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进党执政5年多来,虽然天天喊“爱台湾”,经常叫“拼经济”,可是台湾的经济却被搅得一无是处,年年是“一低二高”——经济成长率低和负债率、失业率高。其中负债率更如脱缰之马,年年飚升。这些年来台湾当局到底负了多少债?债务增长的原因何在?他们能够被还清吗?对此,笔者将略加介绍和分析。债务年年攀高据统计:从1953年至1988年的30多年中,台湾经济一直在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基础上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近10%;在1964年至1988年的24年中,除1982年,每年财政都有盈余。可是,自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台湾的财政状况却逐步发生变化。2000年初政党轮…  相似文献   

2.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7):33-35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随着岛内两场重大选举的逼近,陈水扁当局近期不断列举数字,强调“拼经济”的成果亮丽。6月中旬“行政院院会”通过了“农村改建条例草案”,声称要成立1000亿元(新台币)农村改建基金,释出1万公顷农地开发田园住宅社区,为民众打造快乐生活,这张大饼实在诱人。比这更诱人的是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放出话来,“未来将每周宣布一项重大政策”。这样算起来,到明年“大选”投票前,当局释出的“利好”最少也有30个。不过民众的感受却完全相反,7年来,从各项经济统计来检视,台湾当局总成绩让台湾民众很失望。岛内媒体近日也纷纷为台湾经济问题“把脉”,并呼吁当局将“拼经济,救台湾”落到实处,“不要再让人民空等”。  相似文献   

3.
丁小 《两岸关系》2001,(9):22-23
临渴掘井回顾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台湾经济“插水式”下滑,已成为台湾当局一个摆不脱的噩梦。今年5月,台湾当局领导人发表就职周年演说,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出国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并提出了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的设想。台湾当局领导人说“朝野”的团结与和谐,是解决经济问题的第一要素,呼吁超越党派歧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一起为台湾经济发展拼下去。“经发会”就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为“拼经  相似文献   

4.
台湾经济的三大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台湾经济增长明显下滑,台湾“主计处”预估全年经济增长率为3.80%,与2004年的6.07%相比减少了2.27个百分点。导致台湾经济增长大幅衰退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年来台湾经济生活中呈现若干明显的新趋向,值得特别关注。这些新趋向不仅是台湾经济增长衰退的直接原因,而且也会深刻  相似文献   

5.
金奕 《两岸关系》2013,(2):23-25
2012年初,国民党赢得"二合一"选举,取得开门红,台湾民众对其充满期待。但由于国际经济大环境以及自身种种原因,其声势开高走低,推出的一系列拼经济措施和社会改革政策,不但成效有限,还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弹,2012年成为国民党充满挫折的一年。国民党奉行积极稳健的两岸政策,成为全年政绩中的少数亮点,也让两岸关系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台湾经济在2003年下半年出现回升,主要是由于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于出口的继续增长可能会得到岛内需求回升的配合,台湾经济的前景还是乐观的。近年来由于经济疲软、企业向海外转移和向更高层次技术产业转型导致了较高的失业率。2003年劳动力市场状况已开始有所改善。台湾的经济政策决策需要关心的问题有收入不均程度的扩大和台湾经济抵御国际市场信息技术产品需求波动的脆弱性。 2003年宏观经济评估 近年来台湾经济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了世界信息技术泡沫经济破灭和全球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在台湾经济占有很重…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台湾蓝绿阵营围绕立法机构选举和大选、马英九的大陆政策、陈水扁弊案展开激烈较量的一年,是岛内政局出现重大转折,民进党、“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完全执政”,政权基础渐趋稳固,但因拼经济成效不彰而深陷执政困境。民进党“台独政权”终结,实力迅速下降,改革进程受挫,发展危机加深。岛内外“促和遏独”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未能扭转“台湾主体意识”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5年台湾经济态势,是陈水扁上台以来仅次于2001年的衰退局面。这主要是由于台湾内部政治社会动乱,投资环境恶化,使内外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产业外移,以及台湾当局以“台独”意识形态处理两岸关系的结果,而不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景气趋势使然。展望2006年的台湾经济,从国际经济形势、两岸关系走向和台湾内部的政经状况来看,与2005年不会有太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近3年多来,台湾经济严重衰退、失业人口大增、贫富差距扩大等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了,“拼经济”也成了阿扁的口头禅,但是在台湾,与经济衰落同时并存的还有—个绝对不可忽视、甚至更加令人忧虑的现象,即人才(人力资源)危机。大家知道,现在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体现在价格竞争、质量竞争、信誉竞争、服务竞争、信  相似文献   

