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研究力量的薄弱,闽东革命史有许多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三个问题试作考辩,即:陶铸同志是否亲自指挥过兰田夺枪,阮英平同志是否直接参与了同国民党福建当局的合作抗日谈判,及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途经政和县城时的交涉与驻扎地点等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求是》2000,(23)
江泽民同志指出,“三讲”教育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是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归根到底要落实在整改上。广大干部群众衡量和评价“三讲”教育,最终也是看整改是否有成效。因此,从“三讲”教育一开始,我们就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上级的部署认真查找问题并抓好整改工作,使“三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12):64-64
不久前,我单位党支部在一次党员大会上,逐个讨论表决了三个同志的入党问题,请问这样做是否符合发展党员要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红军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之前,我党曾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本文将这三次会议分述如下: 通道会议 关于通道会议的问题,在很多记述党史的书刊中都没提及。就是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录中也很少有记述。因此,中央是否召开过通道会议,曾一度成为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邓颖超同志于1971年7月7日在审查中国革命博物馆的28年党史陈列中,谈到通道会议的情况。她说:上次你们提的问题,回去我问了恩来同志,在长征途中是否开过黎平会议和通道会议?恩来同志讲是有的,开过黎平和  相似文献   

5.
《党建》1999,(8)
一、必须把思想发动和理论学习作为搞好“三讲”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来抓,始终立足于教育和提高干部。“三讲”教育能不能搞好,首先取决于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认识是否到位。因此,要随着教育的深入,把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贯穿始终,保证“三讲”教育健康顺利发展。二、必须把查找和剖析突出问题作为“三讲”教育的中心环节来抓,着眼和着力解决问题。“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是查摆和剖析突出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内因与外因结合起来,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  相似文献   

6.
正(1)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是否相互开展了批评。(2)批评是否触及到被批评者的主要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帮助分析原因。(3)对问题较多又不认真开展自我批评的同志是否进行了帮助,促其改正。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小平同志对我党长期以来检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标准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为了准确运用这一标准来指导和衡量我们的各项工作,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 1.“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们党领导的各项改革决不允许从根本上搞资  相似文献   

8.
《党建》1999,(6)
“三讲”教育能否真正解决问题,是否走过场,主要一个方面就是看是否真正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这次“三讲”教育中,国土资源部党组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的优良传统,不仅体现在“三讲”教育的全过程,而且集中体现在部党组民主生活会上。民主生活会前,每个党组成员认真地做了三件事:一是对群众的评议意见认真进行反思,努力找准问题,并严格进行剖析。二是联系个人党性党风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有关文章和讲话精神,认识有了新的高度。三是党组成员之间广泛开展了谈心活动,交换意…  相似文献   

9.
20多年前,党史学界曾就毛泽东是否一度执行过"立三路线"问题展开过一次专门的讨论.田园所提出的"毛泽东同志一度执行过立三路线"之说可称为当年讨论中的一个主导观点.本文通过对这一观点的相关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是否一度执行过立三路线"?其实应改述为"毛泽东同志是否一度执行过‘争取湘鄂赣数省首先胜利'方针".改述后的问题可以说清,而未改述的问题则难以说清.并且认为欲证明毛泽东是否执行过"争取(夺取)湘鄂赣数省首先胜利"方针,宜先证明红一军团及红一方面军是否执行过这一方针.在具体论证中应对行为问题与态度问题做明确区分,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出不出问题,关键是共产党内部是否建设好,是否能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本色。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如何治党建党,保持党的性质?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文选第三卷中,针对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党建党的新思想、新观念,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治党建党的方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1.
正1月14日,省发改委驻海伦市海北镇南众村工作队的三名同志一回到村里,就迅速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绥化市局部疫情发生后,正在哈尔滨办事的工作队三名同志就商量是否回村——要是回村里,就得做好春节不能回哈尔滨陪家人过年的准备。最终,三人决定舍小家顾大家,马不停蹄赶回村里。看到驻村工作队主动回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1942年春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决定成立的中共闽粤边委这一领导机构是否存在,是否合法的问题,1955年我们在收集、整理闽西党史资料时便提出来了。当时,魏金水同志是持否定态度的。在他1947年5月8日《关于形势与任务问题的传达及工委扩大会总结报告》中也说过“边委在南委破坏前有这个打算,后来没有成立”。张昭娣同志也多次说,朱曼平同志从来没有跟她说她参加边委领导。1955年8月间,原南委书记、时任中侨委副主任的方方  相似文献   

13.
沈强同志: 你的来信反映的都是基层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转变工作作风中带有普遍性的一些问题。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的说法,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以为然”的问题;二是“只说不做”的问题;三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就必须弄明白中央为什么要出台“八项规定”。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正在热烈讨论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生产价格的问题。在讨论中,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生产价格的同志,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段话,不仅在实践上为人们大胆改革卸了包袱,壮了胆,而且在理论上深化了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来唬人的,主要是这个问题。 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要问姓“社”还是姓“资”,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学界在60年代初曾经就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生产价格范畴、是否应以生产价格作为制定计划价格的基础展开过争论。当时,不少同志持否定意见,理由主要是:一,认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经济范畴;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存在竞争,而平均利润率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产物;三,社会主义产品价格的中心是价值,不是作为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生产价格。个别同志认为,如果社会主义产品也以生产价格作为  相似文献   

17.
干部知识化的根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的天职,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各项事业的成败。战争年代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那么在建设时期是否也需如此?这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一些同志那里却打了个问号。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18.
正当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年初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即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下简称“三个有利于”)。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都高度评价和重申了这一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社会主义本质王力年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主要标准,应当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的步子迈不开,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走资本主义道路。事情干得对不对,心中无底,干对了的却受到了责难和非议,有些重大的改革措施举棋不定,贻误了时机,关键问题是缺少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以其马克思主义的洞察力,高瞻远瞩,针对性地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谈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时指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上述三条为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