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位犯罪,国际上通称为法人犯罪。我国1997年刑事法典的修订,用两个条文规定了单位犯罪,明确了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以及处罚的方法及种类。本文从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角度入手,阐述了我国刑事立法中关于单位犯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试图为我国单位犯罪的刑事立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付锦凝 《世纪桥》2012,(5):51-53
近些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逐年增多趋势,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是我国重要的刑事政策。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在刑罚裁量方面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何在刑罚执行方面探索更多地适用未成年人的刑罚执行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刑事政策和《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我国现有刑事立法及司法的研究,提出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罚裁量和刑罚执行方面的轻刑化建议,以实现保护未成年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害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目前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中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其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对刑法进行修改和完善,解决不合理的法定刑配置问题,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犯罪活动趋向于科技化、智能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刑事科学技术的需求,要求刑事科学技术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严峻的犯罪形势。我国目前刑事技术队伍人才短缺,每年要从各地公安院校选入大批刑事技术人才,这些毕业生如何能够快速地适应基层公安机  相似文献   

5.
胡静  周艳茹 《世纪桥》2007,(3):37-38,46
刑事政策的的概念是刑法研究中较为基础而又尚未取得共识的问题。我国传统法学中对刑事政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狭义的刑事政策观上,将刑事政策视为党和国家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刑法政策或策略。这样偏狭的理解决定了我们一度将“严打”作为基本刑事政策,同时这也严重妨碍了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阻碍了我国科学地制定与执行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对重罪实行严打政策的基础上完善了对轻刑宽松的一面,渗透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疑罪从无原则、从宽处理轻罪原则等内容;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坚持区别对待的策略思想,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集中反映了国家对司法工作的根本政治主张,蕴涵着符合司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要求,是刑事执法的灵魂,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同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中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的,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5,(6)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刑事犯罪问题已成为刑事案件中多发的一种类型,因网络自身的特殊属性,犯罪行为地与犯罪结果地时常出现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情形,如何确定一国、跨国之间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进而解决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分析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入手,对现有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各种学说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协调方法,这对解决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历史传统、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的国情特点,现阶段我国不宜实行教育型的刑事政策,而应实行报应功利型的刑事政策。在刑罚方面,犯罪私人成本和社会损失成本的对称、对等关系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1997年刑法已就计算机犯罪问题作出专项规定,但还存在不少缺陷,突出表现在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对计算机犯罪的法条设置过于简单、笼统,对一些计算机犯罪的处罚还缺乏具体的法律明文规定等等。计算机犯罪的特殊性使得目前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用。正如庞帝所言:“我觉得我们的法律就仿佛在旱板上吧哒吧哒挣扎的鱼一样,这些垂死挣扎的鱼拼命喘着气,因为数字世界是个截然不同的地方。”[1](P279)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我国计算机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完善现行刑法典中的计算机犯罪惩治条款提出以下立…  相似文献   

9.
洗钱犯罪是将违法所得资产加以隐瞒掩饰,通过中介机构使之变为合法财产的特殊犯罪形式,自20世纪中期以来,迅猛发展,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复杂的犯罪领域,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危及全球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关于洗钱犯罪的立法存在缺陷,使打击洗钱犯罪活动遇到了诸多障碍。本文从我国在洗钱犯罪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我国相应地进行刑事立法的补充和修改,今后仍要随着洗钱犯罪现象的新变化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杨静 《世纪桥》2009,(3):89-91
恐怖主义犯罪具有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恐怖主义犯罪具有暴力性、国际性、智力性等特征,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国际犯罪。当前恐怖主义犯罪愈演愈烈,给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穷的痛苦,并已对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安全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单靠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努力难以有效根除,所以,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试论犯罪被害人诉讼地位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刑事司法制度是以被告人为本位的,强调被告人权利、待遇和犯罪的矫正,而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规定却没有那么周到。本文从犯罪被害人也是处于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的地位入手,论述了当今世界各国对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的制度安排,评价了我国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权利保护的现状及不足之处,并从建立一种被害人利益、被告人利益、国家与社会利益协调共存的新的诉讼制度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人们将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至25周岁的人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少年案在全部案件中的  相似文献   

13.
姜孟亚 《唯实》2007,(2):68-71
刑事义务冲突作为排除犯罪的一种正当化事由,已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我国现行的犯罪构成体系理论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刑事义务冲突正当化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矛盾。阐明刑事义务冲突的概念及其成立要件,冲突的法律性质、冲突的正当化根据等有助于我们理解刑事义务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综观目前国内外犯罪学研究的总体态势,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恢复性司法、刑事被害人学、刑事政策学这样几个方面,以及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犯罪学与犯罪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其中恢复性司法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的恢复性司法就是指刑事和解制度,广义的恢复性司法还包含出狱人社会保护、辩诉交易、社区矫正等多项制度。除此以外,当前犯罪学各热点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犯罪学基础理论、犯罪社会学、犯罪经济学、犯罪文化学、犯罪政治学及犯罪地理学等。  相似文献   

15.
刑事法治的基本目标是刑事司法公正,保障基本人权,控制犯罪滋长,确保法秩序的不可破坏性.《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与实施,使刑事赔偿制度在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义务机关、赔偿范围、赔偿标准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加大了人权保障的力度,起到了推动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澍 《求实》2011,(Z2)
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即为了遏制和预防犯罪而颁布的各种策略、措施、制度和方针等.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行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犯罪行为和犯罪人区别对待是两种刑事政策的核心要义.帮助犯是共同犯罪的参与类型之一,刑事政策对帮助犯的合理定位关系到司法实践对帮助犯的准确处遇,如果认为帮助犯属于刑事政策中"宽大"或"宽"指向的类型,那么对其处罚则应较轻,反之则应较重.究竟应如何把握我国刑事政策对帮助犯的应然定位,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唯实》2007,(5):65-6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其他刑事政策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实质内涵与时代意义,也更能体现刑事政策预防和控制犯罪、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郑晨 《世纪桥》2010,(19):50-51
网络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在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都具有独立的犯罪构成特征。对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我国刑事法律存在保护的缺陷,缺乏专门规范的立法规范,现行刑法典的保护对象狭窄,罪状设计和刑罚配置不合理,刑事保护力度缺乏,刑事诉讼程序程序设计不合理,基本上采取绝对的公诉制而缺乏自诉程序,刑事诉讼立法没有规定临时措施,不利于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9.
强化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大趋势,是刑事诉讼制度科学化、民主化的表征。本文通过对我国新、旧两部刑事诉讼法的分析,论证了我国新刑诉法在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作者认为,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不仅不会妨碍今后的“严打”斗争,而且有利于完成我国刑诉法确立的准确、及时惩罚犯罪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包括三种类型。种类不同其立法意图也不同,分别体现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特色:其一,强化反腐败追逃追赃力度是我国建立缺席审判制度的主要意图,不同于其他国家并无专门针对腐败犯罪的缺席审判,这是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主要特色;其二,对于应当无罪但已死亡的被告人经缺席审理宣告无罪,充分体现了确保无罪者不受刑事追究和尊重保障人权的法治精神,是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重要特色;其三,对于既未潜逃又未死亡的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缺席审判其他国家虽然也有,但我国将其限定在因患病中止诉讼超过六个月以上仍不能恢复审理,且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申请或同意才缺席审判,体现了对当事方充分尊重和案结事了的立法意图,亦成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又一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