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学君 《实事求是》2006,192(5):16-18
和谐社会不仅包括社会制度的公正安排,还含有社会生活“和谐化”的道德追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价值观。利益博弈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视的现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达到价值认同,关键是实现利益认同。一方面,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构建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利益关系格局;另一方面,用核心价值观调适社会利益关系,奠定实现社会和谐的利益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的价值观体系中,道德价值观占有重要地位。新世纪里,培育科学的价值观,必须筑牢人们的道德基础。在当代中国,进行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导向维度,强化言行一致的实践维度,弘扬‘慎独”精神的修养维度。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是以集体主义为其基本内核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与个人层面的具体展开。培育与践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丢掉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能够体现全体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作为一种价值观,集体主义所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价值关系:既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必须对社会承担责任、作出贡献,必要时要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又强调集体利益必须最大限度地代表和容纳正当的个人利益,并要尽最大努力满足正当的个人利益,为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充分实现创造必要的条件。集体主义的这种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到高度一致和统一的特征,使它成为最能科学地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准则和最能保障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新型价值观。正因为如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应该而且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值得忧虑的是,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负有神圣使命。坚持以人为本、运用道德手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保障广大人民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是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阶段,要提高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文化产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力。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法治为基、德治为本的双重维度。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依法治国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德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旨向,以德治国必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强和重视道德教育改革。德治与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机制,须坚持德法并举,促进德治与法治在立法、执法、司法中的结合,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执政兴国的新理念,是我国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李晓平 《求实》2006,(6):79-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着眼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信息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作为当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网上工作的新办法,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雁湖  张啸宇 《实事求是》2007,196(3):77-78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心态,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礼让宽容、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