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生活方面的爱好十分广泛。他喜欢雪、竹子、梅花;喜欢爬山、晒太阳;更喜欢游泳。他是一个深爱大自然的人。 1 1962年的冬天,北京落下了这年的第一场大雪。 卫士周福明早晨起来走出房门,顿时眼睛一亮,他被眼前的景色惊住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把整个丰泽园装扮得洁白无暇。那屋顶上的  相似文献   

2.
在长征中,陈赓任红军干部团团长,尽管拖着伤残的双腿,但他仍然精力过人,快乐无比.每到一个宿营地,他总是精神抖擞.他不是先歇着,而是先安排工作,安排好工作后,他就到处走走,找人闲聊.他常常喜欢到女兵那里走走,找女同志"侃大山".由于他幽默机智,女同志都很欢迎他.  相似文献   

3.
孟红 《湘潮》2008,(7):4-7
在体育爱好中,毛泽东不但喜欢游泳、登山,而且还喜端乒乓球。他十分关注中国乒乓球队的成长和取得的成就。在他的晚年,还创遗了一段“小球转动地球”的“乒乓外交”的佳话。  相似文献   

4.
身 系 江 河 毛泽东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甚至他的大智大勇,可以说都 与他喜欢置身于大自然、喜欢置身于江河湖海中游泳分不开。他从 小就酷爱游泳、酷爱到波涛中击水,以此磨炼意志,增强体质,寻找 思维的灵感与美的享受。 还是孩提时毛泽东就喜欢在韶山的水塘中游泳。他的启蒙老 师邹春培看到乡中常有小孩因洗冷水澡(即游泳)溺水而死,禁止 学生到水塘洗冷水澡。一天,天气十分炎热,邹先生因事要外出,吩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兴趣广泛,他在日理万机当中,会忙中偷闲,喜欢听听京剧、游游泳和打打乒乓球等.毛泽东也爱打麻将,了解的人可就不多了.在毛泽东的遗物中就有两副麻将牌,一副为牛骨质地,橙色,装在有金属搭扣的棕色牛皮箱中;另一副为塑料质地,呈淡绿色,装在带拉链的棕色牛皮箱中.那么,麻将在毛泽东的生活中,演绎一些什么故事呢?  相似文献   

6.
闽江支流梅溪的岸畔,矗立着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刻着为闽清的解放献身的烈士英名,郑一惠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郑一惠,1923年出生在长乐县的一个小商贩家庭。他少时聪颖,爱好文学,喜欢看历史英雄的故事。他在小学读书时,耳闻目睹了家乡人民的苦难生活  相似文献   

7.
1999年初,我在项南逝世后第一次一个人回福州过春节,受到福建同志盛情接待.我专门拜访了秀山同志,并在一起吃了饭.席间,秀山同志谈笑风生,愉快地回忆起了项南在福建工作时的一些往事.看上去他神情爽朗,气色不错,也很乐观,要不是他自己说,我还真看不出他得了癌症,正在化疗之中.不想这次见面竟成永诀,秀山同志于当年11月15日辞世.  相似文献   

8.
正张强强是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儿时他就喜欢蓝天白云,喜欢青青草原,喜欢小河流水,他常常一个人坐在甘肃老家的黄土高坡上,梦想有一天自己能放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这是他向往的生活。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新疆农业大学,大学二年级社会实践期间,他在团场参加拾棉花,结识了兵团,了解了老一辈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光辉历史。被无数兵团先辈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从那时起,他就深深爱上了兵团,决定大学毕业后,像老一辈军垦人一样做一个屯垦戍边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何时起,称呼官衔成了通行的规矩,官场中如此,日常生活中似乎也如此。大到中央领导,小到单位的班组长,往往都要称呼官衔,一些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还喜欢被下属称作“老板”,从不制止。其实,熟知社会生活以及党内生活的朋友都知道,能被称为“同志”,是很高的待遇。但在一个单位里拥有这样待遇的人其实并不多。直呼其名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称呼官衔,仿佛在人和人之间筑起了一座高墙。  相似文献   

