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借鉴社会交换理论,将腐败网络视为非法社会交换网络,进而揭示其两种典型结构,即外排式联接腐败网络与内含式联接腐败网络。外排式联接网络形成了"资源排斥性"权力结构,迫使权力劣势者进行竞争以获得资源;内含式联接网络形成了"功能互补性"权力结构,要求各方行动者进行合作以获得收益。权力分配的不均等造成了网络结构中各方之间的冲突,导致了网络的分裂趋势。而关系承诺因其对权力运作的削弱,发挥着重要的网络整合功能。权力结构和关系承诺,作为腐败网络能否持续运行的决定因素,为当前反腐提供了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腐败心理是异常心理,对腐败行为具有驱动和引导作用,它的产生、发展与消亡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揭示腐败心理的本质内涵、明确腐败心理的学科定义、研究腐败心理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可以为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宋振超 《学理论》2014,(26):279-281
信息化视域下,深入理解以培育人、规约人和教育人为根本宗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征,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厘清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矛盾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是始终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向,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向纵深推进,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巩固已有成果,推进腐败治理从"不敢""不能"向"不想"的深度跃迁,还要回归文化本源探寻治理路径。随着正风反腐力度的持续加大,作为与廉政文化相对的"腐败亚文化"在新时期新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集中体现为人情文化的泛化和庸俗化、变相逢迎手段的隐匿化和科技化、不作为的"软腐败"现象凸显、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顽疾难除等等。究其成因,主要包括认知偏差、心理诱因、价值"越轨"、制度"笼子"不严密等内外部致变因素。针对这些新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我们应该从健全官员人格和心理素质、强化廉政文化建设与教育、提升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等路径去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马年春节“微信红包”一夜走红,春节虽过,“微信红包”依然走俏。小到几块钱、大到几十、几百的“红包”在微信群里来回穿梭。“微信红包”虽然方便了亲友间礼尚往来,但也可能引起行贿受贿。只需加个微信好友,给官员送上几个微信红包,这比拎着大包小包礼物登门拜访要方便多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腐败问题的高发和频发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警惕和抵制。然而在对诸如经济腐败、权力腐败等进行强力惩治和预防的同时,随着信息化和科技化的进步,一种新的腐败类型悄然而生,就是信息腐败。信息腐败以信息为依托,凭借其更强的隐蔽性和难于监管的特性成为腐败者们谋取私利的又一途径,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权威,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加剧了社会信息分化的程度,阻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对于信息腐败,我们不仅要了解其存在和生长的土壤,还要针对其特征提出预防和惩治信息腐败的对策,从而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7.
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玲 《理论导刊》2004,(4):50-52
大学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大学采用不同的大学理念,从而形成大学不同的风貌与风格。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与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即从重教学与人才培育的英国模式,到重科学研究的德国模式,再发展到重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美国模式。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确立,无疑直接承继了德国模式。中国大学要步入世界一流大学,须很好地借鉴西方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看,可采取如下对策:削减公权,减少腐败产生的机会,降低监督和惩罚腐败的社会总成本;加强事前管理,提高腐败产生的风险成本;加大对腐败者的惩罚力度,提升腐败者的受惩成本;提高司法、执法水平。增加腐败的机会成本;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提高腐败行为的心理成本。最后,要理顺监督体制,提高反腐败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转轨期间腐败蔓延的原因是什么?目前解释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腐败蔓延原因的最主要理论是亨廷顿提出的"现代化学说",然而其在解释苏联和东欧国家转轨过程中腐败蔓延的原因时遇到了一定困境。本文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在对经济转轨、制度影响腐败的机制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后,本人认为:经济转轨是中国1978年之后腐败蔓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对腐败心理问题的研究是创新反腐败研究的重要渠道。腐败心理的演变过程包含了三个阶段,即腐败心理的潜伏阶段、腐败心理的形成阶段、腐败心理的巩固阶段。腐败心理的潜伏阶段主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腐败心理的形成阶段主要和主体自身信仰的异化、公权力的自蚀性相关,腐败心理的巩固阶段主要是制度缺失和监督缺位的原因。