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山舰传奇     
粉碎叛变“永丰”易名 1922年6月25日,“永丰”舰及拥护孙中山的全体海军官兵们集体加入了中国国民党,人人填写了誓约,表示永远服从孙中山的决心。7月2日,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召集各舰舰长会议,提出了坚守黄埔水域的主张,得到丁与会者的一致拥护。4日,汤廷光和温树德联合声明,“赞成统一”,但要“孙中山下野”。8日,温树德接收了陈炯明26万元贿款后,把“海圻”、“肇和”、“海琛”3艘大的军舰调离了黄埔水域。9日下午,孙祥夫追随温  相似文献   

2.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曾因“孙中山避难”、“中山舰事件”等历史事件闻名于中国近代史。1937年武汉保卫战前夕,中山舰奉命从湖南岳阳开赴长江金口赤矶山一带江面布防。10月24日下午,日军六架轰炸机编队而来,中山舰官兵在舰长萨师俊的率领下孤船迎敌,被击沉。是役,萨舰长等25名官兵殉难。  相似文献   

3.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因其与孙中山先生结下的深厚缘分,1925年3月21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后的第九天,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作为对孙中山先生的永久纪念."中山"舰历经中国近代史上1913年至1938年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伴随着孙中山先生走完他人生的最后八年时间,见证了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伟大转变,承载着中华民族那段厚重的历史."中山"舰不仅对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承》2006,(Z1)
1945年8月,毛泽东在谈到蒋介石叛变革命时说“:此人历来是不知感恩的。蒋介石是怎样上台的?是靠北伐战争,靠第一次国共合作,靠那时候人民还没有摸清他的底细,还拥护他。他上了台,非但不感谢人民,还把人民一个巴掌打了下去,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内战的血海。”这个“不知感恩”的人如何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1922年6月,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被迫避难永丰舰。被自己心腹炮轰的孙中山十分痛心“: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残酷未有甚至此役者。”危难之际,孙中山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粤局危急,军事无人负…  相似文献   

5.
黄埔军校于1926年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军校师生将才尽出,战功显赫,杨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黄埔军校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军校之一、但军校曾于1938年遭日军飞机轰炸,校本部被夷为平地。后只修复了军校大门和孙中山故居等个别建筑。1996年适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广州市政府决定重修黄埔军校。以此作为对孙中山先生的最好纪念。由广州市政府股资2000多万元,严格按照“原位、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黄埔军校校本部终于重视了往日的风采。这座俗称“走马楼”的楼房、建筑面积逾万…  相似文献   

6.
黎惠东 《黄埔》2009,(4):44-46
中国第一家革命博物馆是1926年由黄埔军校创办的“革命博览室”,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黄埔军校于1926年11月开始筹建,目的在于纪念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主要展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迹。它位于广州黄埔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的一座现在被群众习惯称之为“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时期被学校师生称之为“孙总理纪念室”的两层小洋楼内。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0,(5):42-42
孙中山先生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亲临黄埔军校。 从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之日起,孙中山先生。曾先后5次亲临军校视察,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方针政策上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1924年,孙中山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于黄埔。他曾五次到黄埔军校,对此地可谓情有独钟。但当时留下的几幅照片流传至今,却存在着说明错误。一、孙中山在黄埔军校追悼巴富罗夫将军图一在《纪念廖仲恺何香凝》图册第80图的说明是:“孙中山廖仲恺视察黄埔军校。”但既然是视察,为何有人臂缠黑纱?经反复查证,原来该图是1924年8月4日孙中山偕廖仲恺等人到黄埔军校参加追悼巴富罗夫将军后,步出军校时所摄。巴富罗夫是来华工作的苏联首任军事顾问,1924年5月抵达广州,就任孙中山军事总顾问并兼任军事顾问团团长。7月18日,巴富罗夫同其他苏联军官及航空局…  相似文献   

9.
一、通信大队的由来1923年春,孙中山先生就任陆海军大元帅,率粤桂湘黔豫各省大军向盘踞粤东的叛军陈炯明部进剿。为了军情灵通、指挥便利,决定由大本营交通处、广东省无线电总局、广州市公安局等单位协力组成“大本营骑兵无线电大队”(有骑兵随行护卫),担任粤军总司令部与各市、县无线电台联络通讯(在当时条件下,下属部队仅能以密码在市县无线电台收发报)。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前,黄埔军校也成立了无线电台。原无线电大队技工梁光权被调来该台工作。东征时,组成了以韦兆雄为队长、梁光权任技士的“无线电大队”,随黄埔军校学生出发。1925…  相似文献   

