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三资企业越来越多,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近几年来,三资企业管理人员犯罪有增多的趋势。三资企业管理人员犯罪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方面原因,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是国有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旦发生职务犯罪行为,不仅会对国有企业资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将直接对企业正常的经营生产秩序造成严重破坏.文章以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查办的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职务犯罪为例,分析其犯罪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明晰,是该学科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犯罪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应当明确地界定为五个方面犯罪本质、犯罪微观原因、犯罪宏观原因、犯罪条件、犯罪对策,其中犯罪微观原因、犯罪宏观原因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外来人口犯罪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来人口犯罪是我国近年来比较引人关注但也比较缺乏研究的一个社会法律问题.我国的外来人口犯罪有其显著的特征,其原因包括社会成因和个体成因两个方面,据此提出了外来人口犯罪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有组织犯罪产生、蔓延的原因错综复杂,除经济因素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通过对有组织犯罪人口形成的深刻原因和社会对有组织犯罪人口的社会控制乏力以及社会腐败的犯罪效应等问题的分析,揭示有组织犯罪的深刻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6.
跨区域犯罪作为很有时代特点的犯罪现象,呈现出许多新型特点,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跨区域犯罪也越来严重.我国目前的跨区域犯罪侦查协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横向联系不足以及协作水平低下.所以应对跨区域犯罪侦查协作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找到促进我国跨区域犯罪侦查协作工作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有组织犯罪是目前各国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现象之所以形成有着社会、经济、心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而社会原因又是有组织犯罪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深入分析有组织犯罪形成的社会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抗制有组织犯罪的对策,以从根本上减少以至消除这种社会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犯罪的表现、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犯罪也成为犯罪学、刑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犯罪学角度对电子商务犯罪现象做了分析,认为电子商务犯罪在犯罪主体方面、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方面及被处理方面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电子商务交易对"安全性"的特别要求、买卖交易模式的变化、信息管理不严、金融电子化风险、税收制度滞后等构成了电子商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刑法手段、刑法外法律手段及其他手段构成了防范电子商务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三资企业是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的总称.近几年,三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很快.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三资企业的发展进入了高潮.单从我省的情况看,1992年6月底,有三资企业406家,其中合资354家,合作21家,独资31家,目前发展三资企业有1,300家.去年江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更多、更多地利用外国资金、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与特征,犯罪原因及预防,以及未成年被害人这几个方面。学者们多依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总结犯罪特征;对犯罪原因的探究总体上仍是因循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四因素分析模式,也有学者运用经典犯罪学理论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在犯罪预防及对策方面,综合治理仍为多数学者所主张,同时研究呈现出多角度、深入化的趋势;在未成年被害人方面,儿童性侵、虐待以及校园安全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学界的探讨也有突出的热点问题,即青少年涉网犯罪及防治和流动青少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共同犯罪成立条件中的“二人以上”并非只能是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了法益侵害行为的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同样可以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一道,构成共同犯罪。但是,由于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从而阻却有责性,因此法律不予追究。认定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构成犯罪的目的,实质上是为了利于对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共犯的责任的追究,以便合理的处理案件。  相似文献   

12.
2011年5月以来,南海争端高潮迭起,东南亚各国加紧行动,不仅加强了内部沟通,还极力争取外部协调,内外联动,以求推动在南海争端中造成一个针对中国的准联盟。他们采取协调立场、联合军演、共同开发以及多边施压等诸多方式,对抗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权益主张。该准联盟因多重动机汇聚而成,旨在通过多边主义、议题联系对中国进行软式制衡。因其内在局限以及东亚一体化的积极进展,中国对该准联盟不必做过激反应,但也应注意该准联盟对中国在国家形象、周边关系与地区合作上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过失犯罪,其中不少过失犯罪系多人共同所为。于是一些学者提倡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但究竟在什么情形下成立过失的共同犯罪,观点不一,一些学者甚至混淆了同时犯、过失竞合,共同过失与过失共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工会工作,虽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环节,但在促进天津滨海新区的科学发展上,完全能够大展身手,并大有作为。因此,工会干部应树立"大维护"意识,为科学发展凝聚强大合力;树立"大和谐"意识,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树立"大提高"意识,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树立"大策略"意识,为科学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共同实行犯中的部分共犯实施了超出原共谋范围的行为,但该行为与原共同犯罪行为触犯罪名相同,如何认定实行过限?立足于实行过限的本质,应以"超出共同故意"为一般性的判断标准,在具体判断时,结合同种犯罪实行过限自身的特点,可以从原共谋的明确程度、行为的关联性以及行为人当场和事后的表现等方面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共同受贿犯罪主体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贿罪共同犯罪主体的认定问题,不仅作为典型的共同犯罪问题而倍受关注,而且对当前惩治贿赂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刑法学共同犯罪理论及司法实践,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共同受贿罪的主体,以及如何认定共同受贿犯罪的主体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论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同侵权行为是民事侵权领域一种常见的行为,对其本质的认定在国内学者间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而对其本质的认定又将最终影响到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或认定)以及侵权责任的划分等重要问题。因此,对其本质问题的分析殊为重要。本文拟从对比分析入手,先对国内诸多观点进行评析,进而提出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是各个侵权行为中的某种共性,而这种共性既包括在共同行为之中,也包括在共同结果之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抢劫银行案件屡有发生,且成功率不低。究其原因,犯罪分子技术高超,犯罪手段更加职业化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15起抢劫银行的典型案件进行调查发现,我国抢劫银行犯罪人在个体上具有职业化、反社会心理以及文化、道德水平低等特征;在组织上,犯罪人多结伙作案,甚至形成犯罪集团,具有一定规模,且犯罪集团呈现出向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司法》第20条与第64条对股东直索责任采“连带责任”提法,但对究竞为何种连带责任却语焉不详,由此形成学界争议。直索责任的性质问题在本质上是共同连带责任与主从连带责任的制度抉择,是法律对于选择权的不同配置。在由两种责任方式所构建的不同博弈模型中,可观测到债权人与股东各自如何作出不同的行动决策并进而导致何种结果,从而得出共同连带责任的制度安排更为切合制度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单位共同犯罪的主体包括单位和自然人。非法成立的组织和合法成立后以犯罪为主要活动的组织以及名义被盗用的组织不具有单位犯罪包括单位共同犯罪的主体资格,而所有制形式和成员人数的多寡不能被用作单位犯罪包括单位共同犯罪主体资格的判断标准。单位内部的自然人可以个人身份而与所在单位共同实施单位共同犯罪,而单位外部的自然人可在单位的“犯罪代理权限”内或经单位事后追认而与单位共同实施单位共同犯罪,乃至构成单位共同犯罪中的“片面共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