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9月8日,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 这一天,我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这一天,我第一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这一天我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里获得了我人生中最重要、最高的一份荣誉——江民特教园丁奖。  相似文献   

2.
蓝博洲 《台声》2023,(1):92-99
<正>瘦尽我一身肌肉,把田畑阡陌开垦得齐齐整整,流尽我一身血汗,把稻仔地瓜培养得青苍茂盛,眼见得秋收已到,让别人来享受现成,这就是法的无私平等!这就是时代的文明!这么广阔的世间,着一个我怎这样狭仄,到一处违犯着法律,到一处抵触着规则,耕好了田却归属于官吏,种好了稻竟得不到收获,这么广阔的世间,着一个我怎这样狭仄。天的一边,地的一角,隐隐约约,有旗飘扬,被压迫的大众,被榨取的工农,趋趋!集集!聚拢到旗下去,想活动于理想之乡。  相似文献   

3.
李苏章 《协商论坛》2008,(11):57-57
麦加其是我在沙特认识的第一个好朋友。一天,他热情地邀请我和翻译去他家做客。在他家的客厅里,我被墙上一幅精美的人物画吸引住了。真是太美了,画中的老人栩栩如生,像孔圣人那样威严、安详。我目不转睛地观赏着,禁不住连连夸道:“这幅画真的不错,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物画。”  相似文献   

4.
何俊 《前进论坛》2010,(4):39-40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能够成长为一名农工党党员,这是我人生中的大幸。从当选上政协委员的第一天起来,一股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深深地意识到:这不仅是喜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这是开学第一天。下午四点多姚小弟放学归来,心情不错,大老远就听到声音。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适应环境能力,一进门就嚷嚷:“妈,我交了七个朋友!”他念出一串名字。“不错不错,第一天就立下丰功伟业!”我说。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女巡警郭军红夏天,我从警校毕业,分配到市巡警队,成为一名女巡警队员。多年的梦想终于如愿以偿。当然最值得自豪的是,我是本市第一批女巡警。不过,这个“第一”说着好听,其实不好当。记得第一天上班是从晚上7点开始的。当我身穿簇新的橄榄绿,腰扎武装带,...  相似文献   

7.
谈新时期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档案工作面临着从传统手工工作方式走向信息化的重大转变。如何适应这一客观需要,加速实现档案信息化,提高档案工作者专业技术信息化水平,是摆在我们档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此略有几点思考:一、加速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实现档案信息化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生产、生活领域,引起了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工业时代…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又收到了几张贺卡,其中一张格外引起我的注意,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收到的一位老同志的新年贺卡。看着它。我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9.
小草的精神     
1982年从部队转业到妇联档案处工作,至今整整17年。17年的艰辛,17年的付出,17年目睹档案工作的变化,往事历历在目,不由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分。刚刚到全国妇联时,档案处是在老楼二层西北角,建筑面积不过70多平方米,上百个铁柜子,国内档案还有案卷目...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出凶杀现场的情景至今都不能忘怀。1997年12月25日,入警才三天的我第一次在分局刑侦大队值班,深夜,“110”通知出现场,是一起凶杀案件,我跟中队长就出发了。一路上,我忐忑不安,脑海中设想了各式各样恐怖的场景。即便如此,到现场后,血淋淋的场面还是着实吓了我一跳。惨剧发生在火车站附近棚户区的一间平房内,这里小巷纵横,刚下过雪,满地泥泞,一片狼藉。进屋后,屋内脏乱不堪,破床上胡乱堆着几条被子,因长时间不洗,被子已看不出原色,水泥地上躺着一个女人,颈部及胸、腹部有多处刀伤,地上血迹未干。先期赶到的法医和…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我从惠安县人大机关退休后的第一年,这一年我骑自行车下乡352天,跑遍全县626个村庄,行程12600多公里。走访了全县各种困难对象1163人,另13天用于其他工作和会议,全年出满勤。  相似文献   

