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净方 《河北法学》2012,(5):156-161
人工生殖技术远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它的应用对人类生育方式、婚姻家庭观念、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自然生育中的夫妻生育权相比,人工生殖技术割裂了生育与性行为、血缘的直接必然联系,夫妻生育权的问题更为复杂和棘手。因此,夫妻双方的书面同意意义重大。夫妻书面同意的,生育权处于契合状态;未有书面同意的,构成对配偶生育权的侵犯,夫妻生育处于冲突状态。  相似文献   

2.
人工生殖技术远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它的应用对人类生育方式、婚姻家庭观念、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自然生育中的夫妻生育权相比,人工生殖技术割裂了生育与性行为、血缘的直接必然联系,夫妻生育权的问题更为复杂和棘手.因此,夫妻双方的书面同意意义重大.夫妻书面同意的,生育权处于契合状态;未有书面同意的,构成对配偶生育权的侵犯,夫妻生育处于冲突状态.  相似文献   

3.
罗绮 《法制与社会》2014,(2):285-286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由此推定,妇女生育与否,完全依赖于妇女个人主观意志的选择,他人无权干涉。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七条有规定"公民不分性别均有生育权",自此法律首次明确的规定了男性享有平等的生育权。也就是说如果夫妻双方在生育问题上意见无法统一时,基于平等的权利冲突所留给法律解决的问题相当棘手。本文将深入探讨夫妻双方在生育权之争中出现的情况,进而提出相关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失独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逐渐产生的特殊家庭,这些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死亡陷入困境,精神痛苦、经济困难、生活无着是失独父母面临的现实困难。目前我国缺乏对失独家庭救助的专门法律法规,现行的扶助政策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法律缺乏对他们的特殊保护。因此,修改《计划生育法》,制定专门保护失独家庭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是解决失独家庭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付金  苏振 《法庭内外》2014,(12):35-35
不久前,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由"失独老人"提起的已故夫妻冷冻胚胎权属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支持了其对冷冻胚胎监管权和处置权的诉求,由此引起公众的热烈讨论。胚胎的法律属性是"人"还是"物"。本案中,一审判决以胚胎不能作为继承的标的为由未支持"失独老人"的诉求,二审法院从伦理、情感和胚胎的特殊利益保护角度肯定了"失独老人"对已故夫妻冷冻胚胎的监管权和处置权。不同判决结果的根源在于对胚胎法律属性的不同认识。胚胎的法律属性到底是"人"还是"物"?  相似文献   

6.
代孕生育合理控制与使用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孕生育的出现反映了传统伦理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冲突,并给我国的法律体系带来冲击.为了保障不孕夫妻的生育权,防止代孕生育技术的滥用,国家应当充分认识代孕生育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扬长避短,建立有效的机制适度开放代孕生育,对代孕母及委托夫妻的主体资格、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代孕契约的法律规制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以实现代孕生育的有效控制和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失独"群体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计划生育"一胎化"政策的实施,绝大对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然而,因各种原因导致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尤其是"失独"家庭成员的养老保障问题,将面临诸多困难。通过抽样调查重庆市"失独"家庭生活现状和养老保障情况,认为通过社区养老的方式,对"失独"家庭成员给予物质上的保障和精神上慰藉,是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8.
“失独家庭”是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行了三十年之后产生的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面临着养老、医疗等诸多困境,但是针对“失独家庭”权益保障的立法和实践还是滞后的,社会也没有对这一群体给予广泛的关注,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国家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失独家庭”的权益给予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生育权作为一项特殊的人权,需要男女双方的配合,也需要考虑到生育子嗣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男女公民均享有相应的生育权,在发生夫妻生育权冲突时不宜过多地通过法律强制干预,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从保护女性的角度出发对夫妻生育权中的丈夫生育权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认为,《婚姻法解释(三)》第九条的内容表明,男方生育权受到侵害,法律不再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救济。但是,以"生育权冲突"理论为起点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夫妻之间与生育有关的利益矛盾实际上是配偶生育权内部两个生育意思表示的直接对抗,上述观点从根本上违背了生育权基本的主体结构。夫妻共同的生育行为之上只能存在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育权,而配偶之间以共同共有的关系享有并支配该权利。  相似文献   

