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共性是政策的核心价值,公共性是保证政策过程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政策过程和谐既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和谐的必备元素。但公共性缺失却是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政策常见的现象。所以,如何规范政策公共性,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更充分的要素,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作为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工具,存在三重异化情景:公共性困局、短视效应与工具理性的霸权。三重异化均会对公共政策本体、政策系统甚至政治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侵害,并在最终结果上带来公共利益的净损失。现实中造成公共政策异化的原因主要有:政策主体"自利性"驱使、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失衡、价值的错位选择等。因此,要保障公共政策系统运作质量的螺旋式上升及政治系统合法性的巩固,必须通过培育和强化政策主体的公共精神、寻求政策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平衡及建立合理的价值甄选机制等途径来有效地治理公共政策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政策公共性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基础、权威性的关键和政策评估的根本标准,是公共政策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但现实的政策过程中,政策公共性缺失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从政策系统组成的角度分析政策公共性缺失的原因,以期为相应对策的选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行政是行政法学的研究核心,现代行政以公共性为显著特征。行政的独立和公民社会的形成是行政公共性出现的前提.在给付国家时代行政公共性特征得以进一步展示,这也是宪政国家的客观要求。行政公共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行政权力主体的多中心化、行政公开制度化和行政相对人参与的普遍化以及公共利益是行政公共性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是政策的核心价值,是保证政策合法性、权威性的关键因素。公共性丧失是政策过程常见的现象,所以如何规范政策公共性是应当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是公共政策伦理的逻辑起点。维护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伦理建设的根本方向,偏离公共性是公共政策伦理失范的集中体现。政策规划是在一定的政策价值指引下寻找具体方案的活动,是整个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如果政策行动者违背公共性要求而对政策目标设定、政策方案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实施不正当的干预,就会造成公共性的侵蚀与缺失,引发政策伦理规范的偏离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政策规划过程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维护作用,使政策规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公共性的政策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公共性重建的根本命题,公共性阙如是当下社会治理面临的深层困境。发展基层民主是培育公共性的重要途径,公共性是协商民主的目标和"试金石",协商致"公"为两者的统一。公共性体现在个体、社会和国家这三个不同层面,基层协商可以按照是否涉及决策和决策权力主体划分为四种类型,它们在促进不同层面公共性的成长上作用也有所区别。基层协商的主体确定、议题选择、程序设计等环节均蕴含着公共性的载体发育及建构途径问题。新的公共性既保障个体权利和自由,又超越个人偏好,利益指向公共理性和公共利益。公共性的重建一方面需要国家权力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也需要公民从私人领域迈向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是人们据以评判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的普遍观念,也是公共政策论说的一个关键词.但是,人们对于公共政策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是实践的和具体的,因而往往会产生分歧.某项政策之符合公共利益并不能成为该项政策合理性的充分条件,这里还存在一个政策的成本效益计算问题.再加之,对于公共政策的成本与效益分配,不同处境的人也不尽相同,由此产生政策公平的问题.现实中的公共利益对于公民基本权利不应具有绝对的"宰制权",故而政策协商、对话和补救机制的建立理应成为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需要从公共利益的公共性、抽象性与政府关系的特殊性、非排他性以及相关性等特征入手,论证公共利益的法律边界,进而强调公共利益决策主体的多元性、政府代表公共利益的法治性以及捍卫公共利益的责任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化解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创新的社会管理实践成效不高。社会治理是建立在对社会管理的反思与超越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多元主体共治的多元化、法治化、互动性及全局性的治理模式。其中"以人为本"是社会治理的主要价值取向;公平正义、公共利益最大化、稳定的社会秩序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追求。实现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支撑作用,提升社会主体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健全社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通过自身的实践创造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当时环境下先进价值观的体现。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像井冈山时期一样,增进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优良形象以及超高领导能力的认同;坚持做到党的利益与广大群众的利益高度统一;善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夯实群众基础,赢得群众支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教育、传播手段,将党的主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无可置疑的公共性。但现实表明,由于政策主体的单一性、缺乏多元化的利益表达和政策参与,公共政策时常会表现出与公共性相违背的一面。所以如何保证政策的公共性是我国政府必须关注的。从政治文明视角来看,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有诸多阻碍因素,推动公众参与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促进公众参与实现的途径一是培育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创造良好的政策参与氛围,并逐步培养公民政治素质、提高参与技能;二是加快公众参与的法律化、制度化、组织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通道”,保障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共性的多维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公共性具体体现在政府执掌的是社会公共权力、政府贯彻执行社会公共意志、政府谋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政府承担公共责任和政府的行为应公开透明这六方面。政府公共性的理念支点是公共精神,现实载体是公共政策,物质保障是公共财政。政府公共性从历史看经历了一个产生、丧失、膨胀和转移的复杂过程。现代社会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壮大,第三部门的崛起,出现了私域公共性的觉醒,政府公共性逐步向社会转移。政府公共性的丧失和政府公共性的转移虽然表面上都表现为政府公共性在量上的减少,但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政府公共性的丧失是强政府弱社会的必然结果。而政府公共性的转移体现出社会在力量壮大之后,要求政府将一部分管理的公共事务交给社会,实现部分权力向权利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创新与政策生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公共政策创新是政府应对信息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而开展的有价值的政府行为,但政策创新的“价值”必须置于政策生态的框架下进行衡量。在政策生态视野下,政策创新研究有变量分析、过程模型、主题分析和限度分析四个角度。本文着重从主题上阐释了公共政策创新包含政策主体、政策内容、政策手段和政策过程创新四个方面,进而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的政策生态下,公共政策创新应有三个限度:以市场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和均衡健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决定了它必须对公共利益负责;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要诉求长远的公共利益,这使得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公共政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公共政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以人为本是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因为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有效实现公共政策的价值整合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公共政策合法性的需要。制定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需要转变政府执政理念,扩大公共政策形成中的公民参与、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警察形象的主体和客体、内在和外在、整体和局部、静态和动态关系,揭示了警察形象是多重逻辑关系的有机体系。把握和处理好以主体和客体为核心的多层次的警察形象关系,对于塑造良好警察形象,提升警察和公众的互动关系,构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是政府采购的本质属性。政府采购的公共性也就是政府采购的公共管理性、公共政策性。政府采购的公共性内在地要求政府的采购行为必须贯彻公开、公平和公正的“三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公安档案开放是实现公民信息利用权和公安档案自身价值的具体体现,在当前我国努力实  现政府信息公开和依法行政的新形势下,公安档案开放的意义更加深远。公安档案部门应严格按照法  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要求,处理好保密与开放的关系,明确档案开放的范围,严格档案开放的程序,并注  意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相适应,全体公民恪守具备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坚持持有并遵循,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前提和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灵魂和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对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普法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程的主要障碍,我们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