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另类和谐集体”,是指一个单位一把手等实权人物权力至高无上,事事说了算,下面的人全看他(他们)的脸色行事,凡事“一致通过”,保持高度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性不喜欢自己的对立面,喜欢他人与自己保持一致。讨厌阻力是人之常情。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强调令行禁止,为此他们要拒斥反对意见。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清理那些与自己“对着干”.妨碍他命令的人。他们以团结的名义排挤领导班子内部不与自己合作的成员。只有当听不到不同观点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到满意.并以为有了一个“团结的集体”。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他在工作上是最不"安分守己"的人,喜欢"折腾";有人说,他是一个发明家,因为他研发的专利技术让更多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人说,他是一位乐于"传帮带"的好师傅,在单位掀起了创新钻研的热潮。而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电气试验一班班长陈润晶这样总结自己——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幸福人?“幸福人”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的内心和谐。”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的人,才是一个认知健全、品质完美、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的人;只有内心和谐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从而自然地与身边的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真善美”之高尚的人生境界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也是一个幸福人。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单位,往往都有这类人:他们神通广大,交际广泛,关系活络,常为单位或个人"摆平"难办之事.我们姑且把这类人称为"关系人".本来,有一个或数个能够通过自身努力,使组织与外界保持良好关系的人才,是组织发展的正常需要.而这里的"关系人"则属另类.  相似文献   

6.
王东红 《求贤》2008,(4):44-44
现代领导者的日常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做组织人事工作.与各种不同个性特点和工作方法的人打交道。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求领导者具有容人之言的气度.这对调节一个单位的心理气氛,增进团结,促进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级领导,他与任何一个部属的小摩擦都会引起集体注意。领导者如果像明代吕坤说的“闻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便是气量不足。”当领导的缺乏民主作风,听不进不同意见,其他同志就会缄口无言。如果一个集体中人人都对自己的领导存戒备心理,那么,上下级关系将是貌合神离,不稳定的。人的心情不舒畅.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网名千奇百怪,拥军万众一心。我认认真真地把网名念出来就是为了能给他们一种回应,让他们喜欢。"——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在2018年年度最后一次例行记者会上,一本正经念出某次抽奖活动中奖名单,引起热烈讨论,他如此回应我不认为站在山尖上是一个什么好事,站在山尖上造成的结果就是,你所有的好都被人认为是应该的,你也不知道该再往哪儿去,只有自己跟自己玩儿,自己跟自己战斗。"——演员黄渤认为,最好的状态也许是千年老二  相似文献   

8.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9.
自隋代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吏"以来历朝历代官吏大都是读书之人。追寻他们的历史故事,捧读他们留下的诗文,发现其中不少人是官场的"另类"翘楚,做官不"作秀",堪称真俊杰,让人浮想联翩,追思久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29岁考进中士走进国家官吏队伍。37岁任左拾遗,后因得罪权贵,竟站着"中枪",被贬为江州司马,又相续出任忠州等三处刺史。他是多次异地交流的官员,深知民间疾苦和社会黑暗,可应然秉承"兼济天下"之宏志指陈时政,反对腐败,还创作了大量的反  相似文献   

10.
目前独身的梁锦松,曾被传是一个重工作而轻生活的人。但是,和他接触过的人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评价他是“情趣男人”。平日里开保时捷的梁锦松,并不认为做了财政司司长,就应该给人留下一种不苟言笑的严肃形象,因为他也是人,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不觉得自己在做官,只是出来为香港做点事。”的确,梁锦松一点也没有官僚的习气,作风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正>一、"道德讲堂"讲义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过,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外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从这里开始。只是不知人们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工作,为什么要工作,工作又是为了什么?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此刻,我想讲述的是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只有16人的集体,肩负着天津市最繁华的中心商业区的工商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廉洁从政的集体,身处寸土寸金之地,但多年来没有一名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好处,更没有一名干部违纪违法;这是一个勤政爱民的集体,工作中,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工作之外,扶残济困,资助孤儿,与周围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这是一个光荣自豪的集体,市十佳工商所、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天津市劳动模范集体、天津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各种荣誉牌挂满墙壁;这是一个人民满意的集体,几年来,在全市行风民主评议中,群众的满意率连续几次…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5月,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等七个部委发布《关于通报表扬全国自然保护区集体和个人的决定》,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贵州唯一上榜的集体单位。翠海茫茫,盈盈碧水。走进素有"生态王国"之称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漫山的苍松翠柏构成无边的秀色,蕴涵着生机,充满了灵性。从生态失衡到生态平衡,从矛盾重重到和谐共融,守护了梵净山近30年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杨传东颇为感慨:"是多少人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与别人打交道,做做下面的测试,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别人喜欢与你交往的人。1.在匆忙的路上,别人向你打招呼:"你好啊!"你会停下脚步,认真回答他们吗?A.是B.否2.你是否自动地、不经思考地随便表示意见?A.是B.否3.你喜欢独自进餐吗?  相似文献   

15.
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中国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早在近千年前,他就主张"阴阳里而后和"、"天地之气感而太和"、"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并从"天道合一"、"宽容"、"无欲"和修德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周敦颐"和"思想中的精华,历经千年的积淀  相似文献   

16.
<正>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却未必都有亮点和污点。较之优点和缺点,亮点和污点算是上了一个台阶。人们总是喜欢展示自己的亮点,不喜欢展示自己的污点,这与文过饰非有所不同,可算人之常情。只是在我看来,有些被人展示的亮点,其实却是污点。把个人的高学历当作亮点来展示,自然无可厚非。自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领导干部"四化"标准以来,高学历为不少人竞相追逐。看当今领导干部之简历,不乏高学历者:大学本科比比  相似文献   

17.
各级党政机关的"一把手"位高权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和事业的发展。"一把手"要做到忠于职守、尽心尽力,既能在台上讲话,又能在台下倾听交流,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是贯彻民主集中制、抓班子带队伍的必修课,也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恢弘气度和广阔胸怀。现在,有一些地方和单位的"一把手",只顾着自己在台上滔滔不绝、发号施令,缺乏在台下的真诚倾听与交流。他们常常借口工作忙、时间紧,不愿意交流,或者陶醉于已有的权力地位,居高临下,使谈话少了平等融洽的气氛,导致无法交流。一个人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离不开众人的帮助。"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只有静下心来倾听交流,"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才能洞察变化,吃透情况,赢得大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发挥出集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是"一把手"带好队伍、做好工作、造福百姓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原 《党员文摘》2007,(6):44-44
82岁的美国退休老人哈维邦帕斯不喜欢一个人吃饭,可是一年多前他的老伴去世了.子女又全都在外地生活。大多数的夜晚.他都是一个人煮点燕麦粥或吃一个“热狗”来解决自己的晚餐。  相似文献   

19.
<正>曾经看过不少腐败案例,大多套路类似,但周建华的这个真可称得上是另类:作为一个贪腐者,他还在举报别的贪腐者。有着贪腐的事实,受到查处后又举报他人,为自己大喊冤屈,举报的"老虎""苍蝇"落马,自己判刑也尘埃落定。江西省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建华经历的这番贪官之间的缠斗令世人颇感新奇。在反腐败的洪流中,他们缠斗过后,各人当然要领受自己犯下的罪责。2014年底,周建华  相似文献   

20.
从公仪休嗜鱼拒鱼说开去文水千多年前,鲁穆公的宰相公仪休是一个嗜鱼如命的人。他担任宰相以后,鲁国各地有许多人争着给公仪休送鱼。可是,公仪休正眼不看,并令家中管事之人,一条鱼也不准接受。他对弟弟说:“你以为这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宰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