10.
高原 《党员文摘》2007,(6):44-44
82岁的美国退休老人哈维邦帕斯不喜欢一个人吃饭,可是一年多前他的老伴去世了.子女又全都在外地生活。大多数的夜晚.他都是一个人煮点燕麦粥或吃一个“热狗”来解决自己的晚餐。  相似文献   

11.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以为,赵存生君就是这样一位"有的人". 我与赵存生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相识.大约是一次研讨会与他同桌用早餐,聊着就认识了.他是那种极质朴温逊的人.说话和声细气的,虽为国内知名理论家,但一点名校名人的架子也没有.我从心底一下子喜欢和尊敬上他了,以后就交往起来,经常请他撰写文章、求教疑难等等,而他总是敦厚地望着你轻言细语地跟你说,也谈及些生活琐事.  相似文献   

12.
朋友张君在深圳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环境优美舒适,同事关系和谐友好。他曾被派往欧洲工作两年,在公司极受重视。他学历高,外语流利,收入丰厚,有房有车,人也长得英俊帅气。他住在深圳最美丽的社区内,那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树影婆娑,有山有湖,湖畔有许多异国情调的咖啡馆和餐馆。业余他喜欢读书写作,虽然学理工科出身,却发表过许多文化艺术类的文章,得过不少奖,出版过专著。他还喜欢听中外古典音乐、看画展、听讲座。喜欢游泳、打网球、旅游、摄影,家里布置得极有艺术品位,墙上挂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藏书丰富,房间里既舒适…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领袖和一代伟人,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学习。他自己不但是学习的一生,而且也要求全党以及他身边的人注重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就有两件典型的事。 1940年底,当时晋冀鲁豫边区有一批军队干部,从前线回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其中有一些较年轻的同志,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生活惯了,一时不能适应党校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厌学思想,甚至闹情绪,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毕生酷爱游泳。早在青少年时期,毛泽东就曾经游过湘江。直到耄耋之年,只要有时间和精力,他仍坚持游泳。毛泽东认为游泳不仅是紧张工作之余的最好休息,同时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党内生活会,还是同志之间开展民主评议,一些同志在谈自己或别人的缺点时,总喜欢套用固定的模式:学习不够认真、性格不是很好、思想不够解放、公仆意识不是很强等.这些缺点,放在你身上行,放在他身上也行;今天这样讲可以,明天这样讲还可以.千篇一律、不痛不痒的"缺点",已经成为一种表面文章,失去了应有的真实性和对人的鞭策作用.这不能不说是缺点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人生有兹味     
《党建文汇》2011,(12):54-54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相似文献   

17.
在资阳市机关干部中,有一个常年身穿绿色军装的黑大汉子,土得像一个农民,陌生的人还以为他是哪个机关的杂役,只有在民政局里才会听到职工们叫他局长。无论人们怎样叫他,和他开玩笑,这个叫肖坤仲的民政局长都一样的喜欢。  相似文献   

18.
根据毛泽东的同学、秘书、红四军军委秘书、秘书长谭政大将的介绍和湖南支部生活等杂志上的登载,毛泽东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培养了坚强的毅力,到了青年时代,他自己规定了“三不谈”即:一不谈金钱;二不谈身边琐事;三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被同学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毛泽东不谈金钱,不喜欢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事,又喜欢什么呢?他喜欢读书,喜欢游泳,喜欢京剧。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仍然终身坚持“三不谈”即一不谈个人政治待遇,二不谈家庭生活琐事;三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这三不谈与毛泽东青年时代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20.
《思考与运用》2007,(9):14-14
大概两年前,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到武隆仙女山的一个村子里拜访了一个70岁的老农民,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要说起党的理论问题是兴趣盎然,引人入胜。当时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的黄镇东同志说,象他这样讲党的理论问题,我都讲不出来,凶为他的理论都是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说的,像摆龙门阵一样,所以老百姓非常喜欢。这个人就是刘安模。如今这位可敬的老人已经去世了,但他的事业我们需要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