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作为一种核心机制,失信联合惩戒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功能,对于营造诚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意义重大。实证分析显示,囿于全国性法律的暂时缺失,地方立法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出现对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本身的规制缺位、失信行为的种类划分标准参差不齐、失信主体的救济措施缺失以及失信联合惩戒体系互异等现实难题。对此,应当以合法原则、后果与行为相当、必要限度以及责任自负为基本遵循,通过明确区分标准,将失信行为分门别类,完善立法设计,建立失信主体救济机制以及加强法律控制,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推进社会信用法律出台,构建统一的失信联合惩戒体系等举措,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国家治理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宁应急规发[2018]1号各市、县(区)有关部门,机构:为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效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关于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关于对安全生产领域守信生产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 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失信联合惩戒有了更规范的政策遵循.目前,信用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政策扩散已成趋势,主要涉及金融、科研、文化等领域.如何协调好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与公共利益维护,提高国家联合惩戒备忘录的适用与认可成为当前社会信用治理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为有效破解社会救助申请人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财产等信息导致救助不精准的难题,加大对社会救助领域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云岩区民政局会同同级监察、法院、检察、公安等部门以及社区服务中心(镇),全面建立社会救助失信当事人联合惩戒合作机制。该项工作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设置惩戒范围,精准确定惩  相似文献   

5.
京人防发[2020]86号各区人防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局,机关各处、各直属事业单位,各有关单位:现将《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建立人民防空行业市场责任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关于印发<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建立人民防空行业市场责任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的...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加大对婚姻登记领域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快推进婚姻登记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民政部等31个部门签署《关于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  相似文献   

7.
《贵州政报》2023,(2):72-75
<正>黔人社发〔2022〕30号各市、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规范我省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贵州省社会信用条例》《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正>鲁建质安字[2017]19号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乡建委)、规划局、城管局(执法局、公用事业局、园林局)、房管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委、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城乡水务局,菏泽市开发办,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为加快推进全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安全生产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行业领域各方主体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和中共  相似文献   

9.
食品药品领域诚信建设是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形成尚德守法的社会风尚,筑牢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根基。一、积极构建诚信建设共治体系。增强企业法律责任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促进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政府尚德守法引领作用,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保险是基于最大诚信的制度安排,诚信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保险业经营要突出社会责任,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加大对虚假宣传、销售误导等违法失信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规的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制定明确惩戒措施,增加失信成本,筑牢保险业生存发展的诚信之基。  相似文献   

11.
<正>陕政发[2016]5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进一步健全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体制机制,加快"诚信陕西"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持续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2016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2018年6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应用导向、立法先行,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李克强总理强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让失信者在全社会寸步难行;要加快建设重点民生领域的网上信用体系,用好"互联网+"平台,更大增进群众福祉。2018年1月10日,《青岛市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在城市管理领域引入信用监管制度,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通过半年多来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效。2018年7月9日至10日,青岛市2018年城市管理领域第一批一般失信行为25人名单,先后在青岛电视台、青岛早报、青岛都市报和青岛日报等当地主流媒体公布。  相似文献   

13.
新政     
《群众》2017,(10)
<正>北京: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加快推进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旨在强化诚信行为激励,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建立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其中特别提出,将加大对公务员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曝光力度,不断提升诚信履职意识和诚信行政水平,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今后,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出境、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宁政发[2016]7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精神,推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就我区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工作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  相似文献   

15.
<正>鄂环发[2017]4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为建立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促进企业绿色发展,根据国家和我省关于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的要求,省厅制定了《湖北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7年2月14日  相似文献   

16.
正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19]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2019年1月6日广州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建立完  相似文献   

17.
信用的经济价值与我国失信惩罚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缺失现象严重一直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项突出问题,也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完善的惩戒机制是保证社会信用体系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借鉴美国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的经验,当下我国需要在六个方面制定和推行使"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收益"的惩治制度,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3月2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社会工作司)在京召开慈善信用联合激励惩戒合作备忘录座谈会,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出席会议并主持。詹成付指出,备忘录的签署,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慈善事业制度、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慈善领域"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22)
<正>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机制。当下,联合奖惩在行动,各地直面"执行难","2017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本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77.8分,比上年增长了3.7分,虽然有所进步,但在企业信用、人际信用等方面,仍有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20.
失信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抓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失信惩戒措施有被滥用的趋势。信用有边界、失信惩戒制度的适用也有边界。为此,应将失信惩戒进一步法治化,通过立法、司法、执法活动厘清其制度边界,有效遏制信用惩戒泛化的乱象,使失信惩戒机制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