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各自开创了一个时代,对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两位历史伟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邓小平一生经历具有传奇色彩,三落三起,全与毛泽东有关。他第一次被打倒是因为在江西中央苏区拥护和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当时的“左”倾中央推行的教条错误;第二次、第三次被打倒则是因为不赞成毛泽东晚年的某些错误思想和错误政策。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一生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人格无疑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建起了一座永不消失的丰碑,他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邓小平70多年的革命生涯,波澜壮阔,大起大落,极富传奇色彩。确实,世界上没有哪一位政治家的政治生涯像邓小平那样"三落三起",历经磨难而初衷不变,跌宕起伏而信念弥坚。邓小平之所以能够"三落三起",原因就在于他真理在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变,故而能愈挫愈坚。邓小平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受到的第一次错误处分是在30年代的中央苏区。1931年夏,邓小平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这时,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一直坚持从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中,他既有过“三落三起”、“愈挫愈强”的传奇般的政治生涯,也有过三次临危受命,担任党中央秘书长的重要职务并作出历史性贡献的非凡经历.1926年底,邓小平奉命从苏联回国,立即投入到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的第一次大革命的浪潮之中.开始他在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担任政治处处长兼任政治教官,旋即派往国民党冯玉祥部队中作政治工作.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6月10日,冯玉祥参加了汪精卫在郑州召开的反共会议.“宁汉合流”在即,形势险恶,邓小平被迫离开西安到达武汉,被分配担任中央秘书工作.这是他第一次进入中央领导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中,像邓小平这样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经历过三落三起的人,为数并不多。1933年3月,在江西中央苏区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撤销了职务,这是他经历的政治上的第一次磨难。1933年6月下旬,在贺昌、李富春等人的推荐下,邓小平出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又担任总政机关报《红星》报的主编。1934年10月,邓小平参加了长征。遵义会议前夕,邓小平走出了第一次政治磨难的阴影,再次出任中央秘书长,参加了遵义会议。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邓小平被打倒,经历第二次磨难。当时,强加于他的莫须有罪名是“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  相似文献   

5.
1930年秋冬,是中共中央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一段岁月。外部遭受挫折,损失惨重;内部思想混乱,纷争四起,中央陷入严重的领导危机。此时的王明,却在政治生涯中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并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走向他政治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6.
1930年秋冬.是中共中央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一段岁月。外部遭受挫折,损失惨重;内部思想混乱,纷争四起,中央陷入严重的领导危机。此时的王明,却在政治生涯中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并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走向他政治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7.
正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最高领导人、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毛泽东曾被红军及广大边区民众亲切地称为毛委员。但人们对于与毛泽东1925年就相识,1926年又在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相聚,且和毛泽东一同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又在井冈山共同奋斗、被中央指定为前委委员的另一个毛委员或许不那么熟悉。而他就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农民运动领袖毛科文。中共中央委员会里最早的农民代表  相似文献   

8.
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党史简明词典》,一些条目中有些错漏。现对一些条目订正如下。 1.第608页:“1943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主席”。应为:1943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推举为  相似文献   

9.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是中共中央在苏区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它直接关系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成败。共产国际在会议议程、军事战略、经济政策、工会政策以及中央领导机构的人选问题上事先均作了仔细的安排,并与中共中央有过沟通。这次会议全面肯定、维护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并将这种错误发展到顶点,因此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长征。毛泽东没有参加五中全会,会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不同意中共中央让毛泽东赴苏的动议,后又对全会的政治决议中一些极左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另一方面,这次全会将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等选入政治局,为今后的拨乱反正提供了组织上的可能性。全会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尽管在遵义会议上主要领导人有了变动)在长征途中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陈云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但是,在1962年以后,他逐渐远离中共核心领导层.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重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成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这一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呢?  相似文献   

11.
1979年1月,邓小平曾幽默地对别人讲: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可能很有资格获得奖牌。1987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国客人的谈话中,曾经讲道:“我是‘三落三起’。”的确,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像邓小平这样“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是极为罕见的。一位名叫乌利·弗朗茨的德国人也在《邓小平——中国式的政治传奇》中写道:邓小平“用非凡的能力,战胜了政治上的三起三落和无数阴谋诡计,并且每次都向他生命的目标更接近一步。在我们的世纪里.我在东方和西方都没有见过像邓小平那样,走过如此崎岖曲折的生活道路,却又卓有成就的政治家”。为使读者更深入,详细地了解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经过及历史内幕,本刊从2003年第一期起,连载即将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薛庆超同志所著《邓小平的“三落三起”》一书。  相似文献   

