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不如归去?     
《南风窗》1995,(5)
贾玉霞,20岁,广州某餐厅咨客我是1992年10月离开河南洑阳市,到广州干上这迎来送往的职业的。长这么大了,很想了解一下开放城市是怎么一回事,就来了。你说我的表情很甜吗?我认为那是一种职业性笑容。当咨客,是餐厅的“门面”,顾客来就餐.总希望开开心心见到这里的张张笑容的。久而久之,我也许就不分地点一味微笑了。不过,工作时偶尔也会笑得很难看的,人总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对不对? 为什么心情不好?譬如说,我的理想是有一天当上大公司里的白领,但目前我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按我的理解,都  相似文献   

2.
大陆乐队在广州的演出,赢得了羊城观众的掌声。为此,我特地走访了组织者保罗先生。‘请问,大陆乐队是由哪些人组成的?’‘是由法国、美国、扎伊尔、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及英文教师组成的。大陆乐队共有八名男队员,他们的年龄都是二十来岁。’大陆乐队的组织者,一九八四年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的法国留学生保罗,今年才25岁,他留着浓黑的唇髭,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显得很精干。‘保罗先生是第一次来广州吗?对广州的印象如何?’‘不,三年前我来过广州。那时我还在台北留学。三年前的广州不行,没法和现在比。象迪斯科音乐在三年前还被视为洪水猛兽,而今天却这样普遍。广州很有意思,很开放,与中国别的地方不一样,国内各地尚未达到广州的水平。’‘对北方的印象呢?’  相似文献   

3.
孟维娜出差到北京,马上被敏感的首都记者们盯上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人民政协报》的记者争相采访。记者们对广州评选十大杰出公仆的活动很感兴趣,但对既不是国家正式干部,又不是党员的孟维娜居然和市委书记、市长一起被评为杰出公仆感到不可思议,很想挖掘点其中的“内幕”。“你和《南风窗》杂志有什么特殊关系?”“原来不熟悉,现在关系密切,因为我有困难找他们支持。”你事先知道自己被提名吗?”不知道。律师来核实材料,我才知道被提名。不过,我被评上以后不少家长  相似文献   

4.
声音     
《南风窗》2010,(25):19-19
<正>我代表全亚洲。在世界的这个部分,我们是一家人。如果我的韩国朋友允许我代表你们提问,可不可以呢?——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奥巴马离开韩国前举行的记者会上,抢到提问机会后这样说分钱不容易,1000万人要都分到手就更难了!——广州副市长甘新说,上海世博会是给市民发门票,广州现在给市民发公交地铁补贴,这150元要发到市民手中成本很高。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我去锦州参加全国的信息会议,沿途获得不少信息,感触颇深。在火车上,与一乘警天南海北侃大山,话锋一转,他问起广州人的收入,如实秉告后,他竟露出一副不信任的神色,说无论如何也不止这个数。并问,你们党政机关没办公司吗?机关干部没兼职吗?我好说歹说,他横竖就是不信。最后,我只能这么说,相信与否在你,可事实只有一个。更有甚者,一乘客插话说,你们广州大概只有太阳才是真的,意即广州的伪劣商品太多  相似文献   

6.
王小柔 《法制博览》2010,(14):62-62
哪类人算白领我到现在也不清楚,他们就像当初的文学青年一样,本来是对少数人的尊称,后来满大街都往外冒文学青年的时候,这个称呼就不值钱了,再后来你要夸谁是文学青年,对方会把眼睛一瞪:“你才文学青年呢,你们全家都是文学青年”,好像我侮辱了他们祖宗三代。目前白领也有这个趋势,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正像地沟跑水一样咕嘟咕嘟流得哪都是,你要不把他们当白领他们就跟你急。  相似文献   

