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建国50年来,长江流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关系问题。其中,一些最前沿的矛盾和关系问题对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尤深。本文仅以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一些最紧迫的前沿关系进行初步探索。1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关系由于长江流域地域广阔,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历史上发展水平不平衡因素的积累使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起点和规模大不相同。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已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阶段,而上游地区却仍处在由前工业化向工业化过渡阶段。对于前者而言,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相互关系是: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了发展长江流域各省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国务院曾于一九八○年批准了长江八个港口(南通、张家港、南京、芜湖、九江、武汉、城陵矶、重庆)由我国远洋船舶办理外贸运输业务。随着地方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的省要求将一些港口正式对外开放,允许外国籍船舶航行长江。根据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从政治、经济、国防各方面的条件考虑,拟先将南通港、张家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使沿江各省一部分外贸物资从上海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8,(9):23-24
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第一深水良港.是我省宝贵的港口资源。将武汉新港建成“内河航运的国际大港口”,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发挥武汉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武汉交通枢纽中心、增强武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散功能.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及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构筑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基础框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湖北、武汉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优化武汉港口结构、增强武汉港口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四大作出英明决策: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州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十四大以后,作为世界第三大港口的上海,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朝着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迈进.重新恢复为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浦东开发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世界级、高起点、外向型的跨世纪的龙头工程。上海浦东宏伟计划的实现,有赖于长江流域广大腹地的支持,同时也给长江流域广大腹地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湖南是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湘、资、沅、澧四水纵横全省,入洞庭出长江。历史上就与上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同饮一江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今天,长江流域各省市借上海浦东开发的东风,加速了开放开发的步伐,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湖南应当怎样抓往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战略对策,在浦东开发中努力振兴湖南经济,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长江下游发展迅速,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而相比之下,长江中游地区发展就较为缓慢,与发达地区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构筑中部战略大支点,依托长江流域主通道,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减缓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已成必然选择。这样,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与腾飞,便成为本地区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而中游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应属长江与汉江交汇的主要辖联地区,具体说是从宜昌到黄石的长江沿岸地区及由襄樊至武汉的汉江流域地区所构成的荆江三角带。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西起湖北宜昌、东至江西九江、北至河南南阳、南至湖南株州,包括三峡东部地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区、大别山东部地区、鄂东南地区及鄱阳湖区在内,网胳着湘鄂赣豫四省25个地市,其范围大体与武汉经济协作区范围相合,面积3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1亿。区域内江河纵横、平原辽阔、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城市密集,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它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战略地位,也是本世纪末我国综合开发的19个重点地区之为了振兴湖北和长江中游的经济,1987年湖北省委、省…  相似文献   

7.
武汉享有中国地缘经济的“心脏”称呼,既有承东启西之便,又有汇南聚北之利。纵观武汉周围800平方公里的华中地域,武汉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科教水平都是最好的。在我国京沪汉和沪港汉两大“金三角”中,武汉都处于极其重要的交汇点。如果说,浦东开发开放,三峡工程开工上马是实现长江战略的两个支撑点的话,无疑,武汉的发展、武汉的开放开发就是振兴长江的第三个支撑点。历史和国际经验都表明,产出最集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大江大河流域。最近,国务院高层人士和资深专家正在着手规划21世纪的长江发展战略,设想把长江这条巨龙划分为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皖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湘鄂赣经济区和以成渝为中心的云贵川经济区。这一宏大的长江战略三极架构,更加突出了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使之与上游的资源开发、三峡工程和浦东的开放开发遥相呼应,打响了中国跨入21世纪的长江战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的目标在于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对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发挥经济技术辐射作用,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起飞。 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态势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腹地,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地域辽阔。长江贯通我国东、中、西部,沿江七省一市人口4.085亿,占全国人口的34.5%,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1%。长江通过支流沟通着更为广阔的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长江沿江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继沿海地区经济实现起飞之后,长江流域必将成为另一个改革开放的重要地区和发展的先行区,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9.
[摘自台湾《中国大陆》第324期作者程超泽] 台湾《中国大陆》杂志发表程超泽关于长江发展战略专题研究文章。 (一)引人注目的“长江发展战略” 中共近年的经济战略格局,以“长江发展战略”格外引人注目。1993年6目初,在武汉结束的沿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上,长江沿线十七市的代表纷纷就共同开发长江经济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性建议。总体思路以上海、南京、武汉、宜昌三峡、重庆为中心的“五点一线”开发布局,通过它们的辐射效应并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力量,以上海浦东开发、三峡工程上马和京九铁路的全线开工为契机,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紫荆》杂志93年第5期刊出特约记者采访中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文章。邹就“长江发展战略”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至此,长江流域经济的开发已从纸上谈兵向务实发展。这是中共继“沿海”和“沿边”开放战略以后,又一个沿江开放的大思路,大动作。 长江是中国第一条大河,世界著名河流,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横跨大陆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流域地区现有耕地三亿六千三百万亩,占大陆总耕地的三分之一。 长江流域得天独厚,开发建设长江经济走廊,对中共未来整体经济发展,将具重要作用。 (二)开发长江流域经济的优势 长江除具有其  相似文献   