10.
正1925年10月31日,东征军攻克兴宁,这是继30日双头大捷后,对陈炯明叛军取得的又一次决定性胜利。兴宁和五华,为陈炯明叛军主力将领林虎的根据地。第一次东征时,黄埔教导团在进攻这里时曾遭遇林虎部的强烈抵抗。最后由黄埔军教导二团首先从南门攻入。当时叛军一面惊呼"学生军进城了",一面随林虎从城东门逃往闽边。这次战斗是黄埔军校创建以来,黄埔学生军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11.
李在全 《北京观察》2016,(z1):26-29
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发表演说,明确告诉全校师生:“要希望革命成功,便先要牺牲个人的自由。”孙中山这种强调“整体性”观念以及“天下为公”思想中崇尚公益、抑制“私”的取向,决定了其政治思想很难生成以个人权利制约公权力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史兰 《黄埔》2014,(1):80-81
“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这是毛泽东高度评价黄埔军校的一句名言。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在黄埔军校工作过,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1,(2):41
1925年1月31日,黄埔军校全体师生在大操场举行第一次东征誓师典礼。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商谈国是。军阀陈炯明便趁机作乱,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于11月15日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自任"救粤军总司令",继而命其叛军兵分三路,准备进犯广州,推翻广东革命政府。1924年12月2日,  相似文献   

14.
1920年,25岁的邓演达担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从此他就成为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孙中山在艰难竭慨之中总是把邓演达调到最关键的岗位上。1923年春夏,邓演达刚刚奉命打垮进犯广州的沈鸿英叛军,攻克肇庆城,杨如轩、杨池生又在广州叛变。孙中山急调三团长邓演达率部拱卫大本营。清晨,卫队列队大元帅府门口,孙中山向卫队走去,对邓演达说:“我决定授予你少将参军之职务,鉴于你的战功卓著。”宋庆龄随即上前向邓演达赠送礼品,说:“择生,这是孙先生亲笔题赠给你的照片和书赠你的对联。”陈友仁帮助宋庆龄打开对联,展现出…  相似文献   

15.
80年前,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合作创办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尽管它后来违背了孙中山办校的初衷,但它不仅直接影响于当时的中国历史,而且也深刻影响于后来的中国历史。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的80周年。回顾创建黄埔军校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仅是对它的一个实际的纪念,而且对“发扬黄埔精神,致力振兴中华”,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结晶,为中国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动力。孙中山所以倡导创办黄埔军校,是吸取了自辛亥革命以来三次革命失败的痛苦教训。1922…  相似文献   

16.
冯惠 《传承》2013,(2):92-93,96
“三民主义”作为黄埔军校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支撑点;“以党治军、以军固党”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指导原则;“以俄为师”,在军队中设立党代表制度是孙中山建军思想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突破;“武力与国民相结合,又要为国民之武力”是他建军思想的最高峰,这些为我党创建人民军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列为广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黄埔军校,虽然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仍保留着昔日壮丽的容颜。门前,“陆军军官学校”的横额赫然入目。穿过当年的练兵操场向西行,来到八卦山,便可看到巍莪的“孙总理纪念碑”。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於一九二四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办的。它培养了四千九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是祖国南方的大城市,那里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孙中山先生纪念馆,长洲要塞,白鹤岗炮台,北伐纪念碑,东征烈士墓,中山公园,黄埔军校旧址……多年来我很想去广州看看,特别要去瞻仰母校旧址——黄埔军校,今年终于如愿。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它是孙中山先生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为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建立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结出的革命硕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黄埔军校师生站在反帝、反封建,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最前…  相似文献   

19.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06,(2):35-35
80年前中山舰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逮捕了黄埔一期学生、中共党员李之龙(时任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包围了东山苏联顾问所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强令在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任职的共产党员全部退出。图为奉蒋介石之命停泊在黄埔军校前的中山舰。(本刊资料)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本刊资料)黄埔军校学生野外演习。(本刊资料)1927年黄埔军校新年联欢大会。(本刊资料)军校生活黄埔老照片~~  相似文献   

20.
余齐昭 《黄埔》2006,(4):36-38
1924年,孙中山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于黄埔。他曾五次到黄埔军校,对此地可谓情有独钟。但当时留下的几幅照片流传至今,却存在着说明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