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2,(13):44-45
在长达5年时间里,他背着学生过河。刺骨的高山雪水,无情地吞噬着他的健康,使他那曾经健步如飞的双腿无法迈步。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他靠妻子的背送和轮椅的帮助坚守讲台。他借别人的钱,一分一厘都记得清清楚楚;他替学生们交的学杂费,却忘得干干净净。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上鹿村小学教师赵世术是一名平凡的党员,却又是极不平凡的。  相似文献   

2.
正朱买臣在西汉,不算一个大人物,但他的名气在后世却很大,只因他是一个靠苦读做官的模范典型。在那个年代,小百姓要想混官场,一般得从小吏干起,还要有牛人推荐。大把的机会,都给了富人。像朱买臣这样,虽能读书识字,但家贫如洗,最后靠讲经得到皇帝赏识的,是个异数。宣称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急切需要若干通经之人,他欣赏的公孙弘以及朱买臣,正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4,(10):44-44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未必。记者在芜湖金鹏蔬菜大棚里看到了“反例”。这是一株刚发出三五片叶子的“早春红玉”(一种小西瓜),顺着杆茎往下,离根系最近的地方却生出了两片葫芦叶,根部还绑着红色的塑料夹。市农委种子管理站的负责人王志好介绍说,西瓜葫芦的结合,长出的西瓜更健康美味。  相似文献   

4.
阳明在南赣只两年时间,却一举平定了骚扰此地区数十年的乱事,同时在地方政事上亦同步有所贡献。阳明以一文臣而立三次军功,史所罕见,其中平宸濠之役,功业彪炳,天下皆知,但他在南赣所取得的经验,对他个人而言,却比其它两次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主持了秦国的变法,对社会进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变法与人才思想紧密相连,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靠立法解决选拔人才,是他人才思想的独到之处。商鞅提出假贤问题,他认为不少已获得“贤”的名望和地位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人才,而是靠花言巧计迎合君主骗取得来的名望。他说:“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臣则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做臣子的是按君主的喜好来为君主服务的。君主重视法治,那些端直的贤才就靠近他,君主…  相似文献   

6.
你算老几     
云之舞 《当代工人》2011,(19):33-33
追寻却不得的地位。官大一级压死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通常情况下,没人会自认矮他人一头。气场强的一定要摆出“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哪怕是上狗食馆喝碗片汤。也要吆五喝六地铺张开,广而告之“我要上馆子”,就怕别人不知道他为人父母官,天天有饭吃。气势弱的即使表现出卑躬屈膝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一 热爱一片土地,倾其毕生精力而不渝。这就是40余年,父亲对新疆的情感写照。 40余年,父亲的足迹走遍天山南北。他事无巨细地呵护照料着这片土地,俯首孺子牛般地耕耘着这片土地。今日,在这片土地上他的音容笑貌仍鲜活如昨,却不想天山已伴他长眠12年!  相似文献   

8.
给“饭碗”,更给精神用真心为下岗人撑一片蓝天今年35岁的共产党员王志霞,原是长春市第一毛纺厂团委书记。5年前,纺织工业效益滑坡,企业停产,王志霞和全厂2000多名职工一样,下岗了。刚30岁就下岗,王志霞也曾痛苦过。但不服输的她,面对现实,振奋精神,迎接着挑战,寻找着机遇。她先是自荐到深圳驻长春一家公司当管理人员。1995年,第一毛纺织厂组织下岗职工开展生产自救,工厂再三研究,决定还是让王志霞回来挑头。怀着对企业的眷恋,她毅然放弃了高额收入,带领下岗姐妹办“三产”。她和同志们一起开拓市场,做盒饭、卖服装、批发…  相似文献   

9.
年轻时,法国画家塞尚和作家左拉的作品都卖不出去;只能租住在巴黎郊外的一栋破阁楼里,靠借钱维生。后来,左拉找到了工作,有了收入,而塞尚却继续画着那些没人要的画,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左拉同情塞尚的遭遇,多次想掏钱资助,可塞尚却死活不肯接受,他坚信自己很快能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10.
黄杰 《学习导报》2014,(15):57-57
八仙中的“铁拐李”,背着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宝贝葫芦,普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慈利县龙潭河镇龙潭社区也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没有宝贝葫芦,但却有着一颗感恩施爱的心,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张铁拐”。  相似文献   

