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趋同论”产生和流传的原因在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趋同”的理论,是一种颇为流行的思潮,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和流传总有其深刻的历史的现实的原因。“趋同论”也不例外。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趋同”理论流传已久。其产生和流传的原因也较复杂,概而言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趋同论"产生和流传的原因在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趋同"的理论,是一种颇为流行的思潮.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和流传总有其深刻的历史的现实的原因,"趋同论"也不例外.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趋同"理论流传已久,其产生和流传的原因也较复杂,概而言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趋同论"是马克思主义队伍和工人运动内部修正主义者和社会改良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趋同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于本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认为未来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共产主义社会,而是两者“最优结合的趋同社会”。用《纽约时报》1965年5月6日发表的一篇社论的讲话就是:“在十年或二十年之后,……如果还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就象是亚当·斯密的自由论  相似文献   

4.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五花八门的资本主义“质变”理论,编造了各式各样的乌托邦,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托弗勒的“超工业社会”,布热津斯基的“技术社会”,鲍尔丁的“后文明社会”,达列多夫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利赫特海姆的“后资产阶级社会”,克勒的“多维社会”,等等。它们都企图证明,现代社会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公司,在科学技术革命进程中能够解决自己的所有社会问题和一切矛盾。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共同点在于都编造了现代垄断资产阶级乌托邦,用科学技术革命来偷换社会主义革命。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以及稍后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它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它与资本主义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一些尊重  相似文献   

6.
“趋同论”,是由荷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扬·丁伯根在六十年代初首先提出的。随后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趋同”一词原本是生物学术语,意为生命的有机体在其形成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共同环境、必将形成相同的特征和功能。如,海豚本属哺乳动物,最初生活在陆地上,靠四肢活动。后来因环境突变,迫使其进入水中生活,于是,在长期进化中,海豚在体形上逐渐接近鱼形,出现了鳍状前肢,具有了许多“鱼”类  相似文献   

7.
“趋同论”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广泛传播的一种经济社会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当今世界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其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性,甚至趋向于形成混合型的新制度。西方主张“趋同论”的学者很多,其学说也各不相同。据阿兰·格鲁奇在《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提供的材料,大致分以下两种;第一种,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一般是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标榜这种形式是最能实施民主的。而在我们队伍中也有一些人,认为“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可以施行所谓“真正的民主”。本文试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结构形式,剖析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从而弄清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就是政权机关由立法机关(国会)、行政机关(政府)和司法机关(法院)组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这三个国家机关掌握。其中,立法机关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制定活动和执法的依据;行政机关可对立法机关提出法律建议,对司法机关行使司法行政管理;司法机关可以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宪法和其他国家法律的监督权。资产阶级认为,这三者之间的“制约”与“均衡”就能防止独裁专制和个人专政,保障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实现政治民主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三权分立”作为资产  相似文献   

9.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认可了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及其分配制度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合法性。对于一个新兴阶级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应当从学术上加以理性辨识。新兴资产阶级从属于社会主义,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属于人民的范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必然的历史作用。但是资产阶级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它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党和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10.
低标准、低消费、自满自足的生活方式是小生产观念的反映.简朴是一种美德,但简朴不等于安贫.艰苦朴素是我们的革命传统作风,但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区别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界限,不在于吃什么,穿什么,不在于人们所享用的消费货料数量的多■和质量的高低(贫富的差别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和一切剥削制度下才有阶级对立的意义),而主要看经济来源是否正当,消费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趋同论”是指一种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相互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所谓的“所有制趋同论”,其要旨是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抛弃各自固有的本质,相互趋同。这种理论不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危害很大,它可以诱导人们得出诸  相似文献   

12.
“趋同论”是把趋同一词加以引伸并逐步发展的一种社会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当代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具有相似的特征,从而使两种社会制度互相靠近,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混合型社会。这一“理论”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唯技术决定论,它的政治意图在于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永生不灭。一、趋同和趋同论趋同是陈述某种现象或事实,原指异性生物因所处生物环境相同,呈现相似的特征。趋同论则是以某种趋同事实为依据引出一种理论性结论,如论证不同质的社会制度,到一定阶段后会离开各自的极点而向对方靠近,也出现某些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趋同论”是近几年在我国理论界广泛传播的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它认为,在当代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中,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在互相学习和吸取对方的长处,相互靠近、差异减少,逐渐融合为一种最优的社会制度。这样,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和根本对立消失了,人类进入了极乐的世界。这种论调貌似中庸,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质是在新的形势下,美化资本主义、取消社会主义。因此,加强对资产阶级“趋同论”的分析批判,进一步肃清其影响,就成为我国理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然而,自“趋同”思想于40年代产生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极力用“趋同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从6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学者从不同方面论证补充、发展了“趋同论”,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趋同论”。“趋同论”的流派很多,而且彼此互有差异。英国肯特大学学者库马在《社会的巨变:从工业社会迈向后工业社会》一书中,把“趋同论”划分为三大类七个派别;(1)所有社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一般将个人主义理解为只顾个人私利的腐朽伦理观念。这是我国在习惯上赋予个人主义的特定含义,是可以的。但是,有的文章也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等概念,这就有欠确切了。在资产阶级学说中,上述含义的伦理观念是用利己主义这一词来表达的。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首先是一种政治哲学观,而不是伦理观,主要用于阐明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国家职能的范围。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观念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作为反对君主专制,论证革命为正当的理论而提出的。这种观念启始于自然  相似文献   

16.
逝川同志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析》一文(载本报八月二十二日三版)发表后,读者纷纷来信来稿,建议就“生活方式”问题展开讨论.《人民日报》九月七日转载了这篇文章后,更引起读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论苑》将就这一问题继续发表文章,欢迎大家来稿.  相似文献   

17.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所奉行的一种现代改良主义思潮。它作为一种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形成于1951年。一般认为,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的宣言(又称《法兰克福宣言》)是其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的基本立场为基础,以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依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资产阶级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战略高度提出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的问题,并提出了对资产阶级一整套策略与方针,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的理论。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毛泽东关于资产阶级问题的理论探析也有不足之处,这表明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型"政党建设的目标,体现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思维,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独特的理论品格。"三型"政党是对"建  相似文献   

20.
李传兵 《学理论》2010,(8):93-95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颇具特色,提出了比较完整与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并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对抗战取得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