想认识,建设优良家风提出了明确要求。家风关系作风,作风影响党风。领导干部作为党风之旗帜、社风之表率,必须以强烈的看齐意识,找准差距,汲取营养,树好家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对家风建设常抓不懈,作好示范引领,注重言传身教,营造知荣辱、守底线、讲廉洁的家庭环境,为个人干事创业筑牢坚实防线。一、从腐败案件中应吸取的教训从违纪违规案件中,能看到家风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影响,在党员干部走上违纪道路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城市快讯     
《小康》2017,(2)
<正>广州【出台全国首个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指导意见】近日广州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领导干部把家风摆在重要位置,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宣传教育、监督管理、正风反腐等多种方式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自觉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努力建设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护航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建  相似文献   

16.
正共产党人,既生活在组织里,也生活在家庭里;既有组织生活,也有家庭生活。共产党人的家庭生活与党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重庆代表团会议时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当下,很多干部之所以堕落,跟治家不严有很大关系。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因此社会对其的要求和期待也就更高更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要更加注重家风建设,过好以下"六道关"。  相似文献   

18.
正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见贤而思齐。为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和海南省档案局(馆)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在省档案馆展出。展览以不同历史时期34位优秀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感人的家风故事为主线,通过248件档案资料,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  相似文献   

19.
正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简称《条例》)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条例》首次将不注重家风建设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列为纪律处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党员领导干部发出了家风建设动员令,为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是党员干部事业  相似文献   

20.
<正>读了《当代广西》2017年第1期《把"修身齐家"当作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一文,深受启发。党员干部重视"修身齐家",严格自律,约束家人,是关乎党风民心的大事。作为党员干部,"修身"就是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经常自警、自省,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党性修养。在"修身"的同时,还要重视"齐家",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培养清正家风。党员干部只有拥有良好的家风,带动家庭成员积极向上,才能更好推动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如果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