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国富 《学理论》2012,(8):85-86
宪法第41条明确赋予公民有检举权,包括举报权。这是一项民主权利,但是理论界对举报回复性质的认定有分歧,即是属于行政事实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事实和行政行为的分析,可知应该对举报回复行为分类分项,但应该在最大范围将其认定为具体行政行为,从而举报人对举报答复不服的,可以进行行政法意义上的救济。  相似文献   

2.
林阳地 《学理论》2010,(6):121-122
从依法行文的角度考察近十余年的请示公文的处理实践,请示的受文机关对请示的回复文种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当与欠妥,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明白请示与批复对应关系的单向性与相对性,即批复仅仅针对请示面回,但请示回复的文种不一定是批复。事实上,函与通知也是回复请示的常用文种,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文机关错将去函行文较为适宜的事项,以及把供上级机关决策参考的呈报性“意见”往往冠以“请示”之名。因而对请示回复文种的再审视,本质上就是对公文实践的新思考、新探索与新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拨乱反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举报制度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举报制度建立以来,在遏制腐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举报已成为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最经常、最直接的方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腐败现象的复杂化,举报制度的缺陷和疏漏日益凸显,严重挫伤了群众举报和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我国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为此,我们必须完善举报制度,健全举报的利益激励和保障机制,依法保护公民的举报权利。  相似文献   

4.
试探行政惯例对行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惯例是在行政上经过长期的、不断的反复地施行 ,从而构成行政活动的通例 ,它是一种稳定的行政行为方式。在行政行为上 ,行政惯例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的范围 ,它不直接对外产生法律效力 ,而对内部具有直接的、实际上的约束力 ,影响是显著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尝试对我国的行政惯例进行分类 ,包括 :会议、文件、批示、指示 ,组织人事 ,工作制度。由于惯例具有工具性的特点 ,在实际当中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即便某个行政行为无效 ,也很少去考虑跟惯例的关系。通过分析 ,本文旨在提出 :如何通过加强内部行政行为的监督来减少不良的惯例。  相似文献   

5.
权力机关撤销抽象行政行为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授益行政行为是赋予公民、法人某种权益,或解除其某项义务的行政行为.基于政府的授益职能法定,行政行为所涉领域更加宽泛.确定授益行政规则,归纳其范畴,是建立授益行政法律制度的前提,加强对授益行政行为在司法实务中的研究,更是政府从强权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行政法冶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公安举报是公安工作依靠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公安机关侦查破案、获取治安信息的重要途径,是震慑违法犯罪、减少刑事案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公安机关举报工作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举报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缺乏恒常性、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举报渠道不畅通、悬赏标准不一、奖励经费没有保障及奖励兑现方法程序不明确等。要完善公安举报制度应加强对公安举报制度的研究,加强宣传教育,确定举报受理机构,完善举报奖励办法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9)
随着中纪委官方网站的建立,正式网络举报逐渐为国家所重视、被百姓所知晓。网络举报不同于网络曝光,由于它独特的优势,在反腐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公民、政府、国家角度分析,网络举报还存在不少问题,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网络举报制度;划分合理的举报边界,理性引导和规制网络举报相关行为;构建新型网络举报平台,促进网络举报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具体行政行为自身的复杂性使之有着各种组合问题。不仅复合型、混杂型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复杂的组合问题 ,而且看似简单的单一型也是一系列过程的组合形式。分析具体行政行为的组合问题 ,对于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掌握具体行政行为及其法律效力 ,准确划分其责任后果 ,分清责任主体等是十分重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欧阳兵 《学理论》2012,(10):117-118
秒杀的出现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法律问题,使得商家和网民之间的法律纠纷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秒杀行为既不应视为赠与行为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买卖行为,而是一种不公平交易的特殊买卖行为。秒杀行为的责任与一般买卖行为相似,但仍有自身的特殊之处。明晰秒杀行为的性质和责任对于解决由此引发的纠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所在。而要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除了进行机构改革、实行精兵简政策略外,还要加强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制,实行行政法治。 所谓法律规制,是指通过法律手段使主体遵守法律规范,把法律规范中的理想秩序转化为现实的法律秩序,从而使法律所确认的社会利益得以实现。从行为规制目的与规制方法之间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激励与惩罚两种:激励就是法律通过对资源的分配鼓励法律所期待的行为出现,惩罚则是法律通过对行为主体一定资源占有的否定与剥夺,防止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出现。激励和…  相似文献   

12.
13.
抽象行政行为是世界各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手段。我国目前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制度看似完备实际上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自我监督的局限性。司法审查与举行听证相结合是构建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的理想模式。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不仅能充分实现国家权力制约机制的平衡状态,而且符合现实的要求和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听证程序利于事前防范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发生,克服行政行为在制定过程中民主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刘程程 《学理论》2010,(10):68-69
抽象环境行政行为是我国环境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对其概念,目前学界尚未有定论。研究抽象环境行政行为,首先应明确抽象环境行政行为的含义,以及其具体内容。通过对行政行为、环境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概念的分析,以及对行政立法与抽象行政行为关系分析,从而对抽象环境行政行为这一概念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5.
宋慧宇 《行政论坛》2004,4(6):60-62
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对其内涵外延的界定尚未统一。从一个相对宽泛的立场对行政行为的概念加以探讨,可以吸收行政活动实践中具有全新典型意义的行政行为表现,扩大行政行为的内涵和外延,更新行政行为理论,促进行政法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行政取缔行为是行政机关特有的一种重要行政行为.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它的认识极不统一,实施也不规范.分析我国行政取缔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对行政取缔的规范不到位造成的.为此,要通过立法定性、设定程序、合理配置权力、加强监督等举措对行政取缔行为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7.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方略。要实现法治国家,其前提是宪政,而宪政的核心特征就是对国家权力的法律限制,要建立有限的、负责的政府,防止专横的、滥用职权的和绝对的统治。我国宪法从组织、职权及活动原则等方面,对行政行为作了最高法律形式上的规定,从而为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制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指导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行政指导性质认识的分歧,既源于行政指导内涵的不确定性,也与我们对强制行政行为、权力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及与行政职权有关的行政行为等概念的认识不统一有关。从行政指导的实际运作及现代行政法理论来看,行政指导这种新型行政行为虽然有自身的特点,但仍可归为非强制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9.
行政立法的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严重障碍。成文法与判例法各有利弊,资本主义两大法系逐渐融合,这是对两种法律渊源利弊取舍的理性选择。目前在我国,成文法仍作为唯一法律渊源,判例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应重构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赋予行政判例的法源地位。建立我国行政判例制度会面临重重困难,当然也存在着有利条件。目前,我国急需进行司法改革,提高法官的整体素质,加强行政审判的组织建设,设立我国行政案件的采集和发布机制。  相似文献   

20.
显失公正的行政行为被许多学者视为一种违法行为.笔者认为,无论从学理上分析,还是从法律上考察,显失公正的行政行为都属于不当行政的范畴.显失公正与滥用职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在外延上是部分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