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月,一片秋色,一片斑斓,一道壮丽的风景!十月,有秋的意象,春的蓬勃,夏的火热,自是金风送爽、天高云淡、黄花满地。目睹此情此景,记忆的星空总是泪光闪闪。那满山遍野的红叶,岂止是大自然的赐予吗?不!那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奔腾的血液、火热的情怀,是那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庄稼地里饱满的果实,岂止是农人耕耘的喜悦?那分明是先驱者终生为之奋斗的期盼!那不娇不羞、迎风起舞的野菊花,不正是国旗上跃动的五星吗?十月,本自寻常,只是由于中国人给其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寄托了无限的情思,才使其变得更具魅力、更有意义。十月在…  相似文献   

2.
深秋时节,踏着漫山红叶,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迁安市的迁安轧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迁安轧一)。进得厂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暖意,这暖意并不是来自那钢花四溅的炉火,而是来自工人脸上那满足的笑容,来自企业那股蒸蒸日上的精气神,来自公司大门口电子显示屏上的“共生共赢”四个大字。  相似文献   

3.
龙宫有龙吗?龙宫之龙,有谁知道,它在哪里?在那弯弯的河水底,在那静静的池塘里。龙官之龙就是那平静的河,就是那狂奔的瀑。找到了龙宫之龙,也就找到了解读龙宫的密码。  相似文献   

4.
晓晨 《党课》2014,(11):110-113
时下,时常听到有些基层党员干部感叹和抱怨:自己天天忙里忙外,忙得脚打后脑勺,可群众对自己还是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和不满。这种主观付出与实际认可之间的矛盾,让党员干部十分困惑——如果是自己偷懒耍滑不干活儿,群众不满意那是活该,可明明自己尽心尽力了,可群众却仍然不满意,岂不是受累不讨好吗?  相似文献   

5.
巫山红叶艳     
<正>数读5年来,巫山县已累计栽植黄栌、乌桕等红叶树2000万余株,累计营造红叶景观林12万余亩。现在,巫山红叶品种多达200多个,总面积120万亩,且每年以4万亩的速度增加,逐步成为全国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观赏期最长的红叶旅游观光基地,形成“北有香山红叶,南有三峡红叶”的红叶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6.
人真是一种复杂的动物。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或被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那屋子的钥匙他随身带着,那屋门旁人谁也甭想涉足,每天去那存酒的屋子两三趟,已成了他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7.
爱的表白     
《党员文摘》2009,(11):10-10
阿明暗恋一位女同学,决定先匿名写信给她。朋友问:“那她反应如何?”阿明:“很激动,”朋友:“那很好嘛!然后呢?”阿明:“然后她就报警了。”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4):68-70
[场景]某县委大院,几个工作人员正在议论:“刚刚接到通知,省委派的巡视组就要来了。”“巡视组?到咱这里来干嘛?”“放心,跟你没关系,人家‘关心’的是县领导。”“看吧,有人要害怕了。”“别瞎说!你知道巡视组是咋回事?”“那就问你了,请给说说吧!”“具体咱也不清楚,等咱找个明白人请教请教再告诉你。”“好吧,那就拜托了。?  相似文献   

9.
叶茂 《廉政瞭望》2012,(7):26-29
姐姐在哪? 在家。 今年开学可以来吗? 应该不行。 唉,好想你啊,那什么时候才能过来啊?  相似文献   

10.
走近高原     
飞机降落在喀什机场,终于站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之上了,举目望去,沙山荒丘近在咫尺。我好像是在梦里,那就是楚辞、汉赋中曾经描绘过的万里流沙的西部吗?(我想,那是古人意念中而非当时现实中真正的西部。)我现在真的到了无限神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家     
佚名 《新湘评论》2014,(10):54-55
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口斤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地,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相似文献   

12.
王春 《廉政瞭望》2010,(10):62-62
日前,再现王瑛先进事迹的大型现代沪剧《红叶魂》在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演出。《红叶魂》以其主题积极向上、故事情节曲折感人、戏剧风格质朴细腻的艺术形式,展示了王瑛一片丹心、一心为民、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3.
海明 《当代工人》2011,(15):8-9
口香糖,然后是痰 今年5月1日,中国控烟了! 不控行不行?不行,烟草行业利润虽大,但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也不小。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超百万人死于吸烟。那就控。问题是,控得了吗?若控不了,那无效禁烟令带来的后果,恐怕比违规吸烟还要大。  相似文献   

14.
四十年前,他揣着一纸初中毕业文凭从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深处走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而今,他已是享誉军内外的军队政工专家、邓小平研究著名学者。陈继安,一个农民的儿子,是怎样走进被誉为“人民解放军智囊团”的军事科学院神圣的学术殿堂?一个战士,是怎样成长为写出那么多著作的专家.学者?带着尊敬和疑问,在北京西山红叶娇艳如花的季节,笔者走进军事科学院千休所,采访了这位传奇式的军人。一幅幅不断拼搏、不断攀登、不断求新的奋斗者的人生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5.
何农 《党建文汇》2014,(9):33-33
记者来日内瓦工作,到一家瑞士银行开户。银行工作人员严肃地问记者:是美国公民吗?是否持有美国绿卡?得到记青否定的答复后.对方才肯开始开账户的具体步骤.如果是美国人或者持有美国绿卡呢?那对不起,本行恕不接待。或者,要真是腰缠万贯的大客户,那也要另案处理,严格审查……  相似文献   

16.
改家     
李强 《党史文汇》2007,(8):55-56
当今做什么工作最容易呢?你看,当臭工人肯定不容易吧?连小孩子都知道。有时家长训孩子时就说,再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当工人去!就像拿妖魔鬼怪吓唬不停哭闹的婴孩一样。真当个一般的正常意义上的工人那还算是好的,要是当了黑砖窑的工人.那可就惨了!当农民肯定不容易吧?不用想也知道。那应该是比工人还差的了,要不为什么那么多农民非要进城挂个“工”字呢?  相似文献   

17.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18.
圆明园(外一章)吴子胜站在你面前,羞辱的沉重,使我抬不起头望天上那轮红日。这是圆明园么?那奇花异木呢?那明湖、长廊、卧波云桥呢?还有万寿加急的石狮……一切都化作灰烬,我只能猜想这里曾有过的辉煌。这缺损的石雕花纹,曾是怎样一件华丽的衣衫,披在一位亭亭玉...  相似文献   

19.
匆匆     
朱自清 《党课》2012,(22):123-123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相似文献   

20.
季尚 《廉政瞭望》2010,(21):26-27
货币战争是“狼来了”? 有买方不惧商品涨价的吗?有,是美国。一双在中国生产的鞋价值人民币420元,在几年前出口到美国相当于50美元。现在美国施加压力使人民币升值了,那双鞋就要涨到70美元了,美国人吃亏了,他们愿意吗?显然不愿意,那为什么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呢?难道美国人是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