11.
毛金观 《法制与社会》2014,(11):167-170,174
生育权是指公民基于合法的婚姻关系而依法享有的生育子女或不生育子女的权利。是属于公民维持自己生命延续、不受他人非法剥夺的权利。作为生命权之一的生育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每家每户切身利益,是人们经常关心并谈论的热点法律问题之一。妻子私自堕胎是否侵害了男方的生育权是广大法学工作者讨论研究最多的话题之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婚姻成立是实施生育行为的前提。而婚姻成立必须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没有法定的婚姻障碍,有结婚合意的男女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履行办理结婚登记这一法定程序。只有合法结婚的夫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才具有生育权利,否则育龄男女双方虽然具备生育能力,但尚未具有生育权利。生育权是夫妻双方的共同权利,是平等的。生育行为的主体是夫妻双方而不是一方,生育权的实现需要当事人即夫妻双方配合,一旦一方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造成无法生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可以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现生育权。近十年全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病率增加,影响全国出生人口总体素质,长远必将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单独可以生育二孩将会有更多的新生儿出生,总体出生人口数将会增加,全国出生人口总体素质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去保障。本文就相关法律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夫妻共同债务构成的法理基础,现有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基本存在两个范畴:一个是物权法财产共同共有理论,并试图把婚姻家庭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区别开来,提出夫妻共同财产包括积极财产和消极财产(消极财产即夫妻共同债务),该理论的核心是"财产共有则债务共担".另一个是"法律行为理论",其影响夫妻共同债务构成最主要的是夫妻双方有...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是家庭的主体和基础.夫妻互相关爱会换来家庭的安稳和幸福,而这—切也是换来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每一个家庭里面的成员相互和睦,相互忠实,需要夫妻之问彼此的理解和宽容,体贴和信任,因为这些既是社会传统习惯的要求,也是我国相关法律的要求.本文将在现存的夫妻忠实义务的法律观点方面以两方面加以论...  相似文献   

14.
婚姻法是规范婚姻家庭的法律准则,现行的《婚姻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基于夫妻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夫妻双方享有的合法权利应当受到法律的完整保护,不因婚姻关系的存在而灭失。夫妻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侵权行为的,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我国只规定了以离婚请求为前提要件的损害赔偿制度,在婚内损害赔偿制度上存在司法空白。因此,婚内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是日益突出的婚内侵权问题得以解决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他们大多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赶上20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人到中年却遭遇独子夭折,又因政策、身体等原因无法生育二胎。于是,生病和养老,成为他们多数人心头一块沉得卸不掉的石头。2013年1月下旬,全国各省"两会"正在密集召开,来自民革青海省委的一份《关于加强对我省‘失独家庭’生活保障和关爱的提案》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对失独家庭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生活》2014,(12):24
正夫妻二人因车祸死亡,双方家属为保"血脉"对簿公堂。2014年5月15日下午,全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权案在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据了解,原告沈某之子与儿媳因自然生育存在困难,于2012年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繁育后代。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与此同时,在现代风险社会中,独生子女死亡风险也随之提高,由之产生的失独家庭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他们由于丧失唯一的子女而处在社会的边缘,面临多重困境,因此本文在总结我国失独家庭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尝试从情感依附理论的视角出发,依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失独家庭面对子女死亡的情感依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失独"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失独群体中,一部分人面临着生活困难、疾病缠身、老无所养的困境,由此失独老人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但目前我国对失独老人社会保障的立法并不完善。因此,国家不仅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护失独老人的权利,完善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体系,而且应该出台相关的帮扶措施,营造关爱失独老人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法律责任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生育权、计划生育以及国家本身。如果将生育权视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那么国家有可能需要承担惩罚性赔偿。如果将计划生育视为公共政策,那么正当的公共政策将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而不正当的公共政策则需要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如果将国家视为社会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那么即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完全合法合理,国家也应当承认一定的救助责任。中国应当确立对失独家庭的救助责任,并且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20.
离婚意味着家庭的解体,如果简单地将现有的夫妻共同财产平均分割,是将复杂的家庭问题简单化。目前我国法律制度在处理离婚财产分割问题时主要依照四大原则,在实施中容易出现难以落实和顾此失彼的情况。公平原则具有概括性,应为我国婚姻法离婚财产分割制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