11.
这个人是谁     
李浅予 《求贤》2008,(10):44-44
这个人在艺术院校读书时,已接近30岁。这个人长年留着平头,长年穿着灰色的粗布衣服、黄球鞋。这个人高颧骨、眼窝深陷,走路时重心靠前、腰背微驼、目不斜视。按说,这个人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但就因为他比别的同学大上一轮,因为他的这身一成不变的老土打扮,反而让他成了这座著名学府里最引人注目的学生。长期以来,同学们一直以为他是个农民,但突然有一天,大家却吃惊地发现,他其实来自一座大都市。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3日下午,笔者走进四师七十三团烙画葫芦爱好者牛双虎的家中,同往常一样,他正在自己的一尺工作台前一手托着葫芦,一手拿着电烙铁在葫芦上烙画。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彩画轮廓就烙在了葫芦上。每天下午的4点到6点,是老牛潜心彩绘葫芦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儿时,常与葫芦为伴:外婆用葫芦罐盛豆种;母亲用葫芦瓢舀水;而我又爱吃葫芦瓜,可称得上葫芦世家了。其实,真正的葫芦世家是拉祜族。2003年3月的一天,我走进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的大门,就见绿树红瓦白墙映衬着广场中一座光芒四射的大雕塑—金葫芦。人们叫这里为葫芦广场。我正在金胡芦前看得入神,一辆小车在广场一侧停下。宣传部长从车上走下来,向我伸出热情的手。他穿着白衬衣,套了件拉祜族绣有花边的黑坎肩背心,背心左上方口袋上也用黄丝线绣了个葫芦。他向我介绍说:“拉祜族可有千万年的葫芦崇拜了。传说远古洪荒年代,大水成灾,万物将…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8):121-122
“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这是重庆市梁平具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常说的一句话。31年来,邓平寿为虎城镇的百姓无悔奉献着,即使要将他凋任到县里工作,他都拒绝了,只是为了他曾经的承诺。而2007年2月1日,邓平寿却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和眷恋的土地。  相似文献   

15.
拍案惊奇     
顾建清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门卫,在这里上班已经11年,单位却一直没给他买社保。照理说他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却一直投诉无门:“过去找劳动局询问,说是该社保局买。找到社保局,又说是劳动局买。他们互相推脱,我的保险一直没落实。现在机构合并了,却也还一直拖着。”顾建清称,其他门卫跟他一样,他们都面临着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和最低工资这3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宋太祖登基后创新“站朝”。这项创新改变了会风会纪。 在宋代以前,级别够高的大臣在朝堂上还是有座位的。譬如,东汉末年,曹操上朝时,汉献帝就要给他看座;东晋的第一任皇帝司马睿登基时,就拉着丞相王导与他同坐。虽然这些事都发生在臣强君弱的特定时期,但,即使到了隋唐时期,宰相在朝堂上,依然是有座位坐,有茶水喝的。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13,(12):34-36
【案件回放】 经查,王志煜有下列违法违纪问题: 一是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王志煜身为民政助理员,从事的是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基层贫困百姓手中的职业。但他全然没有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反而视手中的权力为敛财谋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殷殷爱民心──记福建省漳浦县委书记王良才车荣武王良才,这位泉州洛阳江水哺育成长的农家子弟,靠勤奋苦读毕业于厦门大学。1984年11月起先后担任漳浦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他认为自己像平常人一样,做着应该做的事。但这件件事,却体现了他殷殷爱民心。“...  相似文献   

19.
历朝历代,贪官固然很多,但清官也不少。关于清官吃喝的清廉故事,在各类史书上多有记载。唐朝大历年间,有位郑馀庆,他当过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太子少师,还封了荥阳郡公,食邑两千户,按理说可以过着奢靡的生活了。可是他却一生清贫节俭。有次他请客,吩咐厨子说:"一定要去毛,蒸烂了,脖子别折断啊。"大家一听,饥肠辘辘,觉得不是鸡鸭就是鹅什么的。结果菜端上来,竟然是一盘蒸葫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有位辽圣宗,是辽国的一代明君。一次,他在巡视时发现一个叫萧朴的臣下把自己的领地治理得非常好,就问其施政经验。萧朴非常谦恭地说:“我哪里有什么经验啊!臣到这里之后,只不过学会了炒毛粟子。臣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盛产毛栗子,却在同一个锅里炒,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小的炒熟了,大的还生着;而当大的炒熟的时候,小的又糊了。后来臣就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