应根据腐败心理演变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即构建廉政文化教育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权力主体的执政道德建设,实现"四种形态"常态化;加大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观之,历经千百年的乡村民俗文化在社会变迁中往往会自然分流,其嬗变与价值构建在当前的文化产业中是不容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对未来社会的进步、民众精神动力的提升和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均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凤 《学理论》2013,(19):65-66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腐败问题对于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难以消除的社会弊端,因为它只能相对地减少,不能像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可以根除,每个社会都有腐化现象。塞缪尔.亨廷顿在其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对现代化和腐败的相关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通过对亨廷顿的腐化概念、我国产生腐化的一些原因及腐化新型特征的分析、针对腐化问题可采取的对策的探析来进行论述及自己对腐化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沈天炜 《学理论》2009,(12):132-133
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对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地位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从人力到人力资源再到人力资本”的理论认知。但我国理论界对人力资本内涵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从而导致人力资本理论的延伸产生泛化的倾向。从企业产权制度发展的层面,对人力资本演进过程进行剖析和研究,对于完善人力资本理论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虽然贪官们"两面人生"的具体表现形态各异,但可分为贪腐前后的"阶段性两面性"和贪腐过程中的"阴阳两面性"两种基本形态。而作为与廉洁文化相悖却并行的"腐败亚文化",既是造成"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政治生态因素之一,也是"‘四风’面上有所好转,但树倒根在"的重要文化根源,还是培植贪官们"两面人生"的重要文化土壤。因此,腐败亚文化背景下的廉政文化之路在坚持走系统化治理道路、综合施策的过程中,应大力加强廉政文化精神和廉政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肃清腐败亚文化的影响,铲除形成腐败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5.
王洋 《理论导刊》2008,7(4):31-33
意识形态对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总结这一影响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合理界定意识形态在党际关系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新时期党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医疗卫生系统的腐败是社会各界最关注的一种腐败。它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还有人们的心理活动、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因素。治理医疗腐败要采取综合治理,从加强对医院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反腐倡廉教育入手,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奖励和惩罚制度、考核制度及药品招标采购的相关制度为重点,发挥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建立医院反腐倡廉的监督体系。以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院务公开、"三重一大"制度为抓手,从长远考虑,从解决具体问题做起,逐步构建医疗腐败的惩防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权力腐败的伦理矫正——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反腐的策略上,学者们往往过度夸大法律的作用,忽视了伦理道德在防治权力腐败当中的功用。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反腐同样功不可没。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分析的视角反对权力腐败,一方面要从“外”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从“内”加强个体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的"惯习"有正负之分,前者对于腐败有抑制作用,后者对于腐败具有诱因性。社会转型期,权力在社会空间中处于中心位置,场域中的体制表现为显性与隐性,腐败的产生来源于隐性体制与负面惯习的共同作用。从根本上治理腐败,一方面要从隐性体制转向显性体制,通过将显性体制落到实处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从负面惯习转向正面惯习,通过重构健康的社会关系抑制腐败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亲缘腐败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扩张性、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扩张性是亲缘腐败的首要特征,即腐败多为一种"裂变式扩散"的蔓延形态,必须警惕"亲缘腐败"模式制度化所带来的极大危害。其次,亲缘腐败中的利益共同体由血亲、姻亲等关系黏合而成,所以通常具有强稳定性的组织形态。最后,由于亲缘腐败的扩张性和稳定性,腐败规模必会越来越大,所积累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不可持续。从诱发因素来看,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诱发亲缘腐败的深层原因,官员职业角色的错位通常是其直接诱因。遏制亲缘腐败,就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症下药,形成一套作风建设与家风建设双管齐下、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双向发力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5)
现阶段腐败认同作为推动腐败的社会群体心理基础,对于腐败文化的形成有影响。以腐败认同的根源为切入点,提出了腐败认同的逆转——逆认同,并建议在逆认同的基础上建立廉洁文化,以此遏制腐败文化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