7.
借梯上楼     
今年9月9日,广州中医学院制药厂董事会成立大会上,来了一位颇为特殊的客人。主持者介绍说:这是广西自治区副主席雷宇的代表,他本来订了飞机票要来参加这个会,后因急事不能离开,但还是专门派了一个同志来。已调广西的雷宇为何对广州一个学院的制药厂情有独钟?说来话长,当年,广州花县华侨农场引种“七叶胆”后,被外商压价收购,连肥料钱也收不回。而刚刚调任花县县委副书记的雷宇作了调查,决定闯出一条自力更生生产七叶胆饮料、食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1996,(6)
夏天的太阳总是来得早些,早晨,刚进办公室,太阳便透过玻璃窗温暖地照了进来。 比太阳来得更早的是一个女孩,她站在办公室门口,瘦瘦弱弱的样子,衣着很朴素但很干净,手里拿着一本《南风窗》。开门的时候我问她“您找谁?”,她脸红了一下轻声说句什么我也没听清。我请她进办公室来,她躲在门口轻声细语地问:“这儿是不是有个‘城市故事’?” 我请她坐在办公室简陋的“沙发”上,问她有什么事,她低着头把手中那本《南风窗》摆弄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说:“我是湖南来的,在广州给人家当小保姆。”说完又红了脸低下头去一声不吭了。 原以为又是小保姆有了什么心事,被主人家欺负了?干得不开心?一个人呆在家中太闷了?或者爱上了主人的兄弟朋友之类的事情,自从“城市故事热线”发了一个小保姆专题之后,我收到了不少小保姆打来的电话,基本上都是这些情况,不过亲自找上门来,还是第一次。 费了好大的劲,我才和这个腼腆的姑娘谈了一会儿。原来,她去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本来想再读一年多考一次,但家人说她已经18岁了家中环境又不好不要再为家里增加负担了,于是她只好十二分不情愿地来了广州当保姆。 姑娘说她从小喜欢文学,一心想继续读书,她看到“城市故事”中刊登了一个小保姆考上大学的文章后,很想学那个小保姆,利用业余时间读点书,只是不知到哪儿去读,于是来《南风窗》“城市故事”问一下。 她的话令我深受震动,自从那篇《王晓敏,现代都市童话》发表了之后,“城市故事”收到了许多想继续读书的来电来信,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地来广州的打工仔打工妹,她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城市未来的希望。 随后,我们打了许多电话到有关部门,只是许多业余大学或电大招生都要本地户口或本地就业证,不知道哪个学校可以接受这个一心想读的年轻人?而她当保姆的那家主人也不想她出去读书,怕影响了家务,但她并没有灰心,还在继续努力,希望她能感动我们的有关部门,给她一个机会。 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所编发的“城市故事”已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求知欲望,令他们开始了对知识对人生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跑马与教育     
在广州市七届一次政协的对话会上,广州师范学院的一位代表说:香港成立科技大学,政府一次拨款14亿港元,这笔钱哪儿来?原来出自香港的马会俱乐部,从跑马中赚来的。这位代表说:整个广州一年的教育经费才6000多万,我们能不能学学香港呢?朱森林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我们现在没有马会,就算有马会也不知能不能赚这么多钱。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跑马是一种赌博,但却不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在广州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笔者拜访了筹建“世贸”的一位执行董事、来自台湾的吴强之先生。吴先生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感到的广州速度是什么?”作为一个广州人,当时我竟回答不上来。我只告诉吴先生,在1992年12月中国城市社会生活发展水平评价中,广州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的第三位,次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9)
正用这个标题,我并不是幸灾乐祸或者讽刺"大妈"这个人群,而是表达一种关心和忧虑。这个风险甄别能力欠佳,希望为子女或者自己晚年积攒一些钱的朴实群体,不少人可能正面临着个人财富的一次风险爆发。广泛参与P2P的人群,其实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白领,一部分是"非白领",为什么这样分?因为分类的标准在于,前者受过相对良好的教育,善于使用网络获取关键信息。因此,有一定风险甄别意识,不会在一家平台投过多的钱,几万、十几万,即便出问题,并不影响家庭财务的大局。后者则不一样,很多人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女性,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主管来拜托我,替他打一个电话给一位业界大佬,询问一位离职员工的状况,这个员工曾是这位大佬的助理.我问这位主管,你为什么不自己打呢?你应该也认识他.主管回答:对方是大佬,而且我和他不熟,不好意思麻烦人家! 类似的情境,一个营销主管希望我帮他介绍一位企业界的朋友,他有一个联合营销案,要和这个朋友的公司合作,这个营销主管一再强调,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案子,对双方的公司都很有利.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8)
正前段时间,一个老朋友突然要请我吃饭。坐下来才知道,他想做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始中年创业,然后他就想到了我拥有一点文字能力,以及"为人靠谱",想要和我合作。他本来是很安于现状的,夫妻俩都是白领,一个月加起来有好几万元的收入,生活安稳。以前他总说,人应该知足,少折腾一点,有时间多出去旅游玩耍。才过了两三年,他就彻底变了,从他的眼神中,我再也看不到知足带来的平静,而是充满了对物质的  相似文献   

