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何平 《东南亚》2011,(2):61-66
在东南亚,印度人是一个人口数量仅次于华人的第二大外来移民群体,遍及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东南亚的印度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印度次大陆迁入东南亚的,在人种和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差异,因此,广义的印度人实际上包涵了众多的种族和民族。虽然如此,这些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不同种族和民族,都或多或少地经受过印度文化的熏陶,他们在来到东南亚之后有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认同,东南亚各国的本地居民也都把他们视为一个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拉美不同历史发展道路的对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与拉美不同历史发展道路的对比与思考朱红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美洲大陆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土地。当欧洲人“发现”今天的美洲大陆时,这里已经有3种较为发达的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卡文化。1492年8月3日,欧洲航海家哥伦布...  相似文献   

3.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新航路开辟前,印第安人世代繁衍生息在美洲大陆,创造了丰富多彩并令后人惊叹的文化成就。其中马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代表了印第安文化的最高成就,他们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从而创造了与非洲、欧洲和亚洲以水稻和小麦种植技术为基本特征的民族文化相对应的“玉米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哥伦布航行到美洲时,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虽然种族众多,语言复杂,但总人口已达1400万到4000万①。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4.
菲华社会,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华人社会。菲律宾华人和其他各国的华人同样都是处在异国他乡,为什么他们的菲华社会能够与其他华人社会不同呢?其主要原因是,菲律宾华人在各个历史时期,不管是西班牙人统治时期,或者是美国人统治时期,日本人占领时期,或者是菲律宾独立以来,菲律宾华人始终对中华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挥很重视、很执着,特别是五缘文化。根扎得很深,结联得很紧,几乎渗透到菲华社会的各个领域。何谓五缘文化?五缘文化主要是指血缘、地缘、文缘,兼之神缘、物缘。我们知道,中国社会,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处于…  相似文献   

5.
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的印第安人原始部族时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拉丁美洲文学根据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古代印第安文学时期,包括玛雅文化(公元四世纪至十六世纪)、阿兹特克文化(公元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和印加文化(公元十五世纪中叶至1525年)。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神话传说、诗歌和戏剧为主,如讴歌印第安基切人、堪与荷马名著《伊利亚特》媲美的《波波尔·乌》,以叙述宗教礼仪为主兼及文学、历史、天文和医药的巨著《契伦·巴伦之书》,反映印加公主与武士之间爱情故事的戏剧《奥扬泰》等。它们构成了拉美文学辉煌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 学。被他认为是“日本南方异国情调”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 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 一致, 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 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能被斩断的反证。违背西川满的初衷 的是, 其台湾民俗文学文本客观上变成了“文化殖民”神话的证伪书。  相似文献   

7.
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是从勃列日涅夫时代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过渡阶段。研究安德罗波夫及其执政时期的历史,对于了解戈尔巴乔夫如何走上权力巅峰、苏联的干部政策有哪些弊端十分必要。茹科夫院士认为,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些矛盾反映出面临重大社会变革时苏联社会的复杂状况,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问题上矛盾尤其突出。苏共干部政策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哥伦布之所以成为世界性人物,主要是因为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对他的评价实际上是对他“发现”美洲的评价。在涉及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整个旧大陆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而对新大陆又起了不小的破坏作用。那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客观地、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去评价这样一位历史上有过重大发现的人物,是摆在史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这里,我们首先谈谈他的历史功绩。 (一)哥伦布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两个原来相互孤立的大陆休戚相关地联系起来的人。他并非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最早发现美洲的应是旧大陆的先民(亚洲人、澳洲人等)。他们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因为政权更迭,曾有数10万之多的俄国人流亡中国东北,他们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今天,中国政府把那段历史遗迹作为文物依法保护起来。  相似文献   

