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专制主义是帝制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其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帝制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范式和运行机制,表现为专制权力支配一切、覆盖一切、规定一切、“通吃”一切。一方面,“专制权力支配社会”是专制主义作为帝制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质和本质特征的最重要理由;另一方面,“专制权力支配社会”就是中国专制主义本身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帝制时代中国的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社会中的任何人、事都处于至上的、无限的皇权控制之下;传统社会中的人是处于专制权力的严格、严密、严酷控制下的“组织中的人”;传统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政治原则而非经济原则,是政治决定经济而非经济决定政治,即“权力统治铁律”;政治权力全面干预社会生活,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2.
文化     
《小康》2006,(9)
《后妃当国》中国历史上,在以男性为国家政治中枢核心的政治体系中,众多后妃由红颜而至尊的政治轨迹,却贯穿于中国帝制时代的全过程。她们步入皇权政治核心的历程,成为了中国帝制时代宫廷政治运作的别样风景。本书选取了从西汉到清代的十八位后妃的经历,为人们再度展开那一幕幕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不可能根本改变各级地方官向上负责而非向下负责的制度,仅仅在技术层面作修补,故始终无法突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改朝换代循环,而“知县害民”也因此成为帝制时代不可能解决的政治难题。  相似文献   

4.
刘吉发 《前沿》2011,(1):18-21
核心政治是现代政治实践的主流模式,它表征着政治生活"主导结构核心化"的政治方式。随着阶级政治实践向核心政治实践的历史演化,人类政治生活也由意志政治向科学政治迈进,从而决定了人类政治思维从价值思维向实践思维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核心政治,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科学化,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5.
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是任何性质的民主都认可的,法治是实现民主的基本形式,是现代社会通常采取的治理模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一党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一国的政党制度历来是解读一国政治制度的关键,因此在我国的政党体制下,如何认识发展民主政治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珏 《新东方》2009,(4):41-4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政治和谐作为中国社会和谐的核心与关键,对于整个社会和谐的实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状况发生了结构性的深度变革。此过程,给中国社会政治和谐的实现带来了诸多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和谐。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钊旭 《学习与实践》2009,(10):98-101
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辩证统一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9.
商爱玲 《前沿》2008,(7):13-15
邓小平是一个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战略家,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认识和分析既高瞻远瞩,又立足现实。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邓小平指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动力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党政关系,策略选择是“摸着石头过河”与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较为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邓小平的战略性政治思维,能够为处于改革关键期的中国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核心政治是中国政治实践的基本模式。中国具有高度政治化的国家传统,过去全民讲政治,是全面化的政治。改革开放后,作为政治核心的党中央,改变了旧的政治思维,更新了政治发展理念,调整了政治工作的重心,推动我国政治梯度发展、渐进改革。从全民政治到发展政治,再到民生政治,体现了从全面政治化到政治核心化的政治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陈抗行 《小康》2004,(9):3-3
政治不是政治家的专利,它也是公众的权利,甚至可以是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公众渴望自由地"呼吸" 政治。 帝制时代就有人提出这样的见解。晚清思想家魏源道:"天下其一身欤!后元首,相股肱,诤臣喉舌。然则 孰为其鼻息?夫非庶人欤!九窍、百骸、四支之存亡,视于鼻息……故圣帝明王,惟恐庶民之不息息相通也,故 其取于臣也略,而取于民也详。"他把国家比作人的躯体,执政者为首脑、四肢、喉舌,而黎民百姓就是"鼻息"  相似文献   

12.
林峰 《长江论坛》2013,(6):70-73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创新成果,又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性政治产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实践中,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并且只有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才能引导社会成员深化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贺利平 《前沿》2014,(21):45-46
现在的大学生,成长在中国意识形态最为多元化的时期,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政治热情冷漠的成因分析,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培养高校大学生成为政治中人的具体四项措施努力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建设;强化同辈群体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确定目前政治体制改革应以哪一种政治价值为核心有两种方法:一是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二是从目前存在的重大问题、政治改革的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的地位着手。前者实际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苦难,后者才是切实可行的。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政治价值应该是平等。  相似文献   

15.
在政党政治中,政党作为重要政治行为主体,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必然要创建自己的理论,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中国当代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要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彰显参政党的功能作用,也应在自己的理论建设中确立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中国社会转型中,中国近现代政治不和谐主要是清代末年的政治颓势造成的.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政治不和谐的次要原因,而政治势力缺乏整合力及其内卷化倾向是政治不和谐的核心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民主党派政治资源的基本内涵 所谓政治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政治主体为政治统治服务的手段与财富。政治资源是执政党最直接、最核心的资源。政治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8.
宋留清 《世纪行》2008,(1):16-17
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是指一般公民以合法的形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有节制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过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体现。执政党民主执政的核心任务,就是推进公民政治参与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精神之魂.是当代中国的主流社会意识和主导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任务.加强、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为引领.规范教育的任务、明确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头脑,以共同的理想凝聚社会力量.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荣辱观念培育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20.
崔珏 《岭南学刊》2012,(6):8-12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长期、稳定的政治制度是塑造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治文化是一国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是制度运作和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文化土壤,中国文化中整体至上的价值取向,“统一”、“核心”的政治心理,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合作与协商的行为偏好形成了对制度运行的有力支撑。政党制度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为制度创新提供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