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国法官管理制度的缺陷  实现司法公正 ,一方面要求有合理的司法体制和完善的司法制度 ,另一方面 ,要依赖于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和良性的法官管理制度。但我国的法官管理制度尚存在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 :(一 )立法上没有明确法官独立审判。法官独立是现代司法的主要特征之一。西方国家一般都在本国宪法中确定法官独立的原则。在我国 ,法官是否独立行使审判权 ,既缺乏规定 ,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否定法官独立者认为 ,我国的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作为一个整体的外部独立 ;肯定法官独立者认为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至少应包括以下三…  相似文献   

2.
<正>一场维权者对法官的个案式"复仇",却将沪上法律界最受人尊崇的群体置于舆论漩涡,也将活跃多年的司法掮客现象放到聚光灯下。法官究竟需要怎样的职业伦理约束?法官的道德与司法正义之间存在什么关联?法治征途上的人们该对法官职业抱有何样的角色期待?法官又该如何拯救这一份濒临危机的职业荣誉?发生在上海的法官集体嫖娼一案,带给法官群体难以修复的形象裂痕同时,引发出一道道兹事体大的法治论题。为什么不能容忍法官堕落  相似文献   

3.
李顺万 《求索》2008,(6):133-135
司法调解是我国司法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民事纠纷中的司法调解是法官经验思维判断与司法人性化的有机结合。在司法判决中,法官主要采用逻辑演绎的思维,但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自由心证”以及适用法律中的“判例法”则更多地体现了法官的经验思维。在民事司法中,法官将经验和逻辑统一于个案纠纷解决过程,是“和谐司法”对法官的要求,也是法官思维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首次明确提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它是一场重新塑造我国法官新形象的运动,是我国法官队伍改革的主流思路。法官职业化不仅是我国法官形象的重新塑造,而且是通向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我国法官职业化的改革途径是:实行法官定额制度;改革法官遴选、晋升和管理制度;改革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官职业化是指法官是专门从事司法审判工作并具有一定权威和社会地位的特定职业和职业群体。法官职业化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按照肖扬院长在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的说法:“法官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法院队伍建设的一条主线。”笔者拟就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当前法官职业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和解决途径谈一点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杨雪梅  吕殿梅 《前沿》2012,(12):72-73
自由裁量权是由法官行使的一项重要司法权力,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但目前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既无立法层面的明确规范,又缺少司法实践中合理可行的监督考评机制,加上各地法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导致民事诉讼中法官消极行使自由裁量权或者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应当从明确立法内容、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提高法官职业操守几方面入手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合理的规制。  相似文献   

7.
法官自由裁量权作为由法官行使的一种司法权力,在实现公平正义、弥补法律局限、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官所承担的法律人、社会人、行政人的多重角色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公正行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需要通过尊崇司法独立、培育清明司法文化、提升法官自身修养、完善外部监督等方式来消解法官角色的冲突,促进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公正行使。  相似文献   

8.
法官的职业道德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与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馨 《湖湘论坛》2005,18(3):61-62
法官的职业道德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与保证。法官诚信正直的品格是司法公正的根基;法官强烈的公正意识是司法公正的前提;法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司法公正的保障。司法公正对法官职业道德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一支公正司法的法官队伍;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法官首先成为正直诚信的人;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教育,让法官成为忠实法律、秉公断案的好法官;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保证法官队伍的廉洁,从根本上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李卫东 《前沿》2003,(8):86-89
法官惩戒制度在保障法官公正、独立地裁判案件有重要作用 ,广义的惩戒概念包括了法官的弹劾制度和惩戒制度 ,一般国家都规定有弹劾制度 ,有的国家则既存在弹劾制度 ,也规定有惩戒制度。我国需要吸收国外弹劾制度和惩戒制度的合理因素 ,重新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 ,能够体现法官职业特色 ,并相对独立于法院系统之外的一套完整的法官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王洋 《前沿》2010,(24):106-109
司法体制改革主流语境下,对我国现行法官制度的完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效应。在理念上,我国法官制度建设应当体现现代司法规律,置于体制改革的大系统,吸纳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现阶段法官制度建设的侧重点是从专业、学历、最低任职年龄、法律工作经历等方面逐步提高法官任职条件;从法官的职业收入和身份保障方面着手法官的待遇保障;重拾"法官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这一宪法条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言:"法官除了法律就再没有别的上司。"在现实的司法生态下,尤应强调法官的守法意识和护法精神。美国学者德沃金指出:"法院就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是帝国的王侯。"这是他的名著《法律帝国》一书的解题之笔,表述了法官在法律帝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尽管德沃金的这一论断不无夸  相似文献   

12.
陈艳涛 《小康》2011,(4):85-87
"史上最严厉"的法官任职回避规定被媒体认为是法院系统廉政建设的最大亮点,但也在司法界引来诸多争议之声。力推这一做法的上海高院院长应勇在《小康》记者的专访当中回应了这些争议"法官是孤独的贵族"——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小康》记者专访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这样描述法官这一职业。如是描述,并非对于法官职业  相似文献   

13.
此次司法改革,法官遴选委员会的设立成为"重头戏",而律师亦成为选拔法官的当然主体之一。但是比较分析显示,我国缺少以律师为基础来选拔法官的传统。同时,同为大陆法系国家,我国法官的遴选制度却形似而神不在。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制度不可回避的矛盾冲突中,中国的律师制度亦有着重大缺陷。在这三大背景下,将律师群体纳入法官队伍无疑是一种跳跃式地直接套用模式,是有违中国司法运行之规律的。因此,应在坚持正确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在完善中国法官制度、律师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全面评估外来移植制度,循序、坦然地展开这一改革。  相似文献   

14.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非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孝文 《理论月刊》2003,(8):100-101
现在人们对法官自由裁量权基本上已达成了两项共识:一是法律应当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二是法官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应该受到控制的权力。但是在用法律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时却遭遇到了法律难以克服的困境。所以有必要从其它非法律途径来考虑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从法官"经济人"、"道德人"的角度来考虑为我们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15.
毛秀芸 《人大论坛》2010,(12):27-27
2010年6月1日,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法院法官在庭审现场突然遭到一当事人手持微型冲锋枪、手枪疯狂扫射,导致三名法官当场死亡三名法官受伤。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05年中国法官十杰评选活动近日在京揭晓,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法院新街人民法庭庭长刘晓金、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黄学军等10名法官在33名候选法官中脱颖而出,当选为2005年中国法官十杰。(据《中国青年报》)民意是永恒的天平,通过全  相似文献   

17.
法官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力,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法律术语。现在大多数人对这一重要的法律概念存在较多的误读。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入手,深入探讨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内涵、性质。  相似文献   

18.
在大陆的法庭里,开庭的时间到了,走进去一看,里面空空荡荡的,只有一位形似工友的老先生在扫地、擦桌子、倒茶水。过了一会儿,原告、被告到齐,那位工友老先生竟然穿起法官服、坐上法官之位。原来,他竟然是法官大人。  相似文献   

19.
王成 《民主与法制》2010,(16):41-43
2010年6月29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中国资深女外交官薛捍勤高票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成为这一权威国际司法机构中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填补了中国籍法官史久镛辞职后出现的空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法院系统中青年法官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甚至占据主导地位。据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6月公布的数据,全国地方法院40岁以下法官人数已达5万余人,占地方法院法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然而,在各地法院中,青年法官的比例实际上已经超出这一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