10.
魏大业 《台声》2002,(5):1-1
前不久,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一次“台独”色彩浓厚的会议上,提出所谓“五拼”,即“拼经济”、“拼安全”、“拼外交”、“拼正名”、“拼宪政”。这里所谓“拼经济”只不过是幌子,其他四拼实际上都是拼分裂、拼“台独”。其中尤以“拼正名”最为要害,就是要为台湾脱离中国而“正名”。近一个时期来,岛内的一些“台独”分子之所以气焰嚣张,主要是因为他们昧于大势,高估自己。当年,李登辉误判形势,逆潮流而动,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结果是身败名裂,遭到两岸人民的唾弃。今天,岛内一些人一叶障目,也误判形势,头脑发热,企图向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8,(9)
正摘编自2018年4月20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中国时报》4月20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民进党执政以来,各界一再呼吁以拼经济为第一要务,赖清德上任之初也宣示要以解决企业界的"五缺"为首务,但拼经济只是嘴上喊爽,企业界盼了半天,盼来的是大陆"惠台31条措施"以及民进党无尽的"转型正义"打压,最近的"卡管"更是卡到自己,歹戏拖棚,难以为继。评论指出,高雄一家知名餐厅业者3月底不堪亏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台湾从2008年9月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强劲复苏,据台湾当局统计,2010年全年经济成长率高达10.47%,创下近23年新高。与此同时,无论是民意调查结果,还是笔者2010年11至12月在台湾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与台湾民众面对面的访谈结果,都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抱怨这是"无感复苏"。对台湾经济2010年的强劲复苏,为什么多数台湾民众会没有感觉呢?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的台湾经济是严重萧条的一年,现在新的一年已开始,今年台湾的经济形势又将会怎样呢?笔者认为,应该在今年岛内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个背景是:去年“三合一”选举的结果是“蓝营狂胜,绿营惨败”;阿扁遭受重挫,“跛脚”已成事实;蓝营和绿营内部都处于整合之中;连、宋访问大陆的后续效应势必继续扩大;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在上述大背景下,笔者以为岛内经济和去年相比,在整体上虽会有起色,但起色很有限。岛内经济会比去年好些台湾是个小小的海岛,其经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据有关方面预测:2006年的国际油价涨势可能趋缓…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17日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发布了两条消息:一是第二季度台湾经济增长率为-2.37%;二是2001年台湾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也将是负数(-0.37%)。前者是26年来即1975年第2季以来单季的最低水平(1975年第1季的增长率为-4.26%,之后则不再出现负增长了);后者则是50年前蒋介石集团逃到台湾以后,全年经济首次  相似文献   

15.
唐永红  刘坚 《两岸关系》2011,(3):47-48,4
各种经济指标与经济现象表明,2010年台湾经济明显强劲复苏。但与此同时,无论是民意调查结果还是与民众面对面的访谈结果,都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抱怨这是"无感复苏"。为什么多数台湾民众会没有感觉呢?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是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谈判协商的半年,也是台湾经济一扫阴霾的半年。在亚太经济特别是大陆经济的畅旺带动下,岛内经济呈现出强劲上升的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宝岛民生     
《台声》2006,(10):6-7
马英九倡导协商拼经济 亲民党称愿积极配合;台湾旺旺大幅削减岛内投资;台湾舆论谴责陈水扁恐吓司法、耍赖皮;岛内数十万民众高喊“阿扁下台”;马英九登广告支持倒扁 强调国民党不夺权;台湾民众抱怨大学乱收费;  相似文献   

18.
至2020年台湾经济发展趋势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相关因素,既有内部需求,又有外部需求。在台湾经济内部需求乏力的形势下,外部需求越来越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未来台湾经济发展趋势将从中度增长转入低度增长,预计至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4000亿美元的规模。台湾与祖国大陆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将是支撑岛内经济成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9.
张莉 《两岸关系》2013,(1):37-39
2012年世界经济呈现低迷走势,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贸易投资进入低潮,全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3.1%。台湾属于外向型经济体,除了世界经济的影响外,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在其经济增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大陆经济的减速及台湾经济结构固有的问题,也使得2012年台湾经济呈现"内外皆冷"的现象。虽  相似文献   

20.
1979年以后,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经贸关系开始逐步发展;1987年11月,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速度更加迅猛;到21世纪的今天,已经初步形成了相互依赖的态势。伴随着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步伐,祖国大陆有关台湾经济的学术研究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开展起来。如何全面地、系统地、历史地、客观地来把握现代台湾经济的发展脉络,考察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趋势,一直是台湾经济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2004年6月,九州出版社出版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李非教授的新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