10.
"华人穆斯林"形成于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东亚大陆进行文明对话的历史社会实践中,是一个兼具华人背景、伊斯兰信仰和本土化特征的多样性跨国族群。在前现代时期,"华人穆斯林"通过在东亚大陆的迁徙、流动和繁衍把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连结起来,形成了以中国为枢纽、联通海陆的"一带一路"网络。"华人穆斯林"华化、离散和治理的历史是"一带一路"上最重要的前现代历史叙事之一,他们既是"一带一路"早期的开拓者,也是"一带一路"遗产的天然传承者。从前现代的历史路径来阐释"华人穆斯林"与"一带一路"的关联性,对于挖掘"一带一路"历史遗产,建构一个多元现代文明国家有重要意义。全球化时代的"华人穆斯林"网络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也是一种跨国治理的方式。把"华人穆斯林"作为一种理解"一带一路"的视角和方法,有利于中华文明和中国经验在"一带一路"上的社会化,在源于欧洲的"民族国家"体系之外,挖掘独特的东亚历史经验,建构一种包容性的区域或跨区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堪称最早坚信非洲有确凿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近代黑人知识分子,也是最先在学术上揭示和论证非洲人对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作出过突出贡献的黑人知识分子。布莱登的思想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布莱登历史哲学的内涵由四部分内容构成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曾以古老的埃塞俄比亚人和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彪炳于世界历史;非洲参与了人类精神的发展,虽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但“北非是抚育了这些无助的婴儿的摇篮”;非洲不仅参与了“新大陆”的开发,也为“旧大陆”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非洲有辉煌的历史,且有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拉美城市化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198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5%,不仅超过非洲(31%)和亚洲(29%),甚至略高于苏联(64%)和东欧(62%)。一、拉丁美洲城市发展的历史拉美城市发展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古代印第安文明城市起源时期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印第安人估计已达1400~4000万人。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其中玛雅人、阿兹台克人和印加人已进入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本期有以下三个看点。 其一,如何看待拉美的印第安人社会运动。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曾创造了灿烂的美洲古代文明。15世纪“新大陆”的被“发现”彻底改变了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第安人争取社会经济权益及政治和文化平等权利的运动出现蓬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陆系中文学校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陆系中文学校主要是指移居美国的中国大陆华人创办的、采用中国大陆教学习惯的中文学校。这类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大陆移民的增加密切相关的 ,随着大陆移民的进一步增加及中美交流的频繁 ,大陆系中文学校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下面笔者就大陆系中文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作一些介绍和分析。一、历史20世纪80年代后 ,美国对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尤其是留学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 ,使得美国的中国大陆移民迅速增加。据我国官方公布的资料 ,80年代以来 ,仅留学人员方面 ,就有58万大陆学生留学海外 ,平均每年2万余人① ,这其中很大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智利的非国家行为体在冷战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智利的非国家行为体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有别于传统国家行为体。这些非国家行为体以艺术家的身份,与中国共筑合作的纽带,建立了坚实的友谊基础,并且形成了以政治使命感为特点的风格:对帝国主义进行批判,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个人权利而斗争。凭借这种政治使命感,他们融入国际社会当中,并促进了1970年中智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此后,他们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直至今日。在这些非国家行为体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何塞·万徒勒里与巴勃罗·聂鲁达。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使者",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作品的影响力,还因为他们是智利人民的杰出代表。这项研究的难点在于:为了确定这些非国家行为体的重要性,必须研究他们二人是如何拓展权力空间,让世界了解智利的;同时,还需要深入研究他们二人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个国家有过一段被殖民的历史,通常,这个国家的人会对这段历史感到屈辱,他们会怀有或深或浅的仇恨。但是,菲律宾人有点特别,他们对待这种苦难历史的态度从容而平静。而且,在平静中,他们已把异族文化吸纳到自己的文化里,融化进自己的血液中。虽然我在这个国家只呆了短短的几天,但对此的感觉却是无处不在。语言是一个民族最后的文化堡垒 ,然而 ,在马尼拉街头 ,即使最普通的劳工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菲佣和菲律宾乐队能够在世界各地赚钱谋生 ,我想是和他们的语言优势有关系的。当然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 ,菲律宾人是用殖民者的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大城市,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华人移民人数一直排在前列,甚至在这些城市某些中小学里,华人移民的子女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这些华人新移民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但他们的子女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们只知道澳洲文化,而不了解中国文化。在这些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出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的一道文化深沟。  相似文献   

18.
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化,是东北亚区域文化中的特殊的历史文化,它既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文化,又不同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文化。它涉及的国家之多、影响之深、存在的分歧之多,在东北亚区域文化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研究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化,是对东北亚文化的一种发掘和再认识,以求达到新的共识。宗教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和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从人类史前时代起,宗教文化就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国际间的各种交流发展迅猛,要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国际上民族矛盾、国家间冲突等国际事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必要对宗教文化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以便深层次地把握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性。东北沦陷时期的宗教研究是东北亚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以下几篇研究文章,对东北沦陷时期的宗教进行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段时期,曾先后出现过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举世震骇的“田中奏折”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日本政府还巧妙地利用国际形势和中国时局之变化,见缝插针地推行其“大陆政策”,并不断变换方式使其日益升级,终使“九·一八”事变爆发。这段近20年的中日关系十分微妙且曲折复杂、变化多端,文章进而阐明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20.
金字塔光辉下的采石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埃及劳动人民在尼罗河两岸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古王国时期的采石文化作为古代埃及文明的组成部分同样光彩夺目.古王国时期最伟大的建筑形式莫过于金字塔,这一时期的采石文化深深地打上了金字塔的烙印.采石文化由采石方式、采石对象、采石场所、采石动机和采石历史五部分组成.采石方式与古王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采石对象体现在古代埃及的地质背景和石材种类上;采石场所是采石文化的核心内容,古代采石场沿尼罗河两岸的近水分布是其主要特征;采石动机具有一定的行为学意义,就地取材是其主要原则;采石历史提供了采石文化的时间维度,是研究采石文化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