12.
陈伟龄 《群众》2009,(2):62-64
2008年的11月9日至18日,我在灾区绵竹度过,这短短的10天经历远比我的30年人生要重了沉了很多。在绵竹的每一天,我的脸都是湿漉漉的,我的眼囤是红的;每一天,都会遇到很多江苏的老乡,和他们用家乡话交谈:每一天,心情都如同翻滚的岷江一般,难以平静。江苏援建队伍承载着7600万家乡人民的希冀,在这片几成废墟的土地上帮助绵竹人民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3.
回忆的力量     
1983年的夏天,我成了这本杂志编辑部的一员。杂志创始人沈其荣主编热情的关怀和大度作风,让我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心气十足地大胆而前。在陆萍的带领下第一次进行采访,报道的是云南省首届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告诉下边的苦处,不是想要你们解决问题,而是让你们年轻人知道边疆少数民族有许多事情不是城里想得到的,希望多下来走走看看,以后用得着”这是鲁德忠带我第一次去孟连采访时,当地一位老边疆对我们讲的话,我记住了,并努力实践着。从那时起至现在,我走遍云南120多个县,收获最大的是学习到许多省情民意和乡间智慧,眼中心里装…  相似文献   

14.
林琦 《云南人大》2006,(1):41-42
滇池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纯属偶然。当年,我在中州上初中,记得一天看到了一则笑话说:一马大哈错把墙上的钉帽当成蝇子,一掌拍去,只听得一声惨叫。直达“白山黑水之间,滇池洱海之畔”。前者是我的出生地,而后者却颇感生疏。出于好奇,我翻开了地图,在祖国西南那大片橙红色中嵌着一块翠绿,名日“滇池”,是西南高原第一大淡水湖。滇池在我脑海中留下了第一印迹。后来我到北京上了大学,第一次游颐和园,就得知园中美丽的昆明湖就是当年慈禧比照滇池的形与势建造的。滇池在我的心目中加大了分量。  相似文献   

15.
江姐     
我实习的派出所是一个长条形的院落,站在屋檐下往上仰望只看见一片窄窄的天空。一天的嚣闹就是从这敞开的天缝里漏进来的。江姐是派出所唯一的女警察。三十五六岁年纪。皮肤白嫩却略显肥胖,个子低我一头。她是我从校门走出来见到的第一个女警察,初次相见时我多少对江姐...  相似文献   

16.
高远 《中国保安》2012,(20):75-75
我是一名老保安员,从第一天穿上保安制服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也从一名普通保安队员成长为保安队的队长。这十年间,有太多的经历与感受,借助这个栏目,我也想说上一说。  相似文献   

17.
摩罗 《中国减灾》2010,(4):27-27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诗,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一个人内心的纯净、光明与温暖,尽在此诗中。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着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关爱,在生产生活中展示“今天是百色学院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在我们一家人为我的学费心急如焚的时候,是党组织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从‘党员温暖基金发给我1000元助学金,弥补了我上学费用的不足,圆了我的大学梦,明天我就可以到学校去报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子女,我感到党的阳光雨露时刻照耀、滋润着我……”这是9月10日上午,田林县大学新生黄洪熙代表一同获得资助的15名贫困党员子女所作的发言:  相似文献   

19.
那是1969年的年初.我刚写了入党申请书不久.就被调到了炊事班。当起了“火头军”.整天围着灶台转.伺候别人,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而且,那时我人很瘦小.一米六的个头。九十多斤重,夏天躺在硬板床上,胸前的肋骨一根根的很清楚.大家都叫我“搓衣板”。但要烧全连180人的饭菜.锅铲像铁锹,锅铲柄就有我高,一天下来.全身象散了架似的。这且不说,上灶台的第一天,就“砸了锅”。我从来没炒过菜。该放多少盐根本没概念。一天三顿炒菜都让我烧成了咸菜。连长把炊事班长叫去训了一顿:“怎么?卖盐的被你们打死啦!一天吃了三顿咸菜。叫大家怎么干活!”虽然批评的是班长.但我心里很难过,晚上躺在床上,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什么时候睡着了也不知道。是辛苦、是委屈、是自责?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2002年3月13日,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经过长达7年的科学论证,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洋山深水港建设可行性报告》.拉开了建设洋山深水港这一伟大工程的序幕。我至今仍清晰记得,也就在这一天,市领导语重心长的两句话:从今天起.你归墨就是洋山深水港港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上海要有自己深水港的梦想.一定要在我们手中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