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投”在台湾地区的引入具有先天的实现“台独”目标的工具化属性。民进党建党迄今,在其政治理想性和现实性目标的交织中,呈现出“公投工具化”这一显性的政治异象。民进党之所以运用“公投”这项工具,在于“公投”的“直接民主”价值,满足了该党塑造政党形象、改变弱势地位、操纵政治议题并借机强化“台湾共同体”的政党动机。在野时期,如何利用“公投”实现“台独建国”是民进党的政治理想,但囿于政治现实,民进党转而将策略重心转移至与国民党对抗、争取执政权的目标;执政后,如何利用“公投”攫取政治利益、获得长期执政机会成为民进党思考的现实需求。然而,一旦“公投”彻底沦为政党谋求私利的工具,最终将导致议题的泛化和民意的流失,甚至影响所谓“台湾共同体”的形塑。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综述了“台独”势力提出和推动公投问题的发展过程和美国政府对公投问题采取的基本态度 ,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政府这一态度的原因 ,评价了美国政府在台湾公投问题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投票”,应是指具有独立完整主权的国家中之人民,就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乃至国家大事依法进行投票表决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不应有所谓涉及台湾前途的“公民投票运动”,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非一独立国家。但现实中台湾确实存在着一股推动“公投自决”  相似文献   

4.
台湾当局借“宪政改造”推进“法理台独”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台湾研究》2005,(5):45-51
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利用执政地位,通过“立法”、“修宪”以及修改行政法规等各种渠道,先后实现了“公投立法”、落实“公投”、“公投入宪”以及废除“国民大会”等其长期追求的目标,并且还明确宣称要在2006年展开全面“宪政改造”,2008年为台湾提供一部“合身、合用、合时”的“新宪法”,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伟大的国家”。陈水扁当局虽然迫于压力声称“宪改”不涉及“主权、国号、领土”议题,但未来几年以各种手段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5.
解城城 《法制博览》2015,(8):148-149
民族自决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是一种领土变更的方式,但是,民族自决被台独分子所利用,希望通过公投分裂国家。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民族自觉的含义、主体、内容和适用前提入手,从而从民族自决的适用条件和历史角度,得出台湾不适用民族自决的结论,同时分析台独的违法本质,台独是挑战国家主权的行为,同时也不符合"公民投票"的法律条件。  相似文献   

6.
马辉 《当代世界》2014,(10):36-38
<正>2014年9月18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苏格兰地区根据英国议会和中央政府授权依法举行独立公投,55%的苏格兰民众选择继续留在英国,否决了独立,使英国作为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得以保全。英国是单一制国家,议会和政府同意本国部分领土通过地区性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同母国分离,牵动很多英国人的心,世界上许多国家表示关切。从国内层面看,如英国观察家所  相似文献   

7.
台湾“住民自决”理论及成因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住民自决”理论及成因的剖析马同斌台湾“住民自决”是台独分子的一个主要理论武器,具有相当大的欺骗性和影响力,已成为台独分子反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妄图跻身国际社会的主要理论依据。剖析这一理论,对于遏制台独、教育台湾人民、促进祖国统一,无...  相似文献   

8.
台推动公民投票的主要历程、活动特点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投票一向是岛内外“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实现“独立建国”。2003年5月开始,在选举的需求及竞选活动的刺激下,公投议题在岛内迅速升温,一举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政治禁忌与内外环境限制,使台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公投立法”并举办“320公投”。岛内公投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不仅对岛内政局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而且给两岸关系带来了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威胁,成为两岸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对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现状从战略层面进行战略再审视。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体现的最基本物质空间,国家主权因为其以领土为物质基础才具有现实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国家领土主权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限制,但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国家主权,仍旧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仍是现代国际法的最重要原则。就此而言,今天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与安全。从战略层面审视,就目前而言,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都尚未实现,其作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应予以正视并给予充分的战略考量。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和抓住国内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变化中的"战略天窗期",着眼于战略大局,着眼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以和平的、外交的方式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纠纷,有效地维护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与安全。  相似文献   