14.
朋友自外省来,我问他对广州的最深印象——心里却先洋洋自得地替他作了回答:他肯定会对广州的繁华和摩登大称其羡的。谁知道,他的答复却令我瞠目结舌:“广州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老军医专治梅毒花柳’的广告满街都是,是不是广州性病的人特别多?”唉,这事真叫人沮丧。报上对这个问题抨击过不知多少回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性病专医”招纸却年复一年泛滥于广州街头。到底是广州得性病的人特别多,还是广州集中了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众多性病专家?还是这两方面都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5.
总以为卡拉OK是萝卜裤;是雀巢咖啡;是海飞丝洗头水;是霹雳舞;是新潮男女们的把戏。总以为自己已到了乐于恬淡、甘于寂寞的境界,尽管广州街头数不清的“卡拉OK”,却连进去开个眼界的念头也不曾闪过。曾有人送我一盒“卡拉OK”录音带,但我宁愿听别人唱,看别人着魔。曾坐在幽深雅静的咖啡厅里听似有似无的音乐,突然灯光大晃乐声大作,一簇簇少男少女蜂拥登台轮流过歌星瘾,才知道这里也变成了“卡拉OK”,遂与友人起身离开年轻人的世界。刚踏在35岁上,常被问起够不够30岁,却早就觉得心境超过40岁似的,一片怆然与茫然。卡拉OK,与我何干?  相似文献   

16.
男孩、女孩说:“将来我中学毕业了,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我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大学生说:“将来我毕业了。得了学位,找到了工作,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会很快乐,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年轻夫妇说:“将来我们搬到新房子,得到升职,加入乡村俱乐部,我们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如同骑在马上找马的命题,听起来滑稽可笑。然而,相当多的广州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重复着这一可笑的命题。 记得我初来广州不久,到黄埔一家工厂去联系工作。厂办公室一名同志抱歉地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厂长去广州开会了,让您白跑一趟。”我一听直纳闷,黄埔不就在广州市吗? 又有一次去石牌某学校,见到黑板上有一则通知:“全体教工明早  相似文献   

18.
我的心底总藏着三个小故事,每次想起,都一惊。因为我原以为自己很聪明、很客观,直到经历这些故事之后,才发觉许多事,只有亲身参与的人,方能了解。那是人性最微妙的一种感觉,很难用世俗的标准来判断。  相似文献   

19.
(可以说,他是一夜出名。尽管很多人还记不清他的名字,只记得与一个“大人物”的名字很相象,但如果说起“广州人精神”的设计者,大家应该有印象。对,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的干部,李齐念。他籍贯不是广州,来广州不过是第3个年头,甚至不会讲广州话。但他热爱这座南国大都市,也理解这里的市民。“稻穗鲜花献人民”,广州人接受了这个非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提出的“精神”。) 能谈谈你这个“稻穗鲜花献人民”的构思过程吗? 那是去年春天的事了。各界人士参与“广州人精神”的设计,我天天留意报纸,总觉得欠缺点什么  相似文献   

20.
斯琴高娃来广州了!一天,广州某大报的娱乐版记者接到“线报”,立即出动去扑“新闻”。不料,“扑”来“扑”去,影视界均无这位早已移居瑞士的大明星的消息,倒是经济界有人透露:她此行的目的,是广州手表厂。手表厂,莫非明星要做生意? 一番调查,才弄清楚。广州手表厂这个国营企业,前几年遭到进口组装手表与走私手表的严重冲击,加上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效益逐年下降。斯琴高娃的瑞士丈夫是手表业的行家,在瑞士绥森有限公司工作。他们来华探亲路过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