12.
孔德生 《世纪桥》2008,(21):22-25
毛泽东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名副其实的创立者与稳固核心。理由有三:其一,1935年遵义会议是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的起点,毛泽东对遵义会议的酝酿、召开及最后成功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无可争议的创立者;其二,毛泽东具有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等五大特点,这些独有的优势使他在遵义会议上脱颖而出,事实上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其三,从1935年遵义会议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此间尽管存在过"洛毛体制"和来自党内的严峻挑战,但毛泽东始终居于最高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处于仅次于毛泽东的重要历史地位,因此,他在毛泽东1945年去重庆谈判、1949年底至1950年初访苏和1954年去杭州休假期间,三次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在此期间,他敏锐地把握战略发展方向,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正确指导华北、华中的军事斗争;主持建国初的各项工作;主持召开七届四中全会,带头作自我批评,为加强执政党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并在起草七届四中全会的政治局报告草稿中,提出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最初思想萌芽.  相似文献   

14.
1992年9月28日,中共著名的政治理论家胡乔木在解放军301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0岁。他曾被毛泽东戏称为“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则赞誉他是“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而就在这年的7月份,他在病床上还刘陪伴了他50余年的老伴谷羽说:“我要活到九十岁,我希望做两件事:一是完成对主席50年代政治活动的回忆录的写作;二是重写一部完整的中共党史著作。”可病魔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带着对未竟事业深深的遗憾离夫了。  相似文献   

15.
现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报头,是毛泽东于1949年8月,在《人民日报》由中共华北局机关报改为党中央机关报之际题写的。这是毛泽东第三次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在此之前,他已先后两次题写过《人民日报》报头。第一次是在1946年5月。当时,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要出一张机关报,拟名《晋冀鲁豫日报》或《太行日报》。时任中央局副书记的薄一波约请毛主席题写报名,毛主席说:“为什么不叫《人民日报》?”他觉得不一定总要冠上地区名称,那样未免显得太死板俗套了。毛主席兴致勃勃地一连横写了五幅“人民日报”字样,并指定其中一幅…  相似文献   

16.
李庆刚 《党的文献》2012,(5):119-122
1956年9月13日,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陈云被提名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会上,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陈云:“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毛泽东是以政治家、战略家的眼光来评价陈云的,其中蕴含着毛泽东对陈云思想方法和品格风范的肯定与赞赏。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春 《求实》2004,3(7):4-7
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这种曲折、艰难的经历锤炼了邓小平的意志和毅力 ,使他更加接近基层群众 ,更加了解中国社会 ,更加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 ,对“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有着切肤之痛 ,邓小平“三落三起”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一、“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鲜明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是中国共产党人行动的最高准则 ,并为此而努力奋斗。“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人民服务”[1] 这一命题第一次出现 ,是在1 945年 4月毛泽东为中共“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在此之前的 1 944年 9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 ,曾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毛泽东在演讲中说 :“因为我们是为人…  相似文献   

19.
文萃苑     
《先锋队》1994,(6)
文萃苑·名人轶事·毛泽东论邓小平1956年9月党的八大前夕,在酝酿中央领导班子问题时,毛泽东建议设中央书记处,有意推举邓小平为中央总书记。在9月13日的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又专门谈了关于设立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总书记的问题、当时邓小平表示...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经历了"三落三起"。第一次"落"与"起":因放弃攻打中心城市受处分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次"落"与"起":红四军前委书记落选与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建军原则;第三次"落"与"起":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与遵义会议确立正确路线。"三落三起"凸现了毛泽东无私、无畏、求实的人格魅力。每一次"起",毛泽东都在重大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每一次"落",毛泽东都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向权威挑战,不怕打击、不讲个人得失;都能顾全大局,身处逆境仍尽力工作和学习。用毛泽东的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就是要学习毛泽东将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坚持原则的无畏精神及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