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与陈独秀同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又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五四运动以后的整整一代青年,被尊为进步青年的学习楷模。从新文化运动到大革命后期,两人有过整整十年的历史交往,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一、李大钊欢迎陈独秀出狱 1917年,陈独秀应聘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担负改革文科、整顿北大的重  相似文献   

2.
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里,长期保留着一段李大钊于1924年9月22日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发表讲演的电影胶片。几年前,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拍摄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的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时,寻找到了这段极其珍贵、非常有历史价值的电影胶片,并将其放在纪录片的开首部分,从而使广大中国观众在李大钊英勇就义70多年以后,看到了他生前在异国他乡慷慨激昂的演讲画面。那么,李大钊当年是怎样在当时尚被称为“苏俄”的苏联留下自己的影像的呢?赴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最先在中国认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非凡意义,认识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新视野》1988,(5)
1989年10年29日,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届时在全国范围内将开展隆重、简朴、注重实效的纪念活动。活动包括:中共中央举行“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主持召开“李大钊研究学术讨论会”;由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李大钊生平事迹展览;再版《李大钊文集》;  相似文献   

4.
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梁启超名篇《少年中国说》、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李大钊爱国演讲稿《"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等,都提出了青年在民族发展中的重大责任。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了青年奋斗的百年经验,即"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揭示了中国青年奋斗的方向和成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周恩来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间,主要在武汉工作、生活。其间,他广泛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武汉大学就是他宣传、动员青年的重要地点之一。他在武汉大学通过演讲、授课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有据可查的就有6次。受武汉大学抗战问题研究会邀请,作题为《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演讲1937年12月,在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驻地武昌师范学校有一张布告:武汉大学抗战问题研究会邀请周恩来演讲,时间是12月31日上午9时。  相似文献   

6.
汪兵 《北京党史》2023,(1):21-25
五四时期,社团活动在中国迎来了第二次高潮。其中,新潮社及其所办《新潮》杂志在当时的青年中和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李大钊积极关心与支持新潮社的发展,并在《新潮》上发表了三篇文章,即《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青年厌世自杀问题》。这三篇文章大致凸显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轨迹,既深刻展现李大钊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问题的,也表明李大钊在不断关注和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博览     
《正气》2001,(7)
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最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领导同志:李大钊。李大钊在 1918年- 1919年,先后发表了《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于 19  相似文献   

8.
<正>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编的《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第14辑,看见其中有一篇陈独秀于1921年11月19日在上海浦东中学的青年自觉会发表的演讲,题目是《我们怎样改造思想》。在这篇影印的演讲全文前面发表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员陈晓明写的《新发现的陈独秀一篇演讲录》,对影印演讲全文作了说明。文中说:在对馆藏早期刊物重新整理鉴定中,发现一篇陈独秀在建党初期的演讲录。这篇演讲名为《我们怎样改造思想》,陆续刊登在1921  相似文献   

9.
北京是现今中共中央的驻地。她也是中共诞生的摇篮之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1917年初,他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他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也由沪迁京。《新青年》迁京后编辑部设在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即陈独秀家。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12月6日,李大钊以《庶民的胜利》为题在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讲演。 五四时期,毛泽东两次来京。第一次,他前来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底,毛泽东第二次来京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陆续在中国介绍,苏俄对华宣言在报刊上披露,这给毛泽东以极大影响,他如钒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当时,毛泽东和许多进步青年曾到陶然亭慈悲庵聚会交谈。 李大钊与邓中夏等人经多次酝酿、讨论,于  相似文献   

10.
正李大钊(1889—1927)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早年在天津就读6年期间的行迹,大多见载于三种版本的《李大钊全集》(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四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五卷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注《李大钊全集》五卷  相似文献   

11.
5月18日,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主办、四川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的“2010年四川省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决赛在成都举行。其中泸州市选送的演讲《农家书屋——农民朋友的精神支柱》、成都市选送的情景诗朗诵《一页书的距离》同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非常关注近代的青年问题,他对于近代青年的社会地位及作用有独特见解。除此之外,李大钊对青年的要求主要包括两点:一、青年要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青年要有新的生活追求,有调和意识。李大钊这种青年观对中国青年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关于李大钊研究的几个问题——读《李大钊文集》札记朱文通王小梅一、关于《言治》脱期与李大钊在《言治》所发有关文章的写作时间(一)关于《言治》的脱期问题《言治》月刊是北洋法政学会的机关刊物。北洋法政学会于1912年9月前后成立,是由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师生...  相似文献   

14.
《青年与农村》是李大钊在向马克思主义转变过程中受俄国早期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启发而于1919年2月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提出了《青年与农村》"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发展史上,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①等相关看法。国内学者也认  相似文献   

15.
正6月15日凤凰网转载了作者霞飞在人民网上发表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毛泽东写完《论持久战》之后,一开始并未考虑出版或者发表的问题,他写作的目的,是在中共高层搞清楚问题,统一认识。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用了近十天的时间,讲演了自己写好的《论持久战》的基本内容。他的首次演讲,就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者郭湛波在其专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论及李大钊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位置时说:"李先生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潮这样澎湃,可说都是李先生立其基,导其先河。"  相似文献   

17.
<正>近来,拜读吴汉全教授的《李大钊早期思想体系与中外思想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一书,深觉该著基于文化视域解读李大钊早期思想的整体视野,还原李大钊早期思想体系上的重要努力,探寻思想与文化互动关系上独特的研究路径。可以说,该著立意高远、构思精巧、文化底蕴深厚,是一部少有的李大钊研究的学术专著。《李大钊早期思想体系与中外思想文化》是作者20多年来研究李大钊的集大成著作,不是急就章。吴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李大钊就义84周年.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裴赞芬和石家庄学院宋杉岐两位学者撰写的专著《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一书.是关于李大钊研究的一部重要学术成果。作为曾经参与河北李大钊研究开创工作的一员.我为这一学术成就的取得和研究的新进展.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著作由青年学者完成.尤其值得庆幸.说明李大钊研究代有人才出.后继者更强。  相似文献   

19.
1919年,古老的神州大地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其势迅猛,有如百年洪峰决堤,一往无前,锐不可挡.毗邻京城的天津顿时海河怒吼,学校师生纷纷走出校门,投入了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当时,北洋大学共组织了44个讲演团,先后到杨柳青、北仓、南仓、塘沽等地工厂、农村进行演讲,揭露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罪行和卖国贼的卖国行径,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讲演第二团,山4名青年学生组成,他们到塘沽及郊区进行演讲,特别受群众的欢迎.《益世报》载:他们克服天气恶劣等困难,一天之内演讲六、七次,每次听者达数百人.群众主动端茶、搬凳子,热情招待.很多人说:“先生们所讲的话真对,如果能一个月来一次,使大家永远不忘  相似文献   

20.
青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萎靡则国无生机.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情真意切地说:“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李大钊也十分关切青年,在《青年自杀问题》中,他写道:“我悯吊这厌世自杀的青年,我不能不希望那造世不怕死的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