10.
进入90年代,党和国家科学地分析了上海和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地总结和吸取了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英明地作出了浦东开发开放和沿江发展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由沿海通过长江流域向内陆腹地纵深拓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有力促进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共同发展,带动当代中国经济全面腾飞。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流域之所以能够并必然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这是由于长江流域自身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诸多客观因素决定的,并且这些因素都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起作用的。 首先,长江流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全长6300公里,干流流经青、藏、滇、川、鄂、湘、赣、皖、苏、沪等10个省、市、自治区,支流伸展到贵、陕、甘、豫、桂、粤、浙、闽等8个省、自治区,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全流域总面积为180.7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1/5,超过黄河、珠江、海河、辽河、闽江等江河流域面积的总和。长江历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与水运交通的发展及其交互影响,港城空间关系由一体状态被迫渐变成分离状态,并且港区空间与主城区之间的距离有越来越远之趋势。港口与城市的关系将会逐渐减弱,但港口与腹地区域的关系将会逐步加强。武汉由于其在国家层面、腹地层面、长江流域层面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在长江沿岸城市中的地位,其港城空间关系的变迁趋势虽然不能代表整个长江沿岸城市的港城空间关系变迁趋势,但也是大多数同类城市所共有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金义华 《世纪行》2009,(1):20-20,27
武汉新港的规划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充分利用水运优势带动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为目标,跨越武汉、鄂州、黄冈三地,并以新港建设促进临港经济和城市组群发展的武汉新港,要实现其战略定位(建设成为集先进港口技术为一体的现代港,中西部地区走向海外的国际港,水水、水陆中转的枢纽港,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世界经济重心逐步向包括我国在内的亚太地区转移,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腾飞,必然要求上中下游联动,形成流域经济一体化。这无疑为皖江示范区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2013年7月下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10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了《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长江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平均在13%以上,沿江产业带初具规模,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已经成为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经济地带,同我国其它地区比较,该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综合经济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位优势 长江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通江达海的区位条件和港口优势,是世界上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的为数不多的双优区位地区之一。长江沿江经济带位于我国中部,连接南北,横贯东西,与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最好的联系通达性,易于获得周边区域的资源,也易于占领周边地区市场;它同沿海经济带紧密相连,形成由全国两条一级开发轴线组成的T字型空间布局结构,有利于建立广泛的技术、经济合作关系,促进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合理地域分工格局的形成,使长江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对内  相似文献   

15.
李亚隆 《世纪行》2014,(1):41-41
<正>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也是我国唯一横贯东、中、西部的水路运输大通道,航运潜力大。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开展提高三峡枢纽货运通过能力研究。今年宜昌市政协会同有关部门对上海港、南通港、武汉港、重庆港、宜宾港等长江重要港口进行考察,对长江、特别是三峡航运进行了系统调研,深深感到改进三峡航运组织方式,提高三峡枢纽货运通过能力的紧迫性和战略性。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全方位开放,我国地区发展格局由沿海向内地延伸趋势的出现,人们对开发开放长江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长江流域区不仅是我国战略发展核心的主干,同国际经济全面接轨的关键地带,而且是我国实现东西部共富的战略扁担区域和加速工业化的中心区,因此要力争发挥长江开发开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从长远思路讲,必须抓住和  相似文献   

17.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90年代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正在加快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走廊的建设,长江中游地区这个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其经济建设的先行官——交通运输的优先发展就显得相当重要。 长江中游地区的交通运输是属于区域性的,但从其所处的战略地位及交通运输的跨区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来看,它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综合运网联系紧密,又具有全局性。 一、本地区交通运输的现状及特征 1、长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居中,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枢纽地带,长江下游属沿海经济发达地带,长江上游属西部资源丰富的待开发地带,长江中游地区处于二者之间,长江作为连接三大地带的天然大动脉,是沟通东西,实现全国经济建设重心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主通道,长江中游地区北靠山西、陕西、豫西  相似文献   

18.
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资金流的建设是实施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组建长江开发金融保障体系和建立长江金融带是促进长江流域各种金融要素自由组合和流动,实现流域经济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长江流域沿江主要大中城市的资金数量、金融发展历史、现状,建立长江金融带的目标模式是:以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实行流域融通资金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以南京、武汉、重庆为国内金融中心,辐射和带动流域内大中城市和地区的多级金融中心,建立一个系列化、经营型、开放式、多功能的现代化地域金融市场。系列化是指长江…  相似文献   

19.
发展武汉港口物流的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金华  杜涛  施雯 《学习与实践》2006,(12):165-168
加快实施武汉港口建设,大力发港口物流,不仅可以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能够利用港口物流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强城市或区域经济的开放度,是促进武汉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强化武汉在中部崛起中战略支点作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11,(10):13-15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应地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时期,而沿江发展战略也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统筹长江流域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在随湖北党政代表团赴湖南、江西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