10.
王淄 《当代世界》2013,(4):56-57
3月l0—11日,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就"是否愿意维持当前群岛作为英国海外领土的政治地位"举行公投,岛上1518名选民参与投票,结果显示99.8%岛民赞同马岛归属英国。马岛行政当局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智利、乌拉圭和新西兰的九名独立国际观察员监督公投过程。阿根廷拒绝承认公投结果,称应通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在趋于越来越复杂的同时继续沿着两个轨迹发展,一方面在祖国大陆推动和台湾社会各界配合下,两岸交流成就非凡,实现两岸“三通”成为两岸的基本共识;一方面由于陈水扁提出“2004.年3月进行防卫性公投”、“2006年12月完成台独制宪”、“2008年5月实  相似文献   

12.
王楠 《当代世界》2008,(1):26-27
2007年12月2日,委内瑞拉1600万选民在平静有序,的氛围中就查韦斯总统提出的修改宪法提案进行公投,根据全国选举委员会的计票结果,反对派以微弱优势否决了提案。3日,查韦斯发表公开讲话承认失败,这是“政治强人”查韦斯1998年执政以来首次在选举和公投中受挫。委国内反对派一片欢腾,认为此次公投“打破了查韦斯不可战胜的神话,敲响了他的丧钟”。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台湾地区没有进行国际法意义上的公民或居民自决性投票的权利,所以本文所称的公民投票(referendum),仅指宪法学意义上的公投投票,宪法学意义上的公民投票,按照所表决的对象,通常分为咨询性、制宪性、立法性公投;按照所表决的文本的产生时间,分为事前性公投(或者咨议性公投),事后性公投(如废除某一法案);而按照公投是否为必经程序,可以分为所谓强制性和任意性公投等等。  相似文献   

14.
张华 《台湾研究》2006,(5):12-17
陈水扁、民进党弊案缠身难以脱困,“台独”政权岌岌可危。为稳住基本盘,陈水扁重回“急独”路线,把“新宪公投”作为他任期最后阶段的主要施政目标。然而,无论是从法理依据、国际环境,还是岛内主流民意,或是“台独”势力的基本实力等方面来看,陈水扁要实现其“法理台独”目标会遇到很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政治人物不要因为一时的选举利益,放任开启“公投”的魔瓶,引发大家都无法承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大以零反对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映了全中国13亿人民的民意,代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声,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理解。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反分裂法其实是被"台独"势力逼出来的。岛内"台独"势力掌权以来,加紧"去中国化",变"渐进台独"为"急进台独",使和平统一的努力受到越来越大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去年台湾"大选"以来,台湾当局和岛内"台独"势力公然抛出了所谓"法理台独",企图用"公投"的方式,通过"宪政改造"、"制定新宪法",在"法理"上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对台湾  相似文献   

17.
5月20日,陈水扁面对岛内群众和在野势力的激烈抗争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演说中,陈一改“大选”期间的挑衅口吻,将“公投制宪”变成了“宪政改造”,并声称“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而建议将其排除在“宪改范围之外”。然而,这一“宪改”的烟幕难掩陈水扁及其所代表的民进党“公投制宪”的理念与立场。为更进一步认清陈水扁当局“宪改”的本质,本文试就前六次“修宪”中民进党对“修宪”与“制宪”的态度立场加以考察,乃至对民进党上台后的“制宪”活动进行探讨,以期从客观上还原陈水扁当局“宪政改造”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2004年台湾“大选”的日益临近,陈水扁为摆脱政经困境,拉抬低迷的选情,不顾政治后果,无视外界的抨击与反对,在所谓“公投是国民基本人权”的晃子下,坚持要在明年选举前推动“公投制宪”,并在“过境”美国时,借用美国媒体公开喊出“公投制宪建国”的口号,妄图推动“公投台独”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最近,陈水扁当局为谋求一党之私、一己之利,不惜破坏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牺牲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不断采取挑衅行动,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等"台独"分裂活动,遭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与严厉谴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如果陈水扁在此问题上一意孤行,铤而走险,他就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与台独:历史的评说邵建东*台独,“台湾独立运动”之简称,是特指以否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以争取所谓“独立建国”为目标的一切政治主张和活动。自其产生至今已有整整五十年历史了,已经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统一主旋律中一股不和谐的